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澜沧江上游里底水电站地处滇西北山区,地势陡峻、沟谷深切、降雨丰富,是泥石流活动相对频繁的地段。对坝库区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表明,泥石流物源类型丰富,有坍塌、崩塌、滑坡及人工破坏等多种成因类型,广泛分布于泥石流沟各区段,其中以坍塌型和崩塌型最为普遍。泥石流沟谷发育特征与其发育程度有关,其中“V”型沟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早-中期,规模不大但发生频率相对较高;“U”型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的中-晚期,规模较大,发生频率相对较低。此外,泥石流沟口堆积扇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泥石流的活动性强弱程度;外凸型扇缘多出现在发育期泥石流沟沟口;内凹型扇缘多见于衰退期泥石流沟沟口;“S”型扇缘则多见于成熟期泥石流沟沟口。该研究为从形态特征方面对泥石流的发育程度进行宏观判断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甲勿沟泥石流距九寨沟“8·8”地震震中距离较近,地震致使流域内新增了大量松散物源,通过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新增物源增强了泥石流的易发性,降低了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在甲勿沟“8·17”泥石流的启动条件以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沟域内现有物源分布情况,提出了“拦挡+固源+导流+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拦挡坝的拦挡削峰减流、谷坊坝的固源压脚、导流堤的引流、防护堤的护坡等作用来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57位与泥石流防治相关的同行专家所填写的泥石流防治效益评估指标调查表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借助计算机运算,从11种影响泥石流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中,筛选出了“保护的固定财产总值,灾区可迁移目标的迁移总量和灾区不可迁移目标的生产总值”三项主要评估指标,并按重要程度对11项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排序,为建立流域泥石流防治效益评估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罗家峪为对象,通过泥石流勘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描述了三眼峪泥石流的分区特征和堆积物特征,从泥石流的堆积特征、重度、流速、流量的特征值等方面阐述了本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扇形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川 《云南地质》1990,9(3):239-246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学工作者都开展了对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地学界有关人士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认识到泥石流在短暂的堆积过程中使山麓地带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影响路基和桥涵设计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工程参数计算方面根据对泥石流扇形地各种特征反推其发生时情形,即泥石流动力堆积过程再现,很快取得良好的效果。泥石流是地质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常与造山运动相伴随的一种快速而显著的地貌过程。因而,地质史上许多地区的泥石流作用可能比现代强烈,原先笼统称为“磨拉石”、“复理石”或“古冰碛”,其中许多可能是泥石流堆积。由此,古泥石流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6.
受汶川地震扰动影响,彻底关沟泥石流物源丰富,爆发频繁,对下游公路造成严重危害。为查明彻底关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对彻底关沟实地调查,并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沟域特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彻底关沟沟道陡峭,雨量丰沛,物源丰富,可参与泥石流的固体物源总量达184.6×104m3,易发程度高。在此基础上,在沟道内选取了4个测流剖面进行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拦、固、疏、清”治理手段,并结合监测预警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价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地质灾害防治历程和云南高原泥石流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与环境理念的泥石流防治对策与新方法。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对策是实施泥石流全流域地质灾害链的系统防治;其目标既要减灾防灾,同时保护土壤资源,兼顾实现砂石料与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避免形成堰塞湖及河湖淤积等新的环境问题;泥石流防治一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减缓泥石流蓄势速度(可流动松散物质的积蓄速度),二是科学分离和处理泥石流固体物质,变“拦挡、疏排”为“拦淤、清淤”,将泥石流泥沙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将“固床、护岸,拦挡、疏排”改进为“保土、稳坡,固床、护岸,拦淤、清淤”。  相似文献   

8.
建立灾害体的3D仿真模型,提取泥石流灾害体的特征信息;对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和赋值。建立“灰色类别模型”,对古乡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灾害体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防灾避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梁河县芒东镇章巴小砂河曾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以2016年8月5日最为严重,冲毁民房,淤埋良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野外实地调查后,通过对流域形态、地形地貌、沟床特征、物源分布情况、交通条件及“8.05”成灾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并对其后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采用“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固床护岸+下游过村段排导”的系统治理措施,通过雨季考验、定性分析比对,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较好。对梁河地区泥石流治理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运动快速、暴发突然、能量巨大等特点。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分析了水沟墩沟泥石流形成条件、流域特征,计算了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冲出量、淤积厚度等动力学参数,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总结了水沟墩沟泥石流对铁路工程危害模式“先冲-又淤-再冲”。提出了对水沟墩沟泥石流采用相关的减灾防灾措施,供铁路部门制定相应的泥石流防止对策,有益于对成兰铁路线的长远安全运行和服务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隧洞泥石流成因及形成条件的探讨,采用了“封堵隔离、排水卸荷、注浆加固、超探预报”的综合治里方案,从治本入手,有效防止了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海军 《地下水》2022,(3):172-173+198
研究区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库科西鲁格乡其如克同村,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中高山区,面积约为18.2 km2,整个研究区地形呈“箕”形;研究区泥石流沟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主要由泥石流沟床、两侧山坡覆盖的薄层残坡积物等两大类固体物源组成;暴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也是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最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藏干线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影响道路建设、发展及畅通的最严重的山地灾害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西藏泥石流十分发育,但目前其防治工程不多,且存在防治技术应用不尽合理及造价过高等问题。随着向西部大开发,西藏公路等级提高,西藏将大规模地开展泥石流防治。因此,研究西藏现有的防治工程,总结其不足,以提高泥石流防治水平十分必要。笔者在对西藏干线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考察的基础上,从青藏线及川藏线公路中选取6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泥石流沟,争析了泥石流沟的特点,针对其防治工程设计及实际运营状况进行了工程评价。指出防治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防治措施。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防治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湖南省南部白岭沟泥石流灾害为例,对其运动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历史上没有观测资料的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计算,对于泥石流治理及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因素复杂且具有胡机和模糊特性,而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其能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部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区域泥石流密度大,类型多样,暴发频繁。为研究交通廊道内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通过高分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室内颗分实验等手段,对研究区泥石流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选线对策。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发育暴雨型泥石流和冰川型泥石流,具有泥石流分布广、种类多、规模大、灾害链长等特点,临近线路多为暴雨型泥石流;(2)研究区存在潜在泥石流沟勘察判识困难、灾害链防治设计难度大、高原施工环境恶劣等问题。(3)交通廊道选线应贯彻风险控制原则,采取减灾选线为主导,对物源估算难、潜在泥石流沟识别不清楚等地区应积极采用InSAR、LiDAR和无人机技术进行勘察,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泥石流沟应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针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结合其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甲勿沟于2020年8月17日凌晨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过程,泥石流对主河汤珠河造成严重堵塞,主河河水以及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漫流之势,河水携带大量泥砂及碎石,淤埋了沟口下游的阳山村安置点以及勿角场镇。经过现场实地调查,测量多条泥石流过流断面,通过计算分析“8.17”泥石流的运动参数特征,“8.17”泥石流强度接近降雨强度为10 a一遇的泥石流强度,泥石流性质为稀性泥石流。甲勿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丰富,容易造成主河道汤珠河堵塞,根据泥石流堵河判别公式计算,泥石流堵塞汤珠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张门扎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其形成条件,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认为沟内泥石流固体物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泥石流发育条件,具有较强的危险性。提出“缝隙坝+拦砂坝+排导槽+桥涵(场镇内)+盖板涵(8#支沟)+沟道整理及清淤”的防治方案,为同类型的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