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欧洲瓦登海沿岸潮差大、潮滩地貌体系发育、潮滩宽阔,是世界围海造田历史中的典范之地。瓦登海沿岸在经历大规模围海造地之后,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取得巨大进展,已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瓦登海沿岸与江苏沿海的潮滩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瓦登海的海岸海洋保护的经验,值得江苏沿海开发进程中借鉴,协调江苏沿海开发与海岸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实施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和多目标开发利用,合理地利用潮滩淤涨的自然规律,可为发展江苏沿海经济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浙江三门湾海岸发育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浙江三门湾为复合型潮汐汊道系统。由于近代大规模围涂堵港,海岸发育从动态平衡进入促淤阶段,表现为岸线推移与潮滩淤涨加快,汊道淤浅缩窄甚至衰亡。为保护深水岸段资源,应优先发展能源与港口建设,严格控制围涂堵港,以维持汊道水深条件。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滩涂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沿海滩涂北起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大陆岸线全长954km。其中淤泥质淤长型海岸约532 km。全省现有海涂面积65.3hm2,占全国海涂面积的1/4,其中已围滩涂面积23.3万hm2,尤其是1996年~2000年间新围3.4万hm2,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伴随着围垦建设速度的加快,水土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一些垦区新建的配套工程被破坏,河道被淤塞,新筑的海堤、新建的水产养殖池堆被侵蚀,新垦的良田沟渠被毁等。实践证明,滩涂新垦区的资源开发只有采取生物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治理开发和保护增值相结合,开发项目才能持久发…  相似文献   

4.
陈玮彤  张东  韩飞  刘鑫 《海洋通报》2015,34(4):443-449
在考虑岸滩的冲淤变化特性、不同岸段冲淤速率差异以及岸外滩涂资源存量差异的基础上,扩展定义了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的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并以2007-2013年江苏南通海岸老坝港-东灶港淤积岸段、东灶港-蒿枝港侵蚀岸段和蒿枝港-连兴港稳定岸段的围填海造地工程为对象,进行了围填海开发状况定量评价分析及开发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在以5级为上限的强度评价体系下,2013年老坝港-东灶港、蒿枝港-连兴港岸段的围填海开发强度为3级,围填海压力中等,对岸段的后续开发有一定影响;东灶港-蒿枝港岸段的围填海强度等级为4级,围填海压力较强,应注重围填海域集约利用。由于岸外资源存量的差异以及围填海开发速率的差异,三段海岸未来的可供开发年数预测分别为8年、1年和11年。该评价方法可为定量评估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开发强度、实现围填海开发潜力科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滩涂北起绣针河门,南抵长江口,大陆岸线全长954公里,海涂总面积980万亩。占全国海涂面积的1/4,其中潮上带390万亩(已围295万亩,末围95万亩),潮间带和辐射沙洲590万亩,是江苏最大的土地后备资源。至1993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已围潮上带265万亩。建成耕地52万亩、林果及牧地15万亩、淡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海岸北起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大陆岸线长954多公里。有岸外辐射沙洲70余个,零米线以上总面积190.26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辐射沙洲。这里有着全省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众多的港口资源、巨大开发价值的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旅游资源等,是江苏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主要呈现淤涨态势,而且年内过程季节性差异明显;受区位差异影响,不同观测断面的潮滩冲淤演变呈现特征不尽相同,断面1冲淤变化最为显著,年最大冲淤厚度均在10cm以上;(2)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区域内沉积物很容易被掀动悬扬,而且输沙环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悬沙向浅水区输运且在该区域内沉降淤积,从而为潮滩发育提供泥沙来源;(3)受"碧利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天气影响,研究区域内潮滩出现"大冲大淤"现象,即台风强侵蚀期过后滩面高程短期内恢复明显.由此可见,潮滩短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8.
从近期几例海堤垮堤分析江苏的海堤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才俊 《海洋通报》1997,16(2):37-43
7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沿海共发生6例海潮中故,主要原因是:(1)筑堤标准偏低和防护措施不力;(2)不稳定潮滩后对滩地的治理不够;(3)施工质量差;等。因此,新围海涂必须慎重选择海岸位置,正确确定堤线,海堤要防潮标准进行设计,并要严格抓好施工质量和搞好潮主海堤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江苏淤长型淤泥质潮滩的剖面发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陈才俊 《海洋与湖沼》1991,22(4):360-368
本文根据江苏射阳河口—长江口淤长型淤泥质潮滩布设的19个测量断面连续10年(1980—1989年)的观测资料,对其潮滩的沉积特征和剖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这里潮滩剖面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泥沙供应、风浪、潮流以及围垦等;而江苏淤长潮滩双凸形剖面形态的形成是由潮滩的两个沉积峰区所造成的,同时,风浪、供沙等季节性因素,潮汐变化周期性因素,围垦等人为因素也使潮滩剖面形态不断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0.
潮滩是淤泥质海岸最主要的地貌类型之一,淤泥质潮滩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在海岸带的性质,查清其性质和分布对于合理开发潮滩资源和研究现代海岸带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星载多源遥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常规调查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区,利用淤泥质潮滩水边线提取技术和潮位站实测水位高程进行潮滩地形反演,确定潮滩坡度及其淤积或侵蚀速度,为长江口潮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潮滩地貌的研究方法难以刻画潮滩的微观地貌特征,地面激光扫描仪(TLS)的应用为潮滩地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然而目前关于TLS在潮滩地貌研究中鲜有报道。以江苏东灶港海岸一段潮滩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扫描数据,对扫描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并尝试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与克里金插值(Kriging)方法构建了潮滩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点云数据构建的DEM数据能够实现潮滩地貌的定量模拟;(2)利用IDW插值可以便捷高效构建潮滩海量数据点的DEM;(3)利用TLS量化短期地貌变化如潮汐沉积旋回效果并不好。本研究可为利用TLS在潮滩微观地貌中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岸线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江苏中部海岸1989—2019年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近30 a来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对称性,变化速率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显著,岸线的向海推进是在...  相似文献   

