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沙包铜矿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下部,为陆源沉积建造型铜矿。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条件和成矿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该区存在二个局限沉积盆地赋存含矿地层陡山沱组,且分布面积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雪岭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云南段东川矿区南缘,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地层,其浅部可见铜多金属脉状矿化沿断裂带和辉绿岩脉产出,深部勘探发现了全隐伏在陡山沱组中的层状铜矿。铜矿化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网脉状、薄层状和星点状赋存于深灰色破碎状白云岩、黑色炭泥质岩和石英脉中,矿体具明显沉积及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常量元素分析显示岩矿石SiO2、Fe2O3、FeO、K2O等含量较高,而Na2O、CaO和MgO含量偏低;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围岩Cu、Pb、Zn、Ag元素含量较高,富集U、Y等元素,亏损Nb、Zr、Ti、Yb等高场强元素和Sr,矿石样品则富集U、Nd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形态,且呈现出铕的强烈亏损。陡山沱组改造型脉状矿体方解石和黄铁矿样品δDV-SMOW值分别为-137.3×10-3和-110.2×10-3,δ18O值分别为-11.3×10-3和-1.29×10-3,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形成的层间封存水;矿石富集重硫,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受到深部昆阳群古铜矿床硫和生物硫的影响;铅来源于放射性成因铅较高的源区,具壳幔混合铅的特征,且矿石、围岩、昆阳群古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具一定亲缘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昆阳群古铜矿,部分来源于围岩。综合研究认为,该铜矿与滥泥坪矿区所含陡山沱组铜矿相似,均为昆阳群古铜矿残余风化壳在海解作用下铜质析出,在成岩及构造作用下活化迁移并沿炭泥质还原性岩石、石英脉及构造有利位置沉淀富集所致。本区找矿重点应为深部陡山沱组铜矿以及下伏昆阳群古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玉溪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相,地层层序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辉 《云南地质》1998,17(1):86-90
玉溪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是该区震旦纪的主要含铜层位。陡山沱期该区为滇中古陆南东侧的滨岸沉积区,分为浅水的海滩沉积和较深水的潮下—浅海陆棚沉积。该区陡山沱组由三个层序组成,层序地层的构成对原生铜矿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第二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的最大海泛期沉积,是该区震旦纪铜矿的重要成矿层位,层位控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5.
为厘清四川盆地开江地区WT1井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重塑其原型沉积盆地,为重建古地理及油气进一步勘探部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手段对该井陡山沱组物源进行了分析。岩石地化结果表明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物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且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记录了915~850Ma、794~714.5Ma以及622~700Ma 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扬子克拉通北缘及邻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有关,该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是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开江地区的陡山沱组发育于拉张伸展构造背景,属克拉通内裂陷盆地沉积,有利于烃源岩层的发育;同时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演化证据。该成果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地质结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扬子克拉通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深入和细化陡山沱期构造-岩相古地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基于大量野外露头和最新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对陡山沱期构造-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图件编制。研究认为: 扬子克拉通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受控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西北边缘的古地理位置和超大陆大规模裂解之后的热沉降作用初期的成盆构造环境,其古地理特征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四古陆剥蚀区(汉南、康滇、牛首山和江南古陆)、三台地区(上扬子、中下扬子和浙北台地)与四盆地区(扬子东南缘与北缘坳陷、万源—达州和湘鄂西内裂陷)相间的沉积面貌和格局。其中,台地区以局限—开阔台地,盆地区以台缘斜坡、陆棚和半深海等为主要优势相。4个古陆是扬子陡山沱组主要的碎屑物源区,下伏裂谷盆地构造和陡山沱期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共同控制了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陕南、川东北、鄂西和湘黔渝临区是最有利的陡山沱组烃源岩分布区,其次是浙北—皖南地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及其邻区是扬子深层—超深层常规天然气或页岩气勘探值得高度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扬子克拉通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深入和细化陡山沱期构造-岩相古地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基于大量野外露头和最新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对陡山沱期构造-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图件编制。研究认为:扬子克拉通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受控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西北边缘的古地理位置和超大陆大规模裂解之后的热沉降作用初期的成盆构造环境,其古地理特征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四古陆剥蚀区(汉南、康滇、牛首山和江南古陆)、三台地区(上扬子、中下扬子和浙北台地)与四盆地区(扬子东南缘与北缘坳陷、万源—达州和湘鄂西内裂陷)相间的沉积面貌和格局。其中,台地区以局限—开阔台地,盆地区以台缘斜坡、陆棚和半深海等为主要优势相。4个古陆是扬子陡山沱组主要的碎屑物源区,下伏裂谷盆地构造和陡山沱期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共同控制了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陕南、川东北、鄂西和湘黔渝临区是最有利的陡山沱组烃源岩分布区,其次是浙北—皖南地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及其邻区是扬子深层—超深层常规天然气或页岩气勘探值得高度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口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共分两段,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相,包括过渡相和滨外陆棚两个微相。对区内钻井剖面及露头剖面进行分析,识别出岩性岩相转换面、陡山沱组与观音崖组之间界面两种层序界面类型,将陡山沱组划分为4个Ⅱ型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为陡山沱组第一段底部,层序2为陡山沱组第一段中部,层序3为陡山沱组第一段上部和第二段底部,层序4为自陡山沱组第二段下部至灯影组第一段底部中厚层状白云岩。