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流合理化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物流决策,物流区划等传统概念进行了扩展或重新界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流热度的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物流业空间格局是以物流设施为核心的物流实体网络和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组织网络在地表空间形态及结构。为研究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的现状及演变趋势,2014年8月利用百度在线地图搜索与数据采集技术,获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80507个物流热度数据样本。通过物流热度与相关指标间的回归分析,构建了物流热度的理论计算公式,验证物流热度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地级市、省域、城市群、经济区尺度,刻画和分析物流服务能力与水平、辐射范围的差异所形成的空间格局,探究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园区建设对物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提出基于物流热度的物流中心城市。研究表明:物流热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地区,物流业一体化程度越高;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的布局具有显著的产业性需求与交通区位指向特征,并逐步表现出消费性需求与人口指向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单主中心+多副中心"、"多主中心+多副中心"的空间格局,中西部地区呈现"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物流业规划及物流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物流对于改进和提高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城市现代化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物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对其运转绩效进行评价,必须把整个系统划分成不同的层面,分析不同层面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别提出合适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利于科学、方便地评估城市物流竞争力。结合Delphi法、AHP、多层次模糊判断等多种评价方法,介绍了一种综合评算法,能够考虑影响城市物流的不同因素,包括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层、相关主体层、服务保障层3个方面,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物流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客观合理的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北疆铁路沿线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物流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产生,核心思想是一种综合集成,总成本管理和客户至上的思想,集中体现其高效、快捷、节约成本的特点。新疆富含国家战略性资源,北疆铁路承担国家大宗物资运输,其沿线分布着新疆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密集区,培育物流经济作为新疆经济的新增长点有重大意义。然而如何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来优化组织本区域物流空间体系,建立符合现代技术条件、经济和时间效益目标的地域物流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北疆铁路沿线的物流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北疆铁路沿线城市形成的三大物流空间格局:乌鲁木齐都市圈的一级节点区域;奎(奎屯)-克(克拉玛依)-乌(乌苏)“金三角区域的二级物流节点区域和北铁沿线西部地段的伊犁、塔城、博乐等口岸区域的外向性物流节点,这三大物流节点构成了北疆铁路沿线物流发展的空间格局,代表着北疆铁路沿线现代物流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业的合作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港口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阔、物流企业众多以及省区间差异较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背景、现状及展望等3方面对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拉山口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研究新疆西部阿拉山口区域物流活动,分析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所在,着重分析论述该区域在地缘区位、物流腹地和市场、国际人通道以及与中亚五国产业互补等方面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所在,并找出组织发展阿拉山口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因素,提出促进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些措施。从而起到促进该区域物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成今后阿拉山口区域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同时,这对优化新疆沿边产业结构、区域物流经济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以来中国铁路物流的交流格局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流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或职能分工,对考察区域或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铁路 物流的国内外研究评述,本文构筑了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铁路物流的GIS 数据库,从省级和地级政区两个尺 度,对中国铁路物流进行模拟和评价,分析其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等空间规律,并对城际集装箱物流的空间规律进 行分析和透视;同时,深入解析省际和城际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格局及演变特征,考察其交流模式;然后,对 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轨迹进行模拟和评价。通过该研究,可有效考察中国省际和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 强化网络组织的空间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成金 《地理译报》2008,27(1):46-55
