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哈密顿原理出发,讨论磁尾中性片中粒子受晨昏起伏电场的影响问题,并把它归结于讨论标准映射的性质.中性片本身是非线性系统,外加起伏场会导致其进入混沌状态.本文计算了进入该状态的临界电场E_c以及不同E下的粒子轨迹.计算表明,观测到的晨昏电场可以使离子进入混沌状态,但远小于电子的临界场值.这样离子运动是随机的,电子运动是规则的.仅对离子的随机加热可能是导致中性片中离子温度高于电子温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磁尾宽频带静电噪声强谱段的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存在着瞬时的局域性的晨昏电场。电子和离子对该电场的响应不同:在电场存在的区域内,电子作回旋漂移运动,而离子轨道在的时间尺度内可视为直线。由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是非均匀的,这就导致了电荷分离的产生,从而可激发静电不稳定性。本文通过求解含电场的Vlasov方程,计算了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波的频率和增长率,考察了波矢方向。上述计算结果均与强谱段静电噪声的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磁尾宽频带静电噪声强谱段的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存在着瞬时的局域性的晨昏电场。电子和离子对该电场的响应不同:在电场存在的区域内,电子作回旋漂移运动,而离子轨道在的时间尺度内可视为直线。由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是非均匀的,这就导致了电荷分离的产生,从而可激发静电不稳定性。本文通过求解含电场的Vlasov方程,计算了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波的频率和增长率,考察了波矢方向。上述计算结果均与强谱段静电噪声的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6.
Cluster探测到磁尾等离子体注入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luster卫星2001~2004年磁尾运行期间RAPID仪器的数据,确定了115例磁尾等离子体注入事件,借助时序叠加法统计研究磁尾等离子体注入现象的特征.注入事件主要分布于磁地方时夜晚20时至凌晨04时.与同步轨道区观测到的粒子注入事件类似,可以将磁尾粒子注入事件分成五类:(1)只有离子注入;(2)离子先于电子注入;(3)离子和电子同时注入;(4)电子先于离子注入;(5)只有电子注入.磁尾粒子注入时,质子(能量范围0~40 keV)的温度和数密度同时显著增加,沿地球径向的传播速度也明显增大.统计分析磁尾注入期间同时观测到的晨昏对流电场,发现电场可分为两类:(A)注入后电场突然增大,电场强度为正;(B)注入后电场突然增大,电场强度为负.利用磁层磁场(T89c)和电场(Volland-Stern)模型模拟粒子注入后赤道面的电漂移速度矢量,模拟结果与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晨昏对流电场引起的电漂移是驱动磁尾(-18REE)等离子体沿地球径向注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个剪切Alfven波加速极光粒子的新模式。频率远小于离子回旋频率的Alfven波由磁层向电离层传播会演化成孤波,当场向电流超过离子声不稳定性的临界电流时,激发离子声不稳定性,波与粒子的相互作用产生反常阻尼使Alfven波演化成行波涌浪。它携带一个方向向上的平行电场,加速极光电子形成分立极光。对等离子体密度、电场及其对应的电势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发现满足磁层加速区条件形成Alfvn行波涌浪,提供足够强的加速粒子的电场。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个剪切Alfven波加速极光粒子的新模式。频率远小于离子回旋频率的Alfven波由磁层向电离层传播会演化成孤波,当场向电流超过离子声不稳定性的临界电流时,激发离子声不稳定性,波与粒子的相互作用产生反常阻尼使Alfven波演化成行波涌浪。它携带一个方向向上的平行电场,加速极光电子形成分立极光。对等离子体密度、电场及其对应的电势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发现满足磁层加速区条件形成Alfvn行波涌浪,提供足够强的加速粒子的电场。  相似文献   

9.
吴健征 《地球物理学报》1980,23(04):368-375
本文讨论热层中氧原子与电子及中性粒子的碰撞,对氧原子在基态2P43P的精细结构能级上布居的影响。计算了750K和2000K两个热层模式的、夜间和白昼、140至400公里高度间的精细结构能级激发温度。计算中,采用了一系列3P1态的中性粒子碰撞去激发等效截面的假设值。基于Takao Tohmatsu由研究日气晖氧原子1302埃三重线相对强度提出的意见,得到各热层状态的激发温度下限值。  相似文献   

10.
丁健  李毅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936-942
观测表明耀斑中电子加速发生在软X射线耀斑环上方的磁重联区域.在重联电流片中被super-Dreicer电场直接加速似乎是产生能量在10keV~10MeV之间高能电子的最直接的方式.本文的结果证明纵向电磁场可以有效地将电子“锁”在重联电流片上,使得横向电场得以直接加速电子.对于解释产生相对论性粒子的脉冲式耀斑,这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双流系统产生的不稳定性过程是近地空间中常见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现象.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地球弓激波、太阳风、极隙区和极光加速区观测到的静电孤立波被认为是由双流不稳定性产生.地球空间环境并非均匀稳态, 因此对双流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往往需要考虑初始的扰动.利用所建立的动理论粒子云模型方法, 我们研究了初始大扰动下双流系统的不稳定性现象, 发现初始大扰动条件下粒子相空间产生振荡现象, 且振荡频率与初始扰动的空间波数有关, 电场与电场能量也存在该频率成分.通过线性理论, 求解出了粒子相空间振荡频率.它与粒子云模拟得到的频率一致.该频率为朗缪尔振荡频率的基础之上叠加一个与初始扰动的空间波数有关的频率偏移量.我们改变等离子体频率, 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扰动能够对双流系统的不稳定性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加深理解地球磁层中双流系统的演化过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螺度通量输运 ,可以引起中性片区域磁螺度密度分布的不同演化 ,从而导致具有不同拓扑位形磁结构的形成 .  相似文献   

13.
地球磁尾中不同类型磁结构的磁螺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螺度通量输运 ,可以引起中性片区域磁螺度密度分布的不同演化 ,从而导致具有不同拓扑位形磁结构的形成 .  相似文献   

14.
A guided propagation of magnetoacoustic wave in the plasma sheet located between two lobes of the magnetotail is investigated. The dispersion equation for the wave and equation connecting a disturbance of plasma pressure inside the plasma sheet and amplitude of the plasma sheet boundary oscillations are obtained. For some value of plasma pressure disturbanc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lasma sheet boundaries becomes of order of the half-thickness of the plasma sheet. In the case of symmetrical oscillations of the boundaries (“sausage-like” mode), it create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reconnec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in the magnetotail and may lead to triggering of a substorm. The magnetoacoustic wave may be generated by sudden impulse of the solar wind plasma pressure.  相似文献   

15.
16.
魏新华  蔡春林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449-3456
磁尾电流片在磁尾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卫星观测表明磁尾电流片经常处于拍动状态.但磁尾电流片拍动的特性和产生机制至今仍然没有被完全弄清楚.本文主要利用欧洲空间局Cluster卫星数据,研究一个伴随高速离子流的电流片拍动事件.该电流片拍动事件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拍动的周期约是2 min,磁场振荡幅度约为20 nT.能量电子和离子的通量具有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特征.电流密度X和Y分量也具有周期性的振荡,并且振荡周期与磁场振荡周期一致.通过对粒子流速矢量与电流矢量的分析,发现粒子运动具有涡旋的特征.因此可以推断,该磁尾电流片的拍动不是由磁尾等离子体片高速流产生的,而是与局地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