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根据义马组(Jyi)的各种沉积特征,结合垂直层序,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剖析,认为义马组由下往上可分为三段:下部砾岩段主要是一套冲积扇体系沉积;中部砂岩段主要是一套湖滨三角洲体系沉积;上部泥岩段主要是一套湖泊体系沉积。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沉积环境对义马组主要可采煤层2_3煤和2_1煤煤厚和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利用Pitzer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及溶度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的化学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克服了传统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研究中一高盐度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分布及其存在形式方面的限制,对盆地深部(1100~2000m)中、高盐度地下水中的主要指示性矿物苏打(NaHCO_3)和石膏(CaSO_4.2H_2O)的饱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研究沉积盆地中与石油运移聚集有关的地下水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并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中石油运移聚集条件提供了有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元琰 《矿床地质》1994,13(2):118-125
粤北层控铅-锌-硫矿床产于晚古生代沉积盆地边缘的碳酸盐岩中,是沉积盆地自身发展演化中的产物。含矿热液主要是沉积盆地下部的泥质岩层在后生演化阶段发生压挤脱水作用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是从盆地中心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与碳酸盐岩中富含H_2S气体的地下水混合而结晶沉淀的,成矿主要受沉积盆地建造、盆地边缘或古岛古隆起、构造、沉积相和白云岩化五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侏罗系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体系多样。露头、钻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研究表明,侏罗系发育七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等。这些沉积相在各层序体系域内呈有序排列。各期物源及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发育八套沉积体系,即克拉美丽山前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乌伦古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德伦山前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哈拉阿拉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车拐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四棵树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伊林黑比尔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博格达山前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克拉美丽沉积体系的发育最具有继承性。这些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总体上控制了盆地内部油气有利储集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形成的陆-海过渡碳酸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84,2(3):48-59
新疆的库车-拜城-阿克苏一带,广泛沉积中、新生代沉积,从沉积物组合、分布范围等特点考虑,三叠系至下第三系的沉积基本是在天山山前拗陷范围内的盆地中进行的,特别是早第三纪时期,浅水盆地蒸发岩相更为明显,而至晚第三纪,边缘凹陷的特点才逐渐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将这一范围仍称之为库车盆地。  相似文献   

6.
聚煤盆地的形成及其含煤性是在一定地质历史条件下,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结果。深入的研究区域内一些具代表性的聚煤盆地,掌握其构造和沉积规律,对于预测新的煤田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辽盆地南部(两拉木伦河一西辽河以南约8万km^2范围内)一些已知含煤盆地的地质分析,总结了三种聚煤盆地沉积类型。以辽河断裂为界,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西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以东西向断裂分各北分区、南分区,北分区属山前浅水湖泊沉积类型,南分区属深水湖盆边缘沉积类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构造的关系。对于该区寻找新的含煤盆地,以及在一些含煤盆地内预测可采煤层地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天山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除在其南北两侧形成规模巨大的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山前坳陷和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外,还在构造带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山间盆地,包括吐一哈、伊犁、巴音布鲁克、耆焉等盆地.这些山间盆地是在天山华力西中、晚期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天山构造带实际上是由东西向构造带、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带联合组成的一个复杂构造带.这三组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构造带,不仅对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而且对中新生代盆地亦起控制作用(图1).由于盆地受三组不同方向构造所控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窑街地区上侏罗统沉积相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树勋 《沉积学报》1997,15(A12):127-132
甘肃窑街地区在晚侏罗世时期发育了大量的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本文通过对侏罗统沉积支序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相演化特征为早期山前冲积扇相逐渐演变为晚期盆地腹内曲流河相,沉积区为山间内陆盆地河流环境,河流砂体极其发育,有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残留中生代地层岩石特征分析,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辫状河相沉积;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和南部库鲁克塔格山上,现今仍残留有侏罗纪地层;这些都显示盆地原始沉积面貌比现今盆地要广。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显示焉耆盆地周邻山体于早白垩世中期隆升,早白垩世中期之前焉耆盆地与尤尔都斯、库车和库米什盆地在中生代是相连通的,为塔里木大型盆地的北部,晚白垩世大型盆地开始解体,焉耆盆地与这三个地区被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盆地。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作用显著。本文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盆地西部多期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现今的盆地结构是造山带与盆地的相互作用下多期成盆演化与构造叠加演变的结果。根据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与空间展布特征,将该区构造地层层序划分为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6个构造地层层序。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为车排子、中拐凸起和玛湖、沙湾、四棵树凹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二叠世为伸展构造环境,形成玛湖、沙湾及四棵树3个沉降、沉积中心,盆地西部重要烃源岩形成。中二叠世形成坳陷型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由山前向盆地内迁移。中二叠世末构造运动导致了西部山前沉积地层反转与隆升剥蚀,断裂向盆地逆冲。晚二叠世—三叠纪大型坳陷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在沙湾凹陷,受车排子凸起北翼断裂控制,地层向北、西超覆沉积,相继将中拐凸起、玛湖凹陷及山前断裂带埋藏。三叠纪末的构造运动在乌-夏和车排子地区形成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构造带。前侏罗纪,造山带与盆地表现出不同方式、不同强度构造耦合作用。侏罗纪—白垩纪,西准噶尔的构造活动弱,湖盆地不断扩张,沉积地层不断向造山带方向超覆;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最后向南迁移演化。新生代,北天山山前强烈拗陷,盆地整体南北向掀斜,形成新近纪前陆盆地。盆地的多期翘倾掀斜作用与后期沉积地层向造山带的超覆沉积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聚集,被后期埋藏的冲断带成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11.
