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感染宿主范围广。在水产养殖生物中,该菌是鱼类(鳗、鲇、鲆等)、两栖类(蛙)、爬行类(鳖、鳄鱼)的重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影响了养殖生物的健康并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随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对该病原致病因子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一些胞外酶和毒素与细菌的致病过程有关,相关的致病因子有溶血素、软骨素醇、皮下坏死毒素、过氧化氢酶等。这些致病因子参与了细菌的黏附、定殖、侵袭和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过程。但从总体而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因子组成及其致病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Ⅲ型分泌系统;迟缓爱德华氏菌的Ⅲ型分泌系统仅存在于致病菌株.而在非致病株中没有发现,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为人们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性的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alla tarda)是引起多种鱼类产生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的病原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有关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理至今还没有系统、清晰的阐释,但近些年对其致病相关因子的研究已逐渐深入。文中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生物分型、快速检测技术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该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相关因子,包括黏附因子、抵抗宿主免疫机制的酶类、各种毒素、Ⅲ型和Ⅵ型分泌系统、载铁体及磷酸盐特异转运操纵子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动物常见病原菌.接合质粒表达系统(conjugative plasmid expression, Cpx)是G–菌的双组分调控系统.本研究构建了迟缓爱德华氏菌LSE40的cpx基因簇缺失突变株Δcpx,检测其对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的毒力.结果显示以浸泡感染,Δcpx的毒力有所降低.以肌肉注射途径感染,Δcpx的半数致死量为8.6×105 cfu/mL毒力下降7.33倍.Δcpx在鱼体内的生存力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表明Cpx参与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主要外膜蛋白(OMP)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及肛门灌注免疫,以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为指标,评价和比较大菱鲆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注射2种抗原后,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注射OMP大菱鲆的外周血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不显著低于注射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390;抗体效价:P=0.300);肛门灌注2种抗原后,大菱鲆外周血和后肠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凝集效价亦均呈增加趋势,灌注OMP大菱鲆后肠、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高于灌注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056;后肠Ig+细胞:P=0.163;抗体效价:P=0.195).结果表明,注射和肛门灌注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OMP均能够诱导大菱鲆产生针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结果对鱼类疫苗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云  姜明  姜国良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2):42-46
当经口腔灌注大量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牙Ping的头肾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颗粒以及颗粒吞噬作用的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病菌也会对免疫器官产生损害,可造成细胞水肿,膜性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本文详细观察了牙Ping肾、脾、肝、肠及血液的显微结构和肾、脾、肝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疫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纳米胶体金颗粒标记抗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单克隆抗体3A7并制备金标垫,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单克隆抗体4F11与羊抗鼠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建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经过对试纸条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试纸条与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海安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等1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特异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105cfu.mL-1,检测所需时间低于20min。所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和适应基层生产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迟缓爱德华氏茵(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动物重要的病原茵,引起鱼类爱德华氏茵病,免疫防治是针对该病的一个有效途径.OppA是迟缓爱德华氏茵的一个寡肽透过酶组分,作者开展OppA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的研究,旨在评价其作为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将致病性的迟缓爱德华氏菌LSE40的o...  相似文献   

8.
