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新进展。该区的研究成果丰硕。从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明确了矿石及其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围岩与铀成矿的关系。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厘定了铀的成矿时代,利用裂变径迹的研究构建了该区的地质热力学演化历史,推测了成矿时代与构造演化历史之间的联系。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地质热力学演化等多方面的观点讨论了铀源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有机质在铀成矿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矿床黏土蚀变强烈,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测试,重点研究了纳岭沟铀矿床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含量、类型及黏土矿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探讨了各地球化学分带的黏土矿物特征。研究发现,纳岭沟铀矿床各地球化学分带中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高岭石次之,其次为绿泥石和伊利石;各地球化学分带的黏土矿物在总量上虽然相差不大,但是对具体黏土矿物的含量而言却差异明显;纳岭沟铀矿床黏土矿物对铀的吸附能力主要体现在蒙脱石,高岭石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流体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1km范围下与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保军转民”、“以铀为主,综合找矿,搞活地质”的战略方针,我院水文系郝士胤讲师针对我部地质系统开发多种经营编写了《金水文地球化学找矿》一书。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为金的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概述;第二章为金的水文地球化学;第三章为金的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第四章为金的水化调查;第五章为金的水化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第三届全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分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表、K-Ar年代学、壳幔演化同位素示踪、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铀系年代学等七个专题组宣读了170篇论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致了开幕词,在闭幕式上还颁发了第一届侯德封奖,获奖人刘嘉  相似文献   

6.
张宾  刘红旭  丁波  易超  张艳 《地质论评》2020,66(2):410-424
对砂岩型铀矿床各地球化学分带中砂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探索铀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纳岭沟铀矿床砂岩的矿物学特征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铀成矿过程中各伴生矿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不同地球化学分带中砂岩进行岩相学分析、X衍射分析以及碳酸盐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各矿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矿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演成矿过程中目的层砂岩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过程。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纳岭沟铀矿床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全岩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为-20.6‰~-3.8‰,根据碳酸盐胶结物的氧同位素反演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时期的流体为大气降水和海水,表明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质、大气降水中以及深部海相碳酸盐的溶解有关;矿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在成矿过程中目的层砂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层间氧化过程中的酸性氧化环境阶段、氧化还原过渡带的碱性弱还原环境阶段以及晚期的碱性强还原环境阶段。本文的研究对深入认识铀成矿过程中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物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矿物,因此它是矿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化学又有紧密的联系。 矿物化学着重研究矿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以及矿物中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与矿物的产状、成因、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鉴定矿物,确定矿物工业类型,评价矿床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价值,探讨矿物、岩石与矿床成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自本世纪初以来,矿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已在许多文献中见到,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则是郭承基教授在5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并相继出版了他的专著:《稀有元素矿物化学》、《放射性元素矿物化学》及《稀土元素矿物化学》等。嗣后,矿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稀有元素矿床以及内蒙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物质成分及成矿规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近十年来,随着测试分析方法的进步,微量分析在矿物化学研究中的引进,使得矿物化学更有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地球科学中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岩相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岩相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多矿种共伴生富集成矿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构造变形筛分-同位素地球化学精确定年、复杂叠加成岩成矿系统的内部时间-空间结构、成岩成矿演化历史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的工程地球化学修复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在总结以往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实例和应用效果。以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铀区域成矿系统、智利月亮山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IOCG)叠加成矿系统、云南个旧老厂砂锡和老挝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床等为例,论述了其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及应用实例。以化学物相法和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方法等,揭示塔西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多重耦合成矿作用特征,智利月亮山IOCG矿床电气石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物质组成和成岩成矿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内蒙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找矿矿物学特征及综合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及锰氧化物矿物的成分、特性、结晶特点及有关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等,提出了上述矿物的找矿矿物学特征。对本矿床的地质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找矿矿物不标志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它们的综合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研究火山岩铀矿床的过程中,发现产于相山破火山口内的某些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的主要工业矿物为含钍沥青铀矿等铀钍矿物。这些铀钍矿物的矿物学研究和实验室内模拟中低温热条件下人工合成含钍沥青铀矿的验实结果都证明,在含钍沥青铀矿和其它铀钍矿物中,钍是以类质同像置换形式存在的,这表明,铀、钍不但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形成广泛的类质同像置换,而且在某种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中,中低温热液条件下也可以出现铀、钍类质同像置换,形成特定的铀钍矿物系列。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发展铀钍地球化学理论和认识某些矿床成因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铀资源区域钻探评价,基本查明了目的层泉头组、姚家组、四方台组岩相古地理、岩性与砂体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识别和划分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和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原生地球化学类型有原生氧化和原生还原类型,后生蚀变作用类型有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和后生氧化作用类型。对比研究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油气、煤层气还原后生蚀变作用识别标志。认为原生含炭质砂岩铀有强烈的沉积预富集,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中有铀的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12.
1《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交  相似文献   