物流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或职能分工,对考察区域或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铁路物流的国内外研究评述,本文构筑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铁路物流的GIS数据库,从省级和地级政区两个尺度,对中国铁路物流进行模拟和评价,分析其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等空间规律,并对城际集装箱物流的空间规律进行分析和透视;同时,深入解析省际和城际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格局及演变特征,考察其交流模式;然后,对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轨迹进行模拟和评价。通过该研究,可有效考察中国省际和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强化网络组织的空间认识。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出海”通道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四保 《地理科学》2000,20(4):381-385
“出海”通道对于吉林省来说是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地域布局的重要因素。文章描述了“出海”通道的现状,对不同通道做了运输成本的比较分析,提出通道“闲置”的结论并阐述了其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道与省区产业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曹卫东 《地理研究》2011,30(11):1997-2007
通过建立苏州市1990~2007年的物流企业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样方、空间自相关以及热点区分析方法,对城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近20年来,物流企业区位分布总体处于集聚状态,但BPI呈减小趋势,显示集聚强度减弱;物流空间分布从少数高强度中心向多集聚中心扩散,缺乏全局...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是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低碳物流竞争环境、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投影寻踪法测度各指标对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利用投影值函数表征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水平,依据投影值散布图对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进行排序、分类。应用河南省2012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河南18个地市物流低碳竞争力指数,将其划分为4个竞争层次,分析每个层次的地市在发展物流低碳竞争力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雨珊  李钢  金安楠  于悦 《地理研究》2021,40(9):2542-2557
线上、线下与物流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为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新零售”模式发展过程中末端物流网络暴露的问题,探索其与物流终端自提点对接的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新零售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基于深圳市盒马鲜生、菜鸟驿站及相关设施兴趣面(Area Of Interest, AOI)、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探究社区化新零售与物流终端自提点代表之间的对接基础与可行性路径,提出优化方案并模拟对接后的优化效果。研究发现:① 深圳市盒马鲜生提供新零售服务,门店分散均匀分布,多选址于商圈边缘,存在较多服务空白区。菜鸟驿站主要提供快递自提服务,服务范围较大且呈连片覆盖,对各类设施的覆盖度均较高,站点多邻近设施出入口。② 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均以市场为导向,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分别位于城市商服圈与社区生活圈中,提供末端物流的不同解决方案,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空间分布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对接可行性。③ 新零售企业可通过由“自营”向“自营+释放”物流配送模式转变,构建“新零售门店-配送员-自提点-社区居民”的商品配送链,实现其末端物流网络优化。④ 通过模拟可知,对接后盒马鲜生服务范围、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且能够在各类区域中适应不同消费场景,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余金艳  张英男  刘卫东  肖作鹏 《地理研究》2021,40(12):3333-3348
新冠疫情给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流动性被切断是其中重要原因,尤以物流延滞造成的物资短缺影响最为严重。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时效性和格局在疫情冲击下发生了重要变化。通过对全球疫情及跨境电商物流大数据的挖掘、计算和分析,从韧性角度对物流时效的时空异质性展开研究,分析物流受冲击变化的特征,以及韧性空间格局、阶段差异和时间过程,并结合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物流时效性呈现"衰减波"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阶段、恢复力阶段,以及韧性提升;北美、西欧的物流韧性相对较低,东亚及其邻近的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区域则相对较高,尤其是抵抗力阶段差异明显;全球物流恢复力指数普遍高于抵抗力指数,北美、西欧、大洋洲部分样本恢复力较弱;时间过程上可分为3个时期,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传导现象:前6个月急速下降、艰难抵抗后平稳恢复,第7至第11个月整体向好、局部震荡,第12至第13个月全球小幅波动后较快恢复;影响物流韧性时空异质性的因素较为综合,其中物流网络关系、疫情严重程度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4.