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鹏  罗良  漆家福  于洪洲 《现代地质》2013,27(5):1033-1041
山前带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前陆盆地靠近造山带部分,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分类,将山前带划分为弧后前陆型山前带、周缘前陆型山前带和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参考叠合盆地的分类方案,将山前带划分成正反转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仅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前陆期沉积的页岩作为优质的烃源岩,前陆期砂岩和前前陆期碳酸盐岩是油气成藏良好的储集层,而泥岩、膏盐层、盐岩层等是优质的盖层,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前陆褶皱冲断带以构造圈闭为主,前陆盆地则以构造一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松辽东缘新立城盆地沙河子组(J3sh)的盆地充填特征展示了一个水进-水退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层序,包括湖盆层序和冲积层序(流域盆地层序)。湖盆层序属于新立城断陷盆地的发育早期,冲积层序属于新立城盆地的发育晚期。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层序发育正是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盆地动力学机制的沉积、地层响应。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北缘山前带是我国目前油气勘探的一个重点领域.为了深入探讨山前带沉积研究中存在的疑问,以准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山前春晖探区为对象,综合利用岩芯、钻测井资料及大量沉积学实验手段,对其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物源方向进行研究,证实了该区粗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北西方向的哈山山区,属于典型的近源沉积.通过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与现代沉积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山前带近源砾石高磨圆度的两类成因,分别对应于砾石形成期的滨海环境以及再搬运沉积期的湿地扇环境,最终建立了春晖探区八道湾组湿润型冲积扇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相似文献   

15.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地带沉积特征转为以河流加积为主,并一直维持到约22kaB.P.;此后山区河流由加积转变为下切,最大下切深度达100m。断裂两侧的地貌分析表明,在约22kaB.P.之前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不明显;约28kaB.P.的湖泊-河流转换事件是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关。约22kaB.P.的环境突变事件主要由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引起,其垂向活动速率约为4-6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大青山山前断裂的稳定时期对应呼包盆地的湖相环境时期,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对应气候的冷干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断层的阶区构造及生长机制:以狼山山前断层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断层带在生长过程中内部发育有阶区构造,阶区在正断层的相互作用、连接过程中起重要控制作用,同时阶区还影响地表径流和沉积盆地的发展、流体的运移和圈闭的形成。位于内蒙古河套断陷西缘的狼山山前断裂是晚新生代以来持续活动的大型正断层系统,断层带内部发育有不同类型的阶区构造。识别出了两种类型阶区的连接方式,一种是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斜坡从"软连接"到"硬连接"的演化过程;另一种是楔状阶区通过一条断层向另一条断层扩展的方式连接产生。基岩中的先存构造要素控制并影响山前正断层的展布方位及阶区的形态:基底内部NNE向糜棱面理控制山前断层带的走向,早期向SE倾斜的逆冲断层面被正断层局部利用。