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貌的分类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因分类又是地貌形态分类的基础。瀑布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景地貌,又是地质公园重要的地质遗迹及旅游资源,因此,对瀑布进行系统的成因分类学研究,对提升瀑布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分布有规模不等、形态各异、成因多样的瀑布及瀑布群,为瀑布成因分类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根据瀑布发育的构造条件、岩性差异、水动力条件、岩溶及人工作用等方面,将瀑布按成因划分为岩槛型、裂点型、断裂型、溶蚀型、钙华型和人工型等6类。本研究提升了云台山瀑布研究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瀑布的分类学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莫仲达 《中国岩溶》1994,13(3):293-299
对贵州500多处河流瀑布的勘察研究成果表明,瀑布数量多、单级水能小、分布广、类型多、成因复杂;以岩溶瀑布为主。一般地说,河流瀑布的水利应按落差、水量综合开发,而不宜按单个开发,分散利用。但从水利工程地后工作角度来看,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开发河段上作单级开发的瀑布地形的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单级瀑布小工程开发并非都是坏事。在进行流域规划,以及工程地质调查中,瀑布地貌的研究应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贵州马岭河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岩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宇宏  潘鸿 《中国岩溶》2013,32(3):280-286
为探讨水流干扰和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景区内3条瀑布钙华流水区、浸润区和潮湿区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形态、分布特征等。结果显示:(1)天星画廊景区的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类型包括胶质颗粒状、胶质团块状、垫状、绒毡状和粉末状5种类型,钙华藻类以蓝藻占优势,在受水流中等程度干扰的生境中(浸润区)钙华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较高;(2)钙华藻类群落对瀑布钙华的形成同时存在沉积和溶蚀作用,藻类群落可影响瀑布钙华沉积和溶蚀的方向性;(3)在中等程度水流干扰作用下,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在强或弱水流干扰作用下,则以溶蚀作用为主。因此认为:水流干扰程度和藻类群落类型共同作用是控制瀑布钙华形态构造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流的中度干扰有利于瀑布钙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对法国阿尔卑斯山(M t. Alps, France) 6个溪流型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报道典型瀑布水生苔藓群落14个,苔藓植物种类由11科16属20种(含变种亚种) 组成; 生殖系统由雌雄异株( Dio ecious, 95% )和雌雄同株异苞( Auto ecious, 5% )两种类型构成,无性繁殖是繁殖的主要方式; 区系地理成分含北温带分布( 60% ) 、欧洲- 北美分布(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5% )和世界广泛分布( 25% ) 等4种成分; 生活型含高丛集型( 20% )、矮丛集型( 10% )、交织型( 60% )和平铺型( 10% ) 4种类型。根据喀斯特沉积环境特征, 划分瀑布水生苔藓群落为峡谷瀑布苔藓群落、温泉瀑布苔藓群落、瀑布水帘洞苔藓群落、悬崖瀑布苔藓群落和悬崖季节性瀑布苔藓群落等5种生态类型。法国阿尔卑斯山溪流型瀑布生物喀斯特沉积物具有分布广泛,但沉积规模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 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 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 Cya no bacteria) 2个种,原生动物( Pr oto zoan) 12个种,绿藻( Green algae ) 1个种,硅藻( Dia toms) 10个种和苔藓植物( Bry ophy tes) 8个种。生物多样性在琵琶潭岩溶沉积形成中的地质生态学贡献主要表现在: ( 1)生物表面为淡水碳酸钙晶体提供了附着基础; (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转移了二氧化碳,有助于碳酸钙沉积;( 3)生物群落为瀑布岩溶沉积提供了骨架; ( 4) 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岩溶沉积形态。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瀑布效应产生的自然水软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喀斯特地区,水流过瀑布后硬度会发生降低,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瀑布效应,其中包括汽化,射流和低压作用。瀑布效应会引起两种河水物理性质的变化,即气水界面面积和涡流的增加。为了弄清瀑布效应和这些物理性质变化是否会减少水的硬度,本研究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通过改变气水界面面积试验,发现界面面积越大,导电率降低的速率越快,由此造成Ca2+的沉淀。利用自行设计的气泡生成器进行试验,发现有气泡发生的地方,水的硬度降低很快。试验还发现,从射流器喷出的超饱和溶液的硬度快速减小,而pH值增大。鸭河和滴水岩瀑布的实际观测证实,有汽化现象发生的地方,水的硬度降低很快,钙沉淀的平均速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7.