物流场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志国 《地理学报》1990,45(1):90-101
本文提出存在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种“场”现象——物流场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利用物流场与对应区域的生产和社会发展相互关系,来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问题。并对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物流场以及交通运输经济若干问题作了一个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理论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学术界对基于企业层面的空间网络组织研究较薄弱。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空间网络一般由总部—分公司—办事处(或营业部)三级构成,各级机构设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企业空间网络呈"核心—边缘"模式;空间网络扩张呈现"先地方,后国际"的时间特征和"接触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的空间特征;地方部分物流企业空间网络受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POI的北京物流业区位特征与分异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物流节点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空间的核心载体和组织主体,其区位特征和分异机制识别对优化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基于腾讯在线地图平台,采集了北京市4396个物流POI。采用产业集中度评价、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刻画了北京物流空间格局,阐明了类型差异、供需侧因素与区位选择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揭示了交通、地租、资产对空间分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① 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呈现协同集聚和空间分离相结合的区位特征;物流活动总体呈现“中心边缘、近郊和远郊交错”的空间格局,与物流就业空间耦合度低。② 由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构成的公共物流空间是政府引导的结果,由服务于特定行业和终端用户的配送中心构成的末端物流空间多为企业主导,两者区位分异显著。③ 在物流区位形成过程中,政府通过规划交通线路和货运场站改变交通区位条件,配置物流仓储用地影响不同区域物流地租和可得性,进而调控企业行为并形成物流空间的类型与职能分异;企业则通过资产配置的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专业化分工并形成物流空间的对象分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网络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物流是地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要素,城市间的物流联系是理解区域生产消费联系和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视角。但是由于数据与方法等层面的不足,较少有研究能够有效地揭示全国城市间的物流网络格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数据科学的发展应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出现及其对各类物流资源和数据的整合为物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基础平台。本文采集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旗下第四方物流平台上的物流专线交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汇总计算到发各城市的物流订单,测算各城市的专线物流联系强度以及网络中心性,旨在揭示中国城际专线物流的联系格局,透视各城市在全国专线物流网络中的职能差异。研究发现:①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②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具有明显的跨区流动特征,1200 km距离范围内的专线物流活动最为活跃;③ 依照全国专线物流网络中的职能特征,可将各城市划分为全国物流首位城市、全国物流中心城市、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物流节点城市5类。上述研究结论期望从专线物流联系的视角为国家与各区域及城市制定空间规划及专项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空间”理论,利用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大数据构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探究电商快递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快递物流要素空间流动规律性,揭示网络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城市电商快递物流重要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重要性最高的城市分布于胡线以东四大城市群内部。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快递物流外向输出型城市在东南沿海形成“电商快递物流输出带”,澳门和台湾分别以小规模接收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递物流输入为主,香港作为快递物流高平衡区在网络中承担着重要的物流集散功能。2)电商快递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广泛,城市间快递物流线路较为完整,且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要素流动效率较高。网络中的优势流以上海、广州、重庆和北京为核心形成“钻石结构”。3)长三角城市群电商快递物流发展较为均衡;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对内部核心城市依赖性较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凝聚力最低,香港、澳门与珠三角9市之间的快递物流联系较为薄弱。4)物流网络形成受城市群发展影响,在信息技术、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下,网络对距离因素依赖性较弱,快递物流要素主要遵循等级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蒋自然  雷丽萍  金环环  张建珍 《地理科学》2022,42(11):1857-1866
从多维度解析陆港型物流枢纽的发展机理,运用2001―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中国陆港型物流枢纽的综合发展实力,并采用空间分析、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枢纽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探究中国陆港型物流枢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枢纽实力在胡焕庸线两侧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东南部地区枢纽总体比西北部地区发展更成熟、更稳定;② 枢纽发展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差异程度在不断增加;③ 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营对枢纽的基尼系数贡献较大,但信息技术的影响提升更加明显;④ 人口规模、金融发展和外部环境因素促进枢纽发展,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和政府投资对不同等级枢纽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李晓梅  黄俊 《热带地理》2023,(4):669-680
基于2020年冷链物流企业总分支机构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模体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从冷链物流通道内、通道内外和全国尺度,宏观把握冷链物流企业县域网络全局结构,逐步剖析“节点-轴-模体-社团”局部结构,探讨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局结构看,各尺度县域网络在网络发育、县域地位和节点关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呈现核心-边缘布局。2)从局部结构看,核心县域在通道内尺度倾向于建立同城核心县域轴,构建三元闭包且两两互惠的集团关系和通道多核心社团;在通道内外尺度成为内外联系枢纽,多与同侧县域进行共同投资,在农产品主产区主导近通道单核心社团;在全国尺度以对外辐射为主,于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或开放口岸接收多方县域投资,易组建经济圈和经济带社团。3)县域网络结构的形成源于冷链物流企业的功能分异和区位分离行为,各尺度县域网络结构的核心-边缘布局主要由消费水平等经济因子促成,其尺度差异受地理位置等空间因子影响,在通道内尺度上的驱动机制为规模偏好,在通道内外尺度和全国尺度的驱动机制是规模偏好、禀赋偏好和网络临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