重组表达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3的蛋白,制备出其兔多克隆抗体(多抗),采用免疫双荧光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中的T、B淋巴细胞并计算其比例。分别向牙鲆腹腔内注射107 CFU/mL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其灭活疫苗,于0、1、3、5、7、9、14、21和28天后抽取外周血,用抗红细胞单抗的流式细胞术测定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比例和浓度,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B淋巴细胞的比例。研究显示,CD3多抗和IgM单抗分别识别T、B淋巴细胞,二抗体无交叉反应,白细胞中T细胞占(7.49±1.5)%、B细胞占(14.64±1.8)%。感染和免疫后,牙鲆外周血红细胞浓度变化不显著,为(2.9±0.45)×10~9 cells/mL。感染组,白细胞浓度第3天显著上升,第14天达到最大值(4.7±1.7)×10~8cells/mL;T细胞比例第1天显著上升,第9天达到最大值(24.3±1.28)%;B细胞比例第1天显著升高,第21天达到最大值(40.9±1.52)%。免疫组,白细胞浓度第3天显著上升,第14天达最大值(7.1±1.8)×10~8cells/mL;T细胞比例第5天显著上升,第9天达最大值(20.5±1.12)%;B细胞比例第1天显著上升,第21天达到最大值(39.3±1.55)%。对照组,白细胞浓度为(6.9±1.6)×10~7cells/mL,T细胞比例为(8.05±1.38)%,B细胞比例为(13.77±1.56)%。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和免疫后牙鲆白细胞浓度、T、B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感染组T、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免疫组。本研究结果为血细胞作为牙鲆健康评估指标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clsiellatarda)LSE40 fosmid文库克隆到编码寡肽透过酶的opp基因簇。该基因簇全长6741bp,含有5个ORF,依次编码OppA—B-C-D-F5个蛋白;位于oppA翻译起始住点上游385bp处有一个推测的转录起始位点,在该转录起点的-35和-10区分别有TAGACA和TATATT两个特征性启动子序列;位于oppA和oppB的间隔区和oppF之后的非编码区各有一个茎环结构,推测分别为oppA和opp基因簇的转录终止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簇编码的各个蛋白与同属细菌鲶鱼爱德华氏菌(E.ictaluri)对应的各个蛋白高度相似,相似性在96%~98%;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相似性在56%~89%;与革兰氏阳性菌的相似性在27%~53%。以细菌OppA的保守结构域SBP_bac_5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E.tardaLSE40与同属细菌E.ictaluri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肠杆菌科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oppA的SBP_bac_5结构域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opp基因簇的获取为深入了解E.tarda适应环境和宿主的生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急性感染实验:4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对牙鲆(Paralicthys oliwaceus)进行感染实验,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LD50)分别为口腔灌注法10^8.38 CFU/ml、肌肉注射法10^7.54CFU/ml、腹腔注射法10^6.70CFU/ml和腹腔加肌肉注射法10^6.09CFU/ml。结果表明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敏感,在这4种注射方法中,以腹腔注射法这种人工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制备一种基于重组抗原rGroEL和rOmpC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血清学诊断试纸条,用于定性检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水平。前期研究发现分子伴侣蛋白GroEL和外膜蛋白OmpC是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重要免疫保护性抗原。本研究重组表达获得高纯度的rGRoEL和rOmpC,以其免疫健康牙鲆制备抗血清,同时制备获得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全菌血清。ELISA结果显示rGroEL和rOmpC不存在抗原交叉,抗rGroEL和rOmpC血清均可与全菌发生阳性结合,且全菌抗血清也能识别rGroEL和rOmpC。将rOmpC、rGroEL及羊抗鼠IgG划线于NC膜分别作为检测线T1、检测线T2和质控线C,同时以制备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抗牙鲆IgM单克隆抗体2D8固定于结合垫,构建获得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将试纸条分别用以检测不同稀释度的各抗血清,检测过程可在15min内完成,结果显示制备的灭活全菌、rGroEL和rOmpC牙鲆抗血清分别最高稀释200、600与400倍时,均可使检测线T1与T2显红色。同时,以试纸条检测牙鲆免疫全菌灭活疫苗后不同时间点的抗血清,结果显示3、4、5周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检测线颜色随着免疫后时间延长而加深。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基于重组抗原rGroEL和rOmpC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学诊断试纸条,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见,可以定性检测牙鲆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水平,可应用于全菌灭活疫苗、rGroEL和rOmpC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同时也具有牙鲆爱德华氏菌病的潜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本文从发病情况、致病性研究及防治等诸方面将国内外对该菌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根据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的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二温式PCR对6株爱德华氏菌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576 bp产物,而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荧光假单胞菌(Pseudcmonas fluoroscercs)、柱状屈挠杆菌(Cytophaga columnaris)、链球菌(Streptococc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弧菌(Vibrio)、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acillu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等10种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全为阴性。