张朝晖  陈家宽 《中国岩溶》2007,26(2):170-177
对贵州中部18个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瀑布苔藓植物区系种类由14 科23 属38 种组成, 藓类( Mosses) 含8 科17 属31 种, 苔类( Liv erw o rts) 5科5属6种,而角苔类( Ho rnwo r t)仅1科1属1种。区系地理成分含世界分布( 15. 79% ) , 北温带分布( 36. 84% ) ,旧世界温带分布( 5. 26% )、泛热带分布( 2. 63% )、热带亚洲分布( 5. 267% ) , 东亚分布( 26. 32% ) 和中国特有( 7. 90% )等7种成分。根据喀斯特瀑布沉积环境和苔藓植物优势种类组成特征,可划分黔中瀑布苔藓沉积生态类型为溪流瀑布沉积、河流瀑布沉积、石灰华坝沉积和瀑布洞穴沉积4种类型及15种生物喀斯特沉积亚类型。   相似文献   

8.
古东瀑布     
古东瀑布位于桂林市大坪镇古东村,距市中心约26km,交通比较便利。该瀑布与在漓江畔上常见的山景、水景、洞景相比,它的确是一处比较独持的景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开发利用这一景点,将会使桂林漓江风景更加绚丽多姿。 古东瀑布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中统东岗岭组(D2d)的白云岩、硅质灰岩夹泥灰岩、砂页岩地层中,其走向近南北方向。该地层的岩性及组合形式虽然不太有利于岩溶发育,但地质构造作用的结果对瀑布的形成却十分有利,而且也很有特点: 首先是由于地层受地壳强烈运动的影响,产生隆起成为南北向背斜构造(如古东东部瀑布发育区)。垂直于该方向,地形被切割成“V”型和“U”型谷,同时还形成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呈阶梯状地形或断层崖,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古东瀑布这一独特的岩溶景观——八瀑八潭。成瀑地段大致位于地形标高为250~160m(垂直高度约90m)区间。瀑布有瀑崖和瀑潭之分。瀑崖多为断层崖,崖高一般为5~10m,崖面坡度为60°~80°;瀑潭(或称溶潭)常常发育在瀑崖下方,多数是由于岩石被溶蚀或冲蚀而成,其蓄水面积为25~200m2左右,深度约2~5m。每级瀑布之间通常被一段长约10~30m,宽约10~20m,坡度约3°~10°的溯源溪谷连接。溪谷中还发育有跌水急滩,其规模小,但数量较多,计达数十处。因此,八瀑八潭连接着跌水急滩,由东向西呈阶梯状延伸约达1000多米长,似一条婉蜒巨龙,偃卧于深山峡谷之中。 其次,地质作用形成了瀑源。在古东东部的旺塘村附近,地形上虽属于小流域的地下水分水岭,但在分水岭地带却有岩溶大泉出露,成为古东瀑布源头和唯一的补给水源。泉口地形标高300~310m,高出漓江河谷(其标高为120m)180~190m。枯水期流量为13.0l/s(46m3/h),丰水期流量大于140l/s(500m3/h)。泉水具有较大的承压性,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翻沙现象;水温较高,为23℃。说明该泉的形成与附近南北向区域性深大断裂的影响有关,地下水的来源深、远,补给量也比较丰富。 古东瀑布不仅景色壮观,而且还神秘。地处深山老林的瀑布区,从下往上,瀑水一级一级地往里延伸,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沿着它可到达那遥远的极地的幻觉。 瀑区水汽景色也别具一格。在春夏之交,只要你沿着溪谷行走一小段距离,你便可领略到那分明才见高瀑瀑流哗啦哗啦相激,响声震撼山谷,却转眼间又闻缓地流水潺潺,如歌如泣的山谷情怀。冬季里,还不时见有缕缕雾纱笼罩林涧,令人神逸飘然。 瀑区还有一长约20m,宽约10m,高约8m天然洞穴,洞内残留部分石柱、石笋和钟乳石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发育在不纯的硅质灰岩和砂页岩地层中,倒也称是一种奇观。 古东瀑布区四周为古树参天、劲松挺拔的准原始森林。森林内枫树、海芋漫山遍野,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置身其中,目睹这青山,飞瀑,古松,红叶,无不令人感到从未有过的一种畅快与惬意。 古东瀑布不仅环境幽雅,景观独特,游览观赏性强,而且其所处的旅游区位也十分优越。如瀑区南部为草坪及冠岩民族风情和风景旅游区;瀑区北部为大圩古镇和正在计划开发的金山岩洞穴风景旅游区;瀑区西部是隔江相望的竹江码头及磨盘山码头及其渡假村。这些周边旅游区与瀑区相距仅几公里之遥,旅游环境非常优越。 从九十年代末,桂林古东旅游有限公司对古东瀑布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至目前为止,已建成了从第一级瀑布至出山口的拦河堤坝,蓄水成湖约30000m3,湖中有岛屿及喷泉,游客可从湖上乘坐游艇或竹排航行约500m水路,然后上岸进入瀑区,或者也可以乘坐马车沿湖边直至瀑区景点;建成了花园式假山池,具有民族风格的共占地面积约20000多平方米的生活、购物及停车场等;建造了1000多米长、1.5m宽的平坦、宽畅的沿瀑山道,途中还建了数座亭阁和风雨桥;修造和装饰了瀑区各处景点等,使整个瀑区面貌焕然一新。