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地震研究》2010,(4):F0003-F0003
《防灾减灾学报》是由辽宁省地震局主管,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学报》是由辽宁省地震局主管,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各级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震研究》2010,(3):F0003-F0003
《防灾减灾学报》是由辽宁省地震局主管,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各级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研究群体。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震研究》2010,26(2):F0003-F0003
《防灾减灾学报》是由辽宁省地震局主管,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各级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研究群体。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5.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清亚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272-1277
传统三维城市规划模型是利用三维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模型对城市进行规划,没有考虑城市地理位置因素,不能保障城市震后应急救灾工作效率。为此,构建一种新的地震带城市规划模型。通过对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及防灾分区定义,并对其规划原则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防灾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此为基础,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构建出地震带城市抗震防灾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性能极佳,考虑到了城市地理因素,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能够促进城市震后应急救灾工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正《防灾减灾学报》以防震减灾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作者和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投稿内容包括:地震监测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绵阳市为例,选取城市人口密度、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区范围、派出所服务区范围、医院服务区范围、消防队服务区范围及重大危险源爆炸范围等6项基本因子,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地震灾后应急能力进行研究。得到的绵阳市地震灾后应急能力主要结论有2个。(1)处于中低灾害应对能力的区域占总研究区面积的60.28%,表明:绵阳市二环路内整体灾害应急能力偏低,防灾减灾风险较大。(2)灾后应急能力较弱的地区主要为园艺山片区、南河片区、小枧片区以及二环路东西沿线。研究成果可为绵阳市制定城市专项防灾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研究分析方法亦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的防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加强了政府危机管理职能,提高了灾害防御资金的投入。本文介绍了在建设地震安全城市决策中生命线工程防灾计划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以及地震危机灾害处置行动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7)
正6月19日,以"军民融合、科技减灾"为主题的201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为期3天,这是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大公益活动之一,无人机、地理测绘仪器、军用装备、GPS、照明设备、消防设备等上万种减灾应急产品纷纷亮相。在自然灾害前面,新科技究竟能为防灾减灾带来哪些"利器"?请随《地球》记者到博览会现场一观。  相似文献   

11.
李敏  钟伟 《地震科学进展》2023,(12):581-588
社区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是减轻灾害风险,指导工作优先开展次序的先锋队,社区居民是灾害风险的主要应对者和直接受害者,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基于嘉兴某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现状,提出针对东部地区防震减灾工作指南建设架构,以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震可能给社区所带来的危害,帮助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提高地震灾害的风险意识,培养社区地震灾害的应急文化,促进辖区社区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应对灾害事件和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运用AHP法,在遵循科学性、优化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指标体系;并参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GB/T 33744—2017)中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启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宁夏南部高烈度区中小学校进行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宁夏南部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强该区域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升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了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后以综合灾害指标为重要衡量标准,结合给水管道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烟台市开发区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完成了给水管道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文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建社区的地震应急避难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员密集、用地集约、功能混合是近年来新建社区的共同特点,一旦地震大灾在没有任何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社区居民的震时疏散和震后安置将面临很大困难。本文分析了新建社区的开发模式特点、脆弱性和应急避难需求,提出了新建社区地震应急避难规划设计的五点原则:安全第一、因地制宜、优化分区、有机整合和家喻户晓。通过大连市万科海港城一期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应急避难规划设计方案"实例,说明依据上述原则开展空间布局等"硬"规划和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具体方法,验证了规划原则的可操作性和对于管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然灾害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主持编写的"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规划性地提出了传统灾害研究范围内需要继续研究的工作(计划)和相当长时间可持续性减灾需要研究的问题。前者研究出来的新成果和新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后者加以创造性利用。前者的研究领域包括: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灾前准备、灾时应急响应、灾后恢复与重建;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政策,如土地利用、标准与规范、灾害保险再保险、灾害经济、灾害心理、灾害教育培训、媒体与减灾;减灾力量与资源配置(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工业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减灾中的作用、物资、财政投入等);国际合作与活动。依据应用的需要,可以把研究课题排成优先、一般优先和低优先3个层次。这3个优先层次决定着投资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震害防御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发展.按照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基本要求,首先阐述震害防御业务发展历程,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给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然后基于灾害风险管理过程,重构震害防御业务流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震害防御业务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防治与...  相似文献   

17.
提高地震安全,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信息社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地震信息主要包括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资料,服务内容包括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灾害影响服务、工程建设监管服务和防灾避震服务等。通过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可以增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发生在城市及邻近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震灾损失,占同期震灾损失的85%。因此,城市应是地震防灾的重点地区。针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不可避免性;广泛的社会性;“一灾引起多灾”的综合性;复杂的多因子性等主要特点,防御及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对策应是:做好地震区划和城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开展城市震灾预测与防灾规划,提高短、临地震预报水平,加强城市预报的管理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控制灾害隐患;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震后迅速抢险救灾;充分发挥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灾害韧性,降低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ANP-SWOT模型对其发展规划进行分析。首先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未来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其次运用ANP分析法构建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规划的网络层次结构,结合专家咨询,通过赋值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发展策略。结果显示,分布不均、数量不足、尚未形成专门的应急预案是制约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的关键问题;最佳发展策略是加快推进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