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剪切带对安徽沿江煤田的煤变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沿江煤田与宣径煤田的煤变质程度,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在沿江两岸煤田中,绝大部分为无烟煤;远离长江的宣径煤田却绝大部分为烟煤。至于沿江煤田为什么是高变质的无烟煤?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是与岩浆接触或接近有关。虽然,不能忽视岩浆岩对煤质的影响,但是从岩浆岩的分布来看,宣径煤田及其附近,多有存在。然而宣径煤田的煤变质程度却依然低于长江断裂带两侧的煤田,这一规律仅用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来解释还是不够的。笔者认为:由于长江剪切带的作用,使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和裂隙向煤系运移,同时在剪切过程中形成了部分摩擦热和一定的构造超压,为沿江煤田提供了热源使其变质程度高于宣径煤田。它是温度压力以及构造应力等因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鹤岗煤田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岩浆活动规律的分析研究,阐述了鹤岗煤田煤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出现接触变质作用。在走向上煤的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在倾向上煤层随赋存深度的增大变质程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
鸡西煤田煤的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列克  金伟 《地球科学》1996,21(6):641-644
鸡西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类比较齐全,针对鸡西煤田煤的变质作用复杂,各种变质作用叠架的特点,从煤岩学,煤化学及岩石等几方面着重分析了煤的深成变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了深成变质作用奠定了鸡西煤田煤变质的基础,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形成中变质程度烟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燕山期深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由低煤级的烟煤阶段上升到D段无烟煤三号高变质阶段,同时叠加的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2煤层变质程度达到E无烟煤一号或E段无烟煤二号变质阶段,形成煤田中部煤变质程度低于东西两端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鲁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煤变质作用主要属于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通过对煤田煤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时期主导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叠纪以前研究区在构造作用下沉降,煤变质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且各地差别不大,至三叠纪末期煤的变质程度已经接近长焰煤;三叠纪以后南北煤田R值出现显著差异,中北部各煤田煤变质仍然由深成作用主导,而南部济宁、巨野、滕南等煤田在侵入体的作用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开始主导煤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巨野、滕南等有岩浆侵入或接近煤层的局部地区;在东部煤田含有大量无烟煤和天然焦,肥煤所占比例明显比中西部大,这是由于郯庐断裂剧烈的水平地层错动,煤系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析煤的气成热液变质机理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都有部分煤田的煤系和上覆地层总厚不过千米,现今煤层埋藏深度仅几百米甚至出露地表;煤田内地质构造简单且未发现岩浆侵入体,而煤的变质程度很高,有的是无烟煤。这类煤田的煤变质显然用传统的深成、动力等变质类型是难以解释的。大量研究证明这些高变质煤是在岩浆的气成热液作用下形成的。下面专门谈谈这一变质作用的机理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淄博煤田发现一个腐泥煤变质系列不少煤地质学者想了解腐泥煤变质系列与腐植煤变质系列的区别,但是难以找到一套完整的不同煤化程度的腐泥煤,致使有的学者把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变质程度的腐泥煤集中起来对比研究,或者是以低煤化腐泥煤的热模拟产物代替...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煤变质理论认为,引起煤变质的地质作用通常为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岩浆热变质等。但是,青海煤田地质公司在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研究青海热水煤田煤变质问题时,发现上述煤变质类型均无法解释该区煤变质现象。因为这  相似文献   

9.
黄河北、章丘、淄埔煤田煤层在深成变质演化的基础上,受岩浆浸入的影响,局部迭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阶增高,对煤层生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煤层气的基本特征和有利烃源条件的分析,估算了黄河北、章丘、淄博煤田煤层气资源量为1333.31亿m^3,可作为今后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据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和油田钻井资料,对新疆吐哈盆地沙尔湖煤田瓦斯赋存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张性断层、贫水区无封闭作用、煤变质程度低等因素是导致沙尔湖煤田瓦斯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随着埋深的增加瓦斯会相应增加,这是今后煤田勘探开发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鱼卡煤田东部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卡煤田东部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属湖沼、湖滨相沉积,区内构造复杂,断层落差较大,煤岩类型以亮—半亮煤为主,表现为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由浅至深,由南向北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与煤变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中,不同的地区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地槽期,地槽和地台期,槽、台及地洼期),构成了单层、双层和三层大地构造层,同时形成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种成因类型的煤田,各煤田在不同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煤的变质成因分析,认为宝鼎煤田煤类多样,分布格局独特的原因是煤层在广泛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局部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宝鼎煤田煤变质模式,预测了深部的煤质变化,指出F22断层以西为下一步JM的有利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变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廿世纪三十年代煤田地质工作者比较强调煤的动力变质,四十年代苏联对一些大煤田的变质分带进行了研究,认为并非动力变质所致,而主要是由于深成变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抚顺煤田接触热变质带及其煤变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抚顺煤田西露天矿的大比便尺填图以及横向追索,发现大量的接触热变质“烧变煤”的存在,观察到接触热变质带与辉绿岩呈明显的热接触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浆岩研究指出抚顺煤田煤变质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杨起先生(1919~2010年)是我国煤炭地质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杨起先生及其团队多年来关于中国煤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为"杨起煤变质理论"。杨起先生把国外先进理论与国内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针对中国煤田地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煤变质的理论。他强调岩浆岩对中国区域煤变质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煤质分布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一个煤田一个煤层,且表现在一个省甚至全国的范围。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核心是岩浆导致煤变质,岩浆(主要是热,其次为热液)对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变质程度上(煤级、煤质、煤化程度)。杨起先生的创新,不仅开辟了煤岩学研究的新思路,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岩浆热场-煤岩学(简称热煤岩学)。杨起煤变质理论是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热煤岩学的基础。开展对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深入研究,挖掘杨起煤变质理论的精髓,推进杨起煤变质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是发展中国煤炭事业的关键环节,它将改变中国煤炭事业的面貌,带来中国煤炭事业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焦作煤田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差异性原因,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了焦作煤田瓦斯赋存规律及瓦斯生成与排放的过程,探讨了造成瓦斯赋存差异性明显的原因。深成变质作用叠加岩浆热液的岩浆变质作用是焦作煤田二1煤变质为三号无烟煤的主要原因,也是焦作煤田煤层瓦斯含量高的基础。煤层瓦斯的生、储、排过程研究表明,在喜马拉雅期之前整个焦作煤田的瓦斯赋存状态是相似的;喜马拉雅期形成的NW向峪河口正断层使两盘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产生明显差异,是造成焦作煤田瓦斯赋存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峪河口断层将焦作煤田划分为东、西两个瓦斯地质单元,西部瓦斯地质单元瓦斯含量高、瓦斯突出灾害严重;东部瓦斯地质单元主要表现为低瓦斯区。  相似文献   

19.
煤的还原程度与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是影响煤质的三大成因因素。根据煤岩成分均一的顿涅茨煤偏离希尔特定律,以及库兹涅茨、卡拉千达、伯朝拉等煤田相互靠近而煤岩成分复杂的等变质煤的特性有差别,确认了不同还原程度煤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淮北煤田孙庄勘探区地质构造、沉积特征、煤层煤质及煤层气赋存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有利于本区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是较大的埋藏深度、较高的壳质组+镜质组、较高的变质程度、较大的煤层厚度、低透气性的盖层、较缓的地层倾角和封闭性较好的构造条件,推测煤田深部可能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