该二温式PCR可以检测到1 pg的爱德华氏菌DNA模板和48个菌体。本实验建立的二温式PCR为爱德华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有效的防治提供了快速检测方法,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迟缓爱德华菌(Edwarsiellatarda)入侵途径,建立感染模型,作者通过电转化法构建GFP标记的迟缓爱德华菌EtMc1512(质粒PMDpp-EGFP),实验设立浸泡组、腹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感染后采集各组实验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血液、鳃、肝脏、肠、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中的荧光细菌数;浸泡组取样时间为0、2、4、6、8、12、24 h,腹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取样时间为6、12、24、48、72、96h。结果显示,构建的EtMc1512-GFP具有较强荧光,GFP标记前后菌株毒力基因(citC、mukF、esrB、katB、fimA、gad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浸泡感染后实验鱼各组织内的荧光菌随时间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菌量出现在肠道(2.51×106CFU/g),其次为鳃(4.19×104CFU/g)、血液(1.65×104CFU/g),肠道荧光菌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腹腔注射感染后肝脏(4.55×106CFU/g)和血液(4.65×106CFU/g)菌量最高;肌肉注射感染后肌肉在48h首先检出荧光菌,血液(2.93×104 CFU/g)菌量最高。结果表明,肠道、肝脏和肌肉分别是迟缓爱德华菌浸泡感染、腹腔注射感染和肌肉注射感染诸氏鲻虾虎鱼的主要组织器官,在自然条件下迟缓爱德华菌经口感染诸氏鲻虾虎鱼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2株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技术对多克隆抗体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多抗效价分别为1∶215和1∶214,2株病原菌之间存在很强的交叉反应,且2种多抗均与鲶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火神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标准菌株存在交叉反应,与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酿脓链球菌、海豚链球菌、杀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类产碱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均无交叉反应。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2株病原菌的主要抗原决定簇相同,分子量分别为61.1,46.6,41.3,28.8和19 kDa。本实验得到了黄颡鱼"红头病"致病菌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作为初步筛选"红头病"病原菌的工具,为建立快速有效的疾病监测方法和进一步的免疫学防病研究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固有免疫系统,在哺乳动物在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TLR1和TLR2基因可以形成异源二聚体,进而启动宿主的固有免疫。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了TLR1和TLR2基因在牙鲆健康组织以及牙鲆腹腔注射迟缓型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固有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TLR1和TLR2基因广泛表达于健康牙鲆的各种组织中,其中,TLR1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肌肉;TLR2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免疫刺激实验表明,多数组织在感染病原6h后TLR1基因表达达到峰值,其中脾脏中基因的表达量最大,是0时间点的290倍(P0.01)。TLR2基因在感染病原1h后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为0时间点的17.8倍(P0.01),在感染病原1d后心脏组织中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倍(P0.01),其余时间点表达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TLR1和TLR2参与了牙鲆对迟缓型爱德华氏菌的免疫应答反应。实验结果还显示,在牙鲆感染迟缓型爱德华氏菌后,MyD88、TNF-α和IL-1基因的表达也都同步上调,暗示迟缓型爱德华氏菌有可能通过TLR1通路上调MyD88的表达,并最终导致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基因表达上调,以应答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了TLR21 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迟缓爱德华 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 在0 h、1 h、3 h、6 h、12 h、1 d、3 d、6 d 后, 在心脏、肝脏、脾脏、 头肾、鳃、小肠、肌肉和血的时空表达特征, 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 多组织在感染病原6 h 后TLR21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尤其是头肾和小肠。头肾6 h 的表达量达到了 对照组的59.3 倍, 小肠6 h 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38.6 倍。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牙鲆体内各组织 中TLR21 的上调表达和变化, 为研究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石杰 《海洋学报》1993,15(1):98-106
本研究证实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坎贝氏弧菌,可引起养成期中国对虾暴发红腿病.该病系病原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是病虾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鲫鱼诺卡氏菌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设计了四条LAMP引物,在外内引物浓度比1:8、dNTP浓度0.8-1.2mmol/L、Mg<'2>浓度10-14mmol/L、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扩增产物经电泳后呈现特异性的LAMP梯形条带,建立的LAMP法具有高灵敏度,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