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3):300-300
NASA科学家关于覆盖格陵兰和南极的巨大冰原的大型综合调查发现,气候变暖正在改变着地球最大的冰雪库能留存多少水。NASA宣称,这次调查首次应用统一、综合的方式清点了10年来总共损失了多少冰和新增加了多少雪。调查表明,在1992-2002年间,总的说来极地冰原在损失,与此相应海平面在上升。调查首次记录到南极西部冰架大面积变薄。格陵兰中部降雪增加,边缘冰原在变薄。这些现象都是气候模式所预报的气候增暖信号。  相似文献   

2.
194 2年 7月 15日 ,有 2架B - 17轰炸机和 6架P38战斗机飞往冰岛 ,由于恶劣天气 ,机群被迫降在格陵兰岛上 ,机上人员虽然得救 ,但飞机却只能抛弃。4 0年后 ,人们计划找回这些飞机 ,开始认为非常简单 ,只要发现机群 ,挖开雪层就行。专家们首先对格陵兰岛的冰雪进行了研究 ,认为这种覆盖物是冰和雪的混合物 ,而当地降水量并不大 ,格陵兰冰原上 1万英尺厚的雪盖 ,用了 2 5万年才累积形成 ;对冰面进行研究结果认为 ,194 2年到 1982年期间的降雪很少 ,而能形成坚固的冻体可能更少。此外 ,还要估计 80年代初期以后的全球变暖的影响 ,考虑冰原融…  相似文献   

3.
赵忠祥在他的《岁月随想》中 ,有一段对南极光的描述令我颇感兴趣 :“在岑寂的冰原上空 ,极光闪动着魂魄的迷人色彩 ,鬼魅般地飘忽不定 ,艳绝尘寰。几千万年 ,也许几亿年 ,它来无影去无踪不定时地光顾这里 ,仿佛在悄悄地眨着迷人的眼光 ,展示给南极冰原一个妖艳的笑靥……”在罗马神话里 ,极光名叫“奥罗拉” ,她是驱散星斗的曙光女神 ,是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狄爱娜的妹妹。就是说 ,奥罗拉原来是报晓女神的芳名 ,如今却把它赠给了点染极地夜空的光。正如赵忠祥所描绘的那样 ,她将永远在极地夜空中翩翩起舞。在我国北部边陲黑龙江漠河一带…  相似文献   

4.
1 一个科学家小组一直在把钻孔打入格陵兰冰原深处,以期发现世界过去的气候记录。该记录是年际冰层之间形成的小空气泡。气泡中的空气含有两种不同氧的同位素。它们随温度而变化,因而有可能用图表示出数十年、百年或上千年以前的冷暖年份。 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在南极和北极钻取冰核,从而获取了上一个冰川期的气候情况。结果发现气候变化很大,并在相对温暖期和相对凉爽期之间摇曳不定。 从格陵兰冰原中部采到的新冰核提供了一间冰期的详细记录。从2780m到2870m深处提取的冰核表明间冰期的气候在三种状态之间振荡,而不是人类有记载以来的一种状态。其中间的状态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气候,其余两种是冷得多或热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建立自动气象站(AWS)对在广阔的无人居住的南大洋区域扩大资料覆盖是一件引人向往的事情,在南极尤其如此。澳大利亚科学技术部南极处过去在冰原上曾使用过自动地球物理观测站(Bird和HumPhreys,2972),但是这些站用的是观测现场的磁带记录,而本文所讲的自动气象站则利用  相似文献   

6.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3):325-325
由NCAR与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研究人员Bette Otto-Bliesner与Jonathan Overpeck分别进行的两项综合计算机模拟与古气候资料的研究表明,南、北极冰原都可能会融化得比预计的快。该研究表明,到2100年北极夏季可能会像约13万年前一样温暖,当时海平面比现在高6 m。  相似文献   

7.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10,(2):252-252
NCAR科学家Aixue Hu的研究表明,10万年前冰河时代白令海海面上升可能曾经致使当时的气候型发生变化。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导致白令海峡开合,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热量输送和大西洋的盐度,所以北美与格陵兰部分地区夏季温度出现冷暖振荡,致使冰原进退,并影响全球的海平面高度。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月的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声明: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会升高18~59 cm。该声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是,这些数字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搞不清目前覆盖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大型冰原所形成的融水对海平面的上升会造成多大的潜在影响。因此,欧盟的科学资助项目——第七框架计划(Framework 7),创建了一项被称为"由冰到海(ice2sea)"的联合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陆地冰的融化过程,以便估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在今后1000年中是不可逆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9,37(2):134-134
NOAA的Amanda Scott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CO2排放减少,它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影响在今后很长时期仍然会非常显著,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影响包括全球海平面升高和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变化的后果可能会表现为供水紧张、火灾频繁、沙漠扩大以及农业歉收。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海洋通过吸收热量使全球变暖减缓,最终会将这些热量释放回大气,导致更为显著的全球性增温,格陵兰和南极的冰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是云参数化方面的权威人士。几个有影响的模式,如ECMWF、英国气象局GCM及美国NCAR GCM模式中都用了她的云量参数化方案。本文是1987年10月19—23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召开的“气候中的云”讨论会上的特邀报告。它全面综述了云在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期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各种云预报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其检验方法。最后讨论了现行方案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可能变暖。未来气候将如何变化?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科学工作者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代的气候研究手段──大气环流模拟试验表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可能升高,南北极冰原的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和河口会发生变化,对生态、农业、水资源、甚至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卫气候变暖及其对海洋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高山冰川和极地冰架消融,海水体积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在过去100年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  相似文献   

