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频会议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云技术主要特征,研究了云视频技术在省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在云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中建立了云视频应用原型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技术测试,探讨了未来地震应急指挥云视频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震后各类应急图件可为有效开展应急指挥与救援提供参考和依据,地震应急制图具有快速性、动态性、表现方法多样等特点。文中引入受众理论,系统研究了地震应急制图的对象及制图内容,将地震应急制图对象划分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人员、辅助决策技术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和普通公众,论述了不同受众对地震应急图件的需求及这些图件的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地震应急制图模板匹配的快速制图方法。该方法在震前根据不同受众需求,设计不同的地震应急制图模板及对应的数据库结构,震后在GIS与专业模型的支持下,根据灾情信息动态更新制图模板,实现快速地震应急制图。文中设计了地震应急制图模板库体系,包括制图对象层、地图模板层、模板图层和具体地图元素层等及相应的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最后,应用ArcEngine开发了地震应急制图系统,通过案例展示了系统的制图应用,可为震后快速、系统地生成各类地震应急图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在全国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基于现有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以云南为例,开展了针对评估功能构架和数据传递流程的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索能够优化现有系统评估效率的方法,提升了评估产品的产出速度,并通过模拟震例进行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概括了国内外用于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的专业软件现状, 详细介绍了高分光学遥感地震应急应用原型系统的研制目标、 工作流程、 技术方法和主要功能。 该系统基于建立的高分光学遥感震害识别知识库, 实现了“一键式”建筑物震害快速识别, 部分震害增强方法固化于控件中, 减化操作流程, 极大地提高了地震应急的实效性。 系统集成了建筑物、 道路交通、 地震地质灾害三个主要地震灾害识别功能, 能更全面地反映灾区宏观灾情, 在未来地震应急遥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应急处置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思考,以期在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提升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地震应急与救援体系发展规划、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框架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应急能力评估的现实需求、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计算性等因素,参考社会经济领域统计评价的思路,根据应急救援规划发展目标,给出了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大类和具体的子指标.以省级行政单元的评估为例,给出了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震应急备灾能力评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结合BI(商业智能)软件技术,对应急备灾能力评估软件的功能、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研发了一套具有省、州市、县区三级备灾能力分析的软件,在云南4个州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方便易用,结果可靠,可很好地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备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砖混结构废墟救援特点,对其安全评估专家系统的功能、系统架构、系统界面进行了设计,并以实际震灾救援案例对所建立的系统进行了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砖混结构废墟救援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应用方便,可很好地协助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9.
震后地震应急预案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地震应急的关键,但在多次地震应急中表现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旨在GIS的辅助下,动态生成地震应急处置方案,以改进此方面的不足。阐述了动态应急处置方案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系统功能。论述了系统关键技术:模拟地震影响场技术的开发、公里格网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处理方法与对应的地震应急灾情评估方法、动态处置方案的GIS辅助实现等。本系统在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应急决策中已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基础,利用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采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系统.本系统通过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产出产品进行信息解析重组,将重组后的信息由服务器端向移动客户端推送,最终实现实时在移动客户端自动化展示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结果、辅助决策意见、地震应急专题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是将采用的指标标准化。目前,尽管数据标准化方法多样,但对于不同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优劣选取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具体对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标准化方法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选取指标的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本文以云南省125个县(市)的相关指标数据,采取不同的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计算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指数,对比研究不同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密度增大,加剧了城镇地震灾害的风险。然而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大多对城镇地震应急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如缺乏专门的技术平台及时对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影响了当地地震应急的成效。本文针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丹棱县为例,设计并构建了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为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可提升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震应急中的应用层多播技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应用层多播技术,通过网络多对多传送声音及视频讯号的原理,用应用层多播中的树优先建立方法,进行了网络多播通信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一种可以在地震应急中使用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4.
数据的关联性、一致性、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质量及整个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运算结果。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QL语言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数据关联性、一致性、可靠性检查方法,并结合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地震现场开展的应急流动观测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规程对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给出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应急流动观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体观测效能,并分析了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在监测效能、数据产出、预测预报等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资料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中强地震发生后启动应急响应,工作人员需在短时间内产出多学科、跨领域、多手段的专业地震会商资料。以地震会商系统为平台,利用其灵活开发、自动计算和智能分析的优势,建立地震应急资料产出系统(包括会商资料处理模块、应急图件产出模块和震情报告生成模块),通过地震触发,根据预设流程和报告模板,自动产出专业报告,为震情形势研判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可靠的应急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着重分析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关键技术和部署要点,在2018年保亭2.9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在应急成果产出、应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服务作用,充分表明,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是全省地震应急联动服务工作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的保障条件、功能架构、性能指标、成果产出和实震检验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从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状态和应用效能的诸多因素中,梳理出3项准则层指标、13项子准则层指标和52项具体指标,构建应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及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取优、良、差3个等级,以云南省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为例开展应用效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平台应用效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可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应用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信息产品分类编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海南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由网络基础平台、地震应急视频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和应急评估决策系统构成,重点论述各构成平台在地震应急系统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以及全省地震应急技术系统联动一体化的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