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成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损失,取得了预报和预防破坏性地震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经验。它充分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地震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海城地震是我国东北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七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两次对震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976,11(2):120-123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北京时间19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队伍对这次强烈地震作了预报,当地党政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95~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震的趋势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斌 《地质科学》1975,10(2):105-106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南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指引下,由于对这次强震事先有了预报,震区党政军民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预防措施,因此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而且震后迅速地恢复生产,安排好生活,掀起了重建家园的高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用线性预测理论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重对地震的时间、空间序列进行研究,以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进行预报。过去相当多的工作讨论了地震的周期性,地震在空间分布上的填空性及迁移规律问题。引入现代统计方法研究地震的时空序列,就有可能在更一般的条件下对原因和过程都尚未清楚的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出某些数学模型进行外推预测。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预测地震危险区,是实现地震预报的重要前提。我们配合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做了一些破裂模拟实验,现将所获得的初步成果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一、问题的提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小于五、六十公里,震级大于5级,称为浅源强震。它们绝大部分位于地壳大型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表明:震中沿活动断裂带的迁移与断裂带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震活动资料研究龙陵—澜沧地震带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强震的震害影响场及构造能流图象分析结果,提出了龙陵-澜沧构造带的分段结果,并通过带内地震迁移规律,对1988年耿马7.2级地震后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估计:永德及北西地区和澜沧及其南东地区存在发生7级及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下次大震可能将发生于永德地区或其北西更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龙陵地震震害与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1976年5月29日20点23分与22点00分,在我国云南省龙陵县境内,连续发生了7.5和7.6级两个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由于这次地震之前曾经有过预报,因此伤亡极少,但是地面建筑物却遭到严重破坏。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龙陵县,特别是龙陵县东部的几个公社,如镇安、勐冒、朝阳、平达等公社。在上述公社境内,房屋破坏严重,地面开裂,出现大量的剥落(当地群众称之为山扒皮)、崩塌、滑坡、滚石和地裂缝。  相似文献   

9.
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震中东南地区沿孤山河、英洛等地突然出现许多陷坑。另外,震中以西相距数十公里的下辽河平原区,震后大面积喷水冒砂,与喷水冒砂相伴随,也出现许多陷坑。  相似文献   

10.
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县境内。1959年水库蓄水后连续发生地震,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强震,十几年来记录到1级以上测定参数的地震二万多次。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研究,探讨该区发生地震的应力场和地壳变形。  相似文献   

11.
断块构造与地震的网络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面最基本的构造现象之一是X型破裂系统。X型破裂系统是一个极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在一切有关材料呈现机械破坏的领域内,都与X型破裂机制有关。就地质体而言,从晶体内的X型交叉位错,岩层或岩体内的X型节理,到区域性的X断裂和切穿地壳以至切穿岩石圈的X型深大断裂,虽然空间尺度有多级变化,但它们的力学本质是一致的。共轭的剪应力分布、共轭的剪切裂隙、共轭的剪切错动、菱形断块的嵌合与再活动等,都与X型剪切破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成因及发展的物理过程,目前尚在探索之中。地震预报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但是,地震预报并不是不可能的。地震既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必然有其特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1990年至1999年福建及沿海中强以上地震和台湾7.0级以上地震,利用“八五”攻关的水化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研究福建水氡台网观测资料的异常频次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总结其相应的映震特征。  相似文献   

14.
葛碧如 《地质科学》1976,11(1):97-102
我国是一个强地震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发生了上千次强烈地震,劳动人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统治的旧中国,只留下了悲惨的灾情记载。1920年海源大震时山崩地裂,黑水横流,村镇埋没,死于地震灾害者达二十万人,然而反动统治者置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于不顾,借地震灾害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相似文献   

15.
前言全球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巨大构造板块接合处:它们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东侧的中脊地带以及大陆裂谷系。  相似文献   

16.
古迅  王德民 《地质科学》1982,(4):408-414
核能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核能发电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修建核电站,要求严格的安全和环境条件,必须绝对保证核电站在各种可能遭遇的自然和人为事件情况下,均不致发生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因此,除了要求核电站建筑物和各种装置本身安全可靠并拥有周密而充分的安全措施外,特别要求在选择厂址时,必须充分查明和预测各种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在各种能危及核电站安全的自然灾害中,与工程地质直接有关的问题有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核电站选址中,厂址地区的区域稳定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震地质工作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而提出来的,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是在整理中国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由于地震地质的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只是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便和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攀西裂谷的力学成因机制和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是在引张力作用下产生的,并根据裂谷切割深度确定其类型。据世界上多数裂谷资料证实,它们均切穿了岩石圈。当然,也有切割不深的裂谷(只切穿沉积盖层)。从断块学说观点看来,裂谷的形成是受断裂体系控制的,以地幔上涌为动力,具全球规模,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的狭长断陷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强震活动和板块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各地区地震活动特征时,有两个基本条件必需考虑的,即各区的地壳结构和构造应力状态。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强烈地震的时间、空间分布,地壳厚度分布和震源机制所示的压应力方向等,讨论大地震与地壳结构和构造应力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