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次利用EPR研究了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粘土岩中的粗晶(1~2mm)。与粉末状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混合样的Fe~(3+)EPR谱对比证明,这些粗晶是一种地开石-高岭石(D-K)的非规则混层矿物,其单晶的EPR表明,Fe~(3+)离子有两种位置:低对称位置,引起弱各向异性的Ⅰ线,λ~0.30;高对称位置,给出强各向异性的E线,λ~0.24。这对历来认为高岭石的Fe~(3+)谱中Ⅰ线为各向同性的看法是一个有益的修正。Ⅰ呈双线(Ⅰ_1及Ⅰ_2)是鉴定这种粗晶属于D-K混层矿物的一个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2.
蒙脱石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广东和平蒙脱石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蒙脱石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蒙脱石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中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信号,其g值分别为416和2.1,前者对应于蒙脱石八面体片中Fe3+的结构信号,后者对应于蒙脱石晶体表面吸附的某种超微粒富铁相———无定形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Fe3+的结构信号。随着蒙脱石热处理温度的不同,两者的信号强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蒙脱石结构中的Fe和吸附的Fe在相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价态和结构变化及迁移。  相似文献   

3.
硅藻土的矿物组合和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主要论述不同硅藻土矿床的矿物组合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并探讨硅藻土中铁的存在形式和硅藻土的加热相变。  相似文献   

4.
张惠芬  王辅亚 《矿物学报》1998,18(2):138-144
该文主要论述不同硅藻土矿床的矿物组合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并探讨硅藻土中铁的存在形式和硅藻土的加热相变。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1974,(3):213-220
电子顺磁共振是目前国际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它和核磁共振,核四极矩共振,穆斯鲍尔效应一起形成了“矿物共振波谱学”。电子顺磁共振在地学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矿物,更确切地说,是矿物中的微量杂质(主要属过渡族元素的离子)。有关矿物中的微量杂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少。除其成分、价态、结构、键性等等问题之外,它们的分布状态或存在形式也是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往往想了解的是,这些微量杂质在矿物中是均匀分布的,还是不均匀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EPR法研究了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中Mn~(2+)在Ca、Mg两个位置上的分配。通过比较白云石与菱镁矿中Mn~(2+)的精细结构线间的强度比,确定了几乎所有Mn~(2+)都处于Mg位置。其自旋哈密顿参数为:g=2.0022,A_∥=93.0×10~(-4)T,A_⊥=91.4×10~(-4)T,D=153.3×10~(-4)T。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中Mn~(2+)的位置分配不取决于Mn~(2+)的浓度。离子半径和配位氧八面体畸变程度是控制位置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温桂兰 《地球化学》1985,(3):242-249
干酪根电子顺磁共振(EPR或ESR)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它能够可靠地用于石油勘探之中。电子顺磁共振是检出和研究自由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多环芳香结构)的一种手段,有效、准确、快速,所以近年来在石油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14件高温高压实验样品及其原样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论述了温度、压力、应力、应变速率和应变强度等是影响变形煤化学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的煤级中和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变形煤EPR参数的演化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说明镜质组反射率是煤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是煤田构造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电子顺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在金矿找矿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刘钦甫  丁述理 《地球化学》1998,27(2):196-203
通过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以及利用Ti/Al、Cr/Al、Zr/Al、Ni/Al和Zr/Hf比值,探讨了研究区煤系高岭岩形成时的地质条件和成岩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江西武山铜矿床北矿带层状高岭土成因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彬  许碧燕 《现代地质》1995,9(4):495-500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矿床北矿带矿体顶板广泛分布着层状高岭土,前人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火山岩蚀变产物,从而得出该矿床为火山成因。本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以及稀土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年龄测定,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主岩体花岗间长斑岩顺层侵入的一个岩枝蚀变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是在正常沉积基础之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茂名高岭土煅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名高岭土进行煅烧,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得到了茂名高岭土在不同温度点煅烧的性能参数,并确定出其非晶化转变的温度是550℃。同时对煅烧过程中的煅烧温度、恒温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茂名高岭土的煅烧过程中,适当延长恒温时间可降低非晶化转变的温度,缩短恒温时间,则非晶化转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博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物差异和随煤阶的变化。较强 原型镜质组明显比同煤阶较弱还原型镜质组含有较多的脂类结构,较少的芳环结构。随煤阶的增高,镜质组结构向芳环晶化程度增强的方向演变,芳香度、面网间距、晶核高度和宽度及芳环层数等结构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朱如凯 《矿物学报》1996,16(3):245-252
本文主要根据XRD分析和IR光谱分析的有关参数,对山西境内产部晚古生代煤系夹矸高岭岩的矿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高岭石矿物结晶度与其显微结构有关,隐晶质高岭岩比碎屑团粒状和蠕虫状高岭岩结晶指数高。高岭石的无序度主要反映于(a,b)面上的随机层错,同时与样品中低缺陷相的比率有关。动荡的水介质环境可能导致其无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甲酰胺在高岭石层间的定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甲酰胺插层作用使高岭石层间距从0.717nm膨胀为1.020nm。其增加值(0.303nm)小于甲酰胺的范得瓦尔分子直径(0.47nm)。DRIFT光谱研究表明插层作用破坏了原高岭石层间氢键,并分别在高岭石Si—O基与甲酰胺NH基和高岭石OH基与甲酰胺C=O基之间形成氢键,甲酰胺HN基还部分嵌入高岭石复三方孔洞。  相似文献   

17.
姚林波  高振敏 《矿物学报》2007,27(3):255-261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苏州高岭石560~1600℃热变产物,结果显示:①高岭石.偏高岭石.莫来石的转变系列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脱羟阶段(约400~600℃),偏高岭石阶段(600~800℃),相分离阶段(800~1100℃),莫来石阶段(1100~1600℃);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O3的大量分凝,但存在SiO2分凝;③偏高岭石.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100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SiO2的大量分凝,其次是准莫来石等过渡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湖南片状高岭土矿床丰富多采,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五个亚类。不同类型矿床的控矿因素不尽相同。风化残余型片状高岭土矿床主要受母岩、风化程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控制。沉积型片状高岭土矿床主要受古地理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