12.
对气候的大尺度图解和预报(Clamite Long-Range Investigation、Mapping and prediction,缩写为:CLIMAP)研究的目的,是对于过去几百万年间全球气候发生的主要变迁进行描述和解释.这些变化包括了全球气候的两种稳定状态的交替,即冰期和温暖期的交替.其基本任务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引起大气、海洋和冰原发生这种变化的物理机制.因为这种变化具有比较简单的地理分布模型,并且比以每年或每十年为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要缓慢得多,所以对它们的了解比对频繁发生的气候变化的了解要容易一些. CLIMAP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自然界作为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地,通过对循环出现的冰期遗留下的地理遗痕的研究,建立新的气候学观点.这将对人类有  相似文献   

13.
龙红 《广东气象》1997,(2):9-10
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每年都要选择一个专题,1997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天气与城市水问题”。l水资源保护是世界性的大课题地球上水的拥有量是巨大的,据测算全球水的总量为1.35X10‘’立方米(13.5亿立方km)。但绝大部分是海洋中的咸水,淡水量仅占2~3%且包括冰原、冰川、河流、湖泊、地下水和空气中含水量,淡水对陆地生物和人类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膨胀、生产力的发展,对淡水的消耗量激增,90年代以来淡水用量比过去增加了9倍;加上水源污染,水荒的呼声日高,早在1977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14.
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IRI)原名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筹建,早期设在著名的Scripp海洋研究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后于1996年迁至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IRI隶属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坐落在景色秀丽的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IRI的使命是提高社会认识、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以改进人居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永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制的双螺旋桨-风标风速表曾成功地用于有海洋浪花存在情况下中-高风速期间大气湍流的无人自动测量。本文介绍一种新设计的双螺旋桨-风标风速表。该仪器由安装在风标上的两个Gill风速表构成。两个螺旋桨的轴一个朝上,另一个朝下,都与水平成45°角(由此以下称K-Gill)。除了具有以前设计的一些特点外,K-Gill还具有对称性,因此,能以相同的灵敏度测量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机内的水平传感器可用来进行倾斜订正。为了减少气流畸变,已经从装置的底座上去掉了电子仪器外壳,而且把螺旋桨安装在远离主垂直轴的地方。本文介绍了获得风速的垂直分量和顺风水平分量的算法,讨论了各种误差源和误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本书作者克里斯平·蒂克尔(Crispin Tickell)是英国外事人员,曾连续任内阁部长的私人秘书,服务于海牙、墨西哥、巴黎和伦敦.此人兴趣广泛,从哥伦比亚史前史直到人类学,并为许多刊物撰稿.1977年他在布鲁塞尔担任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本书是他作为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 Affairs,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员时(1975-1976年)写的. 该书于1977年在美国麻省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首次出版,1978年英国珀加蒙(Pergamon)出版社再版.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即气候变化的成因、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呼吁采取行动.现将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岳彩军  陆维松   《大气科学学报》2009,32(4):513-521
基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LDEO(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了1997/1998年ElNio期间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和西风距平的时间演变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东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和北风距平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7/1998年ElNio事件期间,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变化及异常西风和东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变化及异常北风都与Ni o3指数变化密切相关。将东、西太平洋暖池及异常北风、西风一并结合起来考虑,进一步研究了1997/1998年ElNio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异常西风驱动西太平洋暖池东端暖水向东伸展直接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增加;异常西风激发东传的暖Kelvin波对东太平洋的冷上升流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增加;东传的异常西风可以通过埃克曼漂流效应将赤道两侧的海表暖水向赤道辐合从而加强了赤道附近的下沉流,也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表温度增加。几乎与此同时,北风距平通过产生北风吹流将东太平洋暖池暖水由北向南输送至赤道附近直接导致Nio3区海表温度增...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LDEO(Lamont—DohertyEarth Observatory)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了1997/1998年El Nino3期间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和西风距平的时间演变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东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和北风距平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7/1998年El Nino3事件期间,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变化及异常西风和东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变化及异常北风都与Nino3指数变化密切相关。将东、西太平洋暖池及异常北风、西风一并结合起来考虑,进一步研究了1997/1998年El Nino3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异常西风驱动西太平洋暖池东端暖水向东伸展直接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增加;异常西风激发东传的暖Kelvin波对东太平洋的冷上升流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增加;东传的异常西风可以通过埃克曼漂流效应将赤道两侧的海表暖水向赤道辐合从而加强了赤道附近的下沉流,也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表温度增加。几乎与此同时,北风距平通过产生北风吹流将东太平洋暖池暖水由北向南输送至赤道附近直接导致Nino3区海表温度增加。上述增温因素的叠加作用共同导致了1997/1998年El Nino事件迅速发生、异常强大。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拓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激活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中国气象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海南州气象部门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基本实现了一流台站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工业革命明显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加速了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文章论述了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的关系,以及人类认识它的历程,阐述了生态学对认识生态环境危机的作用,提出了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指出了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整治思路。最后,就有关根治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