沿断层倾向方向,山前正断层逐渐向盆地方向扩展,最新活动的断层位于盆地边缘甚至盆地内部;沿断层走向方向,狼山山前正断层逐渐向南西侧扩展。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造山带同因同期形成的山前前陆盆地,在发育过程中盆地东部受郊庐断裂影响较大。盆地基底为华北板块的南缘,岩性主要由古生界组成,沉积盖层发育较全,厚达12000m。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共划分4个一级构造单元,形成“三坳围一隆”的构造格局。主要大断裂4条,南倾、东西走向,横贯全盆,其性质为先逆后正的转换断层。该盆地形成∈-O、C-P、J1-2、K1-2、E五套烃源岩,中央隆起是油气的主要指向,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8.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相互影响,但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构造变形如何塑造地貌,而对地表过程如何影响构造变形尚有待研究。研究区塔西南褶皱冲断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末和新生代两期逆冲变形过程。在这两期变形过程中,剥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对变形施加影响,形成了山前逆冲断层突破地表、盆地内断层远距离传播的现今构造样式。因此,本研究以塔西南褶皱冲断带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剥蚀和同沉积这两个地表过程对褶皱冲断带变形影响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合塔西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在双滑脱层条件下,设计了3组实验模型,包括未施加剥蚀和同沉积的参照模型A、同时施加差异剥蚀和同沉积的模型B、同时施加剥蚀夷平和同沉积的模型C。在第一期变形结束后,三组模型变形样式相似,在没有上覆沉积物的负载作用时,变形均未向盆地内部远距离传播。在第二期变形结束后,模型A山前与盆地内部构造以及地形坡角差异不大,变形前锋最远可达106 cm;模型B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14°以及4°,变形前锋最远可达96 cm;模型C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20°以及5°,变形前锋最远可达89 cm。实验结果表明:1)早期剥蚀作用会降低逆冲楔体的地形坡度,从...  相似文献   

19.
赤峰—铁岭盆地群分布在建平—铁岭古隆起带上,主要煤田有赤峰的元宝山煤田和平庄煤田、阜新煤田、三台子煤田和铁法煤田等。除三台子煤田为坳陷型盆地外,其余均为断陷型盆地。断陷盆地的一侧或两侧具有同沉积主干断裂,断裂沿NNE—NE方向展布。盆地群内有两个含煤层位,下部称沙海组,上部称阜新组。古地理环境为内陆山间(或山前)盆地型,含煤沉积是由湖泊相、沼泽相和冲积相所构成,其中以湖相沉积占显著优势。由于是陆相沉积,聚煤盆地本身的地形比较复杂,又加上各种局部因素的影响,所以,盆地内含煤性的变化较大,但仍有规律可循。沙海组煤层沉积时,盆地处于缓慢裂陷阶段,煤层在沉积过程中,地壳动荡致使沉积环境发生变化,煤层间常夹有粉砂岩、泥岩,致使煤的自然分层很多。如三台子煤田二井田内的沙海组含煤地层含有2~39个分煤层,纯煤厚一般为8m,可采厚一般为6m。阜新组煤层沉积时,盆地处于由急速裂陷转为相对缓慢回升时期,使盆地下沉速度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匈牙利北部渐新世─早中新世盆地演化最初是由产生一个大的二级海侵一海退相旋回的挤压构造所推动的。早中新世盆地的演化在一个过度充填的挠曲(flexural)盆地中,得以用"磨拉石"沉积作用最好地了解。在这期间邻近的西Carpathian逆冲褶皱带的逆冲作用渐渐停止,导致其抬升暴露,大量的沉积物被带入挠曲盆地,使盆地充填至海平面。在这个挠曲盆地抬起的最后阶段,一个浅海沉积环境作为均衡响应而形成,并且三级海平面变化的迹象也显示出来。下中新统一系列的露头沉积学研究证实相标志发生了变化。沿着盆地缓倾斜远端(东南)一侧,一个浅海粗碎屑沉积在明显的深水沉积的粉砂岩之上的突然开始,可能是稍前于Budigalian(在NN_1/NN_2超微化石带的边界)的一次三级海平面下降的结果。在由此导致的低水位时期,各种潮控相进积,是"Burdigalian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泛连续形成的。高水位是由加速沉积作用或构造抬升所形成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单元表现的。由浅水深为特征的典型被加长变窄的挠曲盆地具有三维性,特别适于潮汐运动的增强。这导致受潮汐影响的砂质沉积物的发育,与那些和海侵相关的单个强潮汐作用的演化的实例相反,在这里,这些条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