桂林古东旅游有限公司还计划上二期工程,拟利用瀑区山前古东垌一带面积约1km2的岩溶峰丛谷地开发建设成绿色生态旅游渡假区,其中包括:生活服务区、绿色园植物食用与观赏游览区;建造近20000m2的人工滑草场及水上游乐园等一系列综合旅游开发项目。该区目前已经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可望今年底整个古东旅游开发区能全面对外开放。另外,为增大瀑布枯季流量,规划在源头附近利用自然低洼地形筑坝蓄水,作为瀑布的补水工程,建成后,枯水期瀑布流量可达到120m3/h以上,这不仅使瀑布更蔚为壮观,而且还能保证瀑布流量四季不减,供游人观赏。(李庆松李素萌)  相似文献   

9.
瀑布气势磅礴,十分壮观,远远看去,好像是一块块白色的绸布从天上垂下来,又像那云雾升腾,看!那雾啊,从山上飘过来,从树从中涌出来,从沟壑间飞出来;一团团、一片片、一丝丝……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景区内部分景观破损,其中诺日朗瀑布钙华体局部出现小规模坍塌。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瀑布景观钙华的震损现状,结合二维离散元分析软件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UDEC)对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钙华震损过程分为振动蠕变、持续拉张、倾倒折断和溃屈破坏4个阶段。综合地质环境背景分析,景观钙华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景区水流系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景观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层湖叠瀑景观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1.
火山熔岩洞穴是高温熔浆,在沿地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熔浆表面散热较快,温度很快下降,使露在表面的熔浆开始冷凝,固结、形成坚硬的熔岩外壳,其内部熔浆冷凝较慢,仍在继续向前流动,随着熔浆补给量的减少、断流形成的空洞便是火山熔岩洞穴。火山熔岩洞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钟乳,石笋、石柱、石桌、石林、熔岩瀑布等奇特景观,有的还形成水洞,冰洞等,为开发火山地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黄果树瀑布北约2km处,新发现一片长1-1.5km,宽0.5-0.8km的石林,命名为黄果树石林。贵黄高等级公路通过该石林南侧,交通方便。黄果树石林可作为黄果树景区风景点之一而共同开发。黄果树石林由早三叠世(距今2.4亿年前)浅海中沉积形成的安顺组白云岩组成。形成石林的岩层为厚层块状,发育东西向节理,也有南北向和其它方向的节理,且这套厚层岩石上下均为薄-中厚层状岩石。喜山运动以来的差异风化和溶蚀作用逐渐形成了黄果树石林。  相似文献   

13.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2,34(2):498-504
正黄河壶口早有名[1],瀑布两侧多岩窝,术语翻译为壶穴,英人称之泼特壑"Pothole".中国古人称为小石潭,详细记述者为柳宗元;潭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河流"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相似文献   

14.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九寨沟诺日朗瀑布钙华大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手持伽马仪对大坝坝体进行放射性强度测量,同时对钙华大坝取样,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以研究大坝形成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大坝表层伽马辐射量平均值为27.57 Ur(当量铀),变异系数为18.73%;钙华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钙华颜色与本身所含的色素元素和矿物有关;大坝钙华(L...  相似文献   

16.