13.
蔡东 《海洋信息》1996,(12):8-10
江苏省大丰县有滩涂总面积116万亩,已围垦48.7万亩,是江苏省滩面最宽、淤长最快、面积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近几年来,大丰县围绕建设“海上大丰”的目标,加大已围未垦潍涂的开发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95年以来,大丰县在7.2万亩的华丰垦区实施旱改水,摆脱传统的开发思路,创  相似文献   

14.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受到围垦工程影响的江苏弶港海岸两条潮滩剖面的多期高精度实测高程及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淤涨型潮滩剖面对围垦工程的响应特征及剖面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物源充足的淤涨型潮滩围垦,可导致沉积物在围垦堤附近海域快速堆积、沉积物粒径变细;离海堤越远,沉积速率及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越不显著。围垦堤附近海域是潮滩低能区,沉积物在此汇聚,造成潮滩剖面凸点的向岸迁移及双凸型剖面的塑造。另外,大型潮沟及其迁移也是影响剖面发育的重要因素。未来需结合海平面变化,研究围垦背景下的长周期潮滩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北岸金汇潮滩冲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北岸在南汇嘴和金山嘴人工控制节点作用下,形成微弯内凹的弧形海岸廓线,金汇岸段位于弧形岸线凹段。由于海岸凹段内水流相对较弱,尤其是涨落潮转流过程中低流速(<20cm/s)历时长,有利于泥沙下沉淤泥。11世纪中叶,杭州湾北岸自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进入人工控制后,金汇潮滩处于淤涨中。近年来,受长江来沙量减少和南汇边滩促淤圈围工程的影响,进入杭州湾北岸水域的泥沙也有所减少,出现冲刷现象,金汇潮滩由淤涨型转换为冲刷型。  相似文献   

17.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君  陆丽云 《海洋科学》2001,25(10):23-25
1江苏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1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江苏海岸泥沙供应充足 ,淤积速度较快。唐宋年间海岸线大体在海州、云梯关和范公堤一线附近 ,从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里 ,由于黄河改道给江苏沿海带来大量泥沙 ,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淤涨 ,大陆面积增长出15000km2。1855年黄河北归后 ,江苏海岸带失去了巨额的泥沙供应 ,从而使滩涂局部岸段发生侵蚀[2]。但纵观整个淤泥质海岸 ,除连云港大板跳至射阳河口、海门东灶港至启东蒿枝港两岸段 (218km)有蚀退现象外 ,其他岸段 (666km)均为淤长型…  相似文献   

20.
海岸线动态经常被作为海岸冲淤的判据,然而,由于未能涵盖物质收支和海岸剖面形态的双重因素影响,此判据具有局限性。基于沉积物收支方程性质和海滩-潮滩剖面形态的理论分析,认为将物质收支与岸线进退速率或海岸剖面形态相结合,才能准确判别海岸冲淤状态。沉积物收支方程含有沉积体系规模、冲淤强度、系统生长极限等信息;海滩剖面形态决定于物质粒径、波能大小,波能耗散最小原理决定了海滩均衡剖面的存在性,而潮滩剖面形态决定于沉积物供给、粒径组成和潮汐动力。根据沉积物收支方程和海岸剖面理论,融合极端事件(风暴等)和海面变化因素,可获取砂质海岸(以海滩为代表)、泥质海岸(以潮滩为代表)各种侵蚀现象的发生机制、速率和时间尺度信息,海岸线变化速率从低(<100 m/a)到高(101~102 m/a)有数量级的差异,冲淤过程的时间尺度包括10-2a(风暴事件)到103a(海面变化)的范围。根据沉积物收支和海岸线进退的不同组合,可将海滩、潮滩海岸冲淤动态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为堆积海岸,其余三类为侵蚀海岸,与不同的地貌演化方向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