基于浅海陆棚的背景,研究区陡山沱组第四次海平面广泛上升至最大海泛面滞后时段内,在深水、还原、偏碱性的浅海滨外陆棚环境下锰矿才开始聚集,且在高燕、修齐等锰矿区成为重要的开采矿床。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是扬子地台重要的成磷期,鄂西白果园磷块岩就形成于当时海侵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白果园陡山沱组位于黄陵背斜西北部,磷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下部。对白果园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南沱冰期后沉积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为一个二级层序。含有磷块岩的陡山沱组,代表了南沱冰期后强烈的海侵活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六个三级层序,磷块岩形成于第一个三级层序内。在层序1的海侵体系域上部与高位体系域下部所反映的潮下带,砂屑磷块岩品位很高。冰期时的物理风化和陡山沱期化学风化作用将地表含磷物输入海洋,海侵引发的上升洋流携带富磷海水涌入浅水区,为磷块岩在层序1内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与动力条件。初次海侵对磷矿形成十分有利,高品位的含磷层对应于最大海侵阶段。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含磷岩系进一步研究后表明,生物有机质对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冰期过后陡山沱期新的古海洋生态系统开始构建,使生物生产率迅速恢复,为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机遇。其有机碳含量介于盆地型磷块岩与台地型磷块岩之间,显示了泥页岩—碳酸盐岩型含磷岩系Corg含量的“过渡性”特点。由于其含磷岩系形成的环境为半局限性滞留洼地,白果园磷块岩是弱还原—弱氧化环境的沉积产物。与邻区贵州瓮安的台地型磷块岩进行对比,台地型磷块岩由于更为氧化的环境而具有低Corg和高P2O5特点。通过与早寒武世云南昆阳磷矿的对比,发现能量较高并具有丰富藻类的潮下带为磷块岩形成的优势区带,但白果园不具备昆阳磷矿的藻滩成磷环境。所以,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是海侵作用和生物有机质的参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四川盆地开江地区WT 1井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重塑其原型沉积盆地,为重建古地理及油气进一步勘探部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手段对该井陡山沱组物源进行了分析.岩石地化结果表明WT 1井陡山沱组沉积物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且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碎屑锆石U-...  相似文献   

11.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小平 《云南地质》2012,(3):348-350,296
氧化土状钴矿产于易门老厂昆阳群落雪组(Pt2l)。由区内铜质沉积-变质成矿后,晚期构造(晋宁期或燕山期)控制的热液叠加矿化,经风化淋滤富集形成,属风化-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3.
杨家田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3):262-265
新山金矿属构造剪切带控制的典型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美党组(Pt2m)中部变质石英砂板岩中。规模大、品位富、易采易选。矿区构造——含金剪切带与土壤地球化学金异常,是寻找该类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老鹰箐锌矿产于昆阳群黄草岭组下段(Pt2h1),为本区新发现的赋矿层位。矿体位于五星背斜核部偏南东翼、北西向F1和北东向F2断层破碎带中,为盲矿体,成因类型为断裂带充填型脉状锌矿。  相似文献   

15.
侯林  丁俊  邓军  廖震文  彭惠娟 《地质通报》2013,32(4):580-588
康滇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元古宙铁铜成矿带.该地区元古宙昆阳群中串珠状分布岩浆角砾岩,周边分布大量铁铜矿床.选取武定迤纳厂东方红矿段穿插斜切入迤纳厂组的岩浆角砾岩,挑选胶结物中的岩浆锆石进行LA-ICP-MS测年,得到复合岩浆锆石内核207pb/206pb年龄为2193Ma±8Ma,代表深部围岩原生锆石年龄;岩浆锆石或复合岩浆锆石边缘环带207Pb/206Pb年龄为1739Ma±13Ma,代表岩浆侵位年龄;下交点年龄为980Ma±11Ma,代表变质年龄.结合相关资料判断,迤纳厂组与上昆阳群、大红山群、河口群均为1.7Ga左右昆阳板内裂谷拉张、岩浆侵位/喷发的同时异相产物.这对在滇中地区昆阳裂谷中,元古宙地层内的岩浆角砾岩周边寻找IOCG(IRON-OXIDE-COPPER-GOLD,铁氧化物-铜-金)型铁铜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Pb-Pb isochr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sotopic ages of the Luoxue Formation dolomites (1716 ±56 Ma), the Heishan Formation carbonaceous slates ( 1607 ±128 Ma) of the middle sub-group of the Kunyang Group and the Dayingpan Formation carbonaceous slates (1258 ±70Ma) of the upper sub-group of the Kunyang Group. The age of the middle sub-group of the Kunyang Group is about 1800 – 1600 Ma, belonging to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and that of the Dayingpan Formation in the upper sub-group of the Kunyang Group is about 1200 – 1300 Ma, belonging to the Middle Proterozoic. In addition, the Pb isotope 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systematically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rocks and ores across the No. 14 vei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 1 pit of the Tangdan copper deposit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b isotope V1 valu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pper contents. It is the first trial to use the systematic section method to conduct Pb isotope chemical exploration. This research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jointly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9702022, 40073001) and the State 973 Program (No.G1999043215).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新平县鱼塘铜矿位于元谋-大红山铜成矿带南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古元古界大红山群肥味河组(Pt1 f)和曼岗河组(Pt1m)地层中,地层控矿明显。矿石以隐晶质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矿床成因与“大红山铜矿”相似,属于海相火山沉积-变质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杨定炳  李迅  庄荣寿  周丽英 《云南地质》2010,29(3):364-366,350
昆阳群美党组军哨段中亚段第二层砂质板岩为铁锰矿源层,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具有后期改造特征,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9.
龙庆兵 《云南地质》2012,(3):404-406
东川播卡金矿,位于金沙江与小江夹持的三角成矿带上,为昆阳群中迄今发现的唯一独立大型金矿。矿区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结合近年来勘探成果,收集矿石品位进行统计学研究,探讨品位与矿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