巩杰生 《黑龙江地质》2001,12(4):137-145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是我国加入世界“人与生和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本文在介绍了长白山的研究史和保护史之后,提出了长白山的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火山锥体,高大雄伟;垂直分带,景观各异;天池火口,神秘莫测;急流习瀑,谷底森林;冷热矿泉,可饮可浴。并概括为长白山“五绝”:火山锥、垂直景观带、火口湖、瀑布、矿泉。将长白山火山区旅游资源划分为3大类和若干类型。在旅游区划分中包括3条登山路线、6个景区和若干景点。最后提出了关于长白山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则、开发保护、改善交通和火山区建设等建议,特别提出了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火山熔岩洞穴是高温熔浆,在沿地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熔浆表面散热较快,温度很快下降,使露在表面的熔浆开始冷凝、固结,形成坚硬的 熔岩外壳,其内部熔浆冷凝较慢,仍在继续向前流动,随着熔浆补给量的减少、断流形的空洞便是火山熔岩沿穴。火山熔岩洞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钟乳、石笋、石柱、石桌、石林、熔岩瀑布等奇特景观,有的还形成水洞、冰洞等,为开发火山地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张朝晖  陈家宽 《沉积学报》2007,25(4):603-611
作者于2005年11月赴桂西南野外考察了14个喀斯特瀑布,共采集245份水生苔藓植物标本和沉积样品。经室内分析研究,该地苔藓植物具有下列生物多样性特征:(1) 苔藓(Bryophytes) 种类多样性由11科19 属36 种 (含变种亚种) 组成, 其中含广西新记录25 种;藓类(Mosses)含8科15属30种,苔类(Liverworts)3科4属6种。(2)生活型多样性含高丛集型(38.89%)、矮丛集型(19.44%)、交织型(27.78%)和平埔型( 13.89%) 4种类型。(3)地理成分多样性含世界分布 ( 13.89%), 北温带分布( 36.11%),热带亚洲分布s( 16.67%),东亚分布 (19.44.11%) 和中国特有(13.89% )等5种成分。(4)苔藓生殖系统多样性由3种类型组成, 其中雌雄异株(Dioecious) 占总数的83.33%, 雌雄同株异苞(Autoecious) 占总数的2.78%, 雌雄同株同苞(Synoecious)的种类仅占总数的13.89%。根据桂西南喀斯特瀑布沉积的环境和生物组成特征, 可把生态沉积类型划分为:溪流瀑华, 河流瀑华, 石灰华坝和洞穴钙华4种沉积类型及12种生物沉积亚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丁胜祥  李中平  张明波  沈燕舟 《水文》2012,(4):33-36,62
根据瀑布沟汛期洪水资料和环流形势等天气资料,分析瀑布沟汛期洪水与环流形势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模糊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瀑布沟汛期洪水的分期特性,分析表明,瀑布沟汛期洪水存在较为明显的主汛与后汛之分,分期时间在8月20日左右。分析结果为瀑布沟水库分析分期设计洪水、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围绕着瀑布的形成和发展,遗留下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在论述以瀑布为主体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和瀑布的成因与变化过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瀑布景区进行水土保持、进行黄河流域统一的水量调度和管理体制创新等综合地保护性开发策略,以实现该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