13.
1.《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交流信息和指导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近代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在地球化学的传统分支学科——元素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基于下述三方面背景:首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多属微量元素,如Li、Rb、Cs、Be、Sc、RE、U、Th、Zr、Hf、Nb、Ta等。因此,以研究这些具有重要工业意义而又量微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分布规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则应运而生。初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微量元素在各种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规律。著名地球化学家戈尔德施密特关于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则的系统论文《定量地球化学基础》、《岩石和矿物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原理》;戈尔德施密特和费尔斯曼分  相似文献   

1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桃山、诸广复式岩体的深入研究,得出铀、钍元素在本地区花岗岩中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行为:1.岩体的铀、钍丰度与岩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铀,钍丰度具同步增长特点;2.铀与硅、钾、钠关系密切,并有随钾增长,及随铀增长二种趋势,而钍则与TiO_2、FeO、MnO关系密切;3.钍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铀小,而铀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略高,显示了铀有某种富集可能;4.铀在花岗岩中地球化学行为,表现有二个富集高峰,既有在结晶早期富集在各类副矿物中的早富集特征,也有随花岗岩形成和演化富集在晚期的晚富集特征。二个富集途径,即随Si、K增高和随Si、Na增高途径。  相似文献   

17.
特征矿物是地质作用的直接记录,研究铀矿物伴生组合类型和特征为探讨铀矿床成因提供直接信息.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杭锦旗-纳岭沟地区含铀岩系中侏罗统直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系统研究了含铀砂岩中铀矿物种类、赋存特征及典型矿物伴生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铀成矿过程中流体作用探讨了...  相似文献   

18.
华南花岗岩中铀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章邦桐 《地球化学》1994,23(2):161-167
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法研究,发现华南产铀花岗岩副矿物中的铀沿微裂隙活化转移和交代蚀变矿物的自洁作用迫使载体矿物中的铀活化再分配的地球化学现象。与经过0.05mHC1溶液浸泡的花岗样品进行第二次诱发裂变径迹照射结果对比,确认为活化铀的存在,并具有易转移的特点。蚀变轩上岩取订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提供了铀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活化转移的佐证。γ能谱测量结果证实,花岗岩中的部分铀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已活化转移而钍则基本存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的“1993年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及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7月26~29日在贵阳举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98篇,并于会前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了名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新探索》的论文摘要集。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120人,其中国内青年代表82人,回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学者13人,特邀代表25人。大  相似文献   

20.
相山铀矿田磷灰石与富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相山火山热液型铀矿田磷灰石与富铀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富矿石中铀含量与五氧化二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电子探针揭示富铀矿体中铀矿物周围有大量磷灰石存在,磷灰石在富铀矿石中以两种形式产出:一种是结晶自纯的晶体磷灰石;另一种是胶体磷灰石,后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笔者在调研了磷、铀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性及磷灰石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胶体共沉淀是导致本区富铀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