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赋予含油气系统内涵的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及其类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方海相勘探新区地质构造复杂,盖层剥蚀严重,水文开启程度高。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与综合评价的关键.通过最近十年的南方海相勘探实践,建议在海相盆地(区块)优选过程中引入赋予具备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含油气系统新内涵的“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整体封闭体系、圈闭、含油气目的层系是构成含油气保存单元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赋存油气藏目的层系之上的区域盖层覆盖程度、遮挡条件和封闭保存体系的顶界等三个方面入手圈定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范围。以整体封闭保存体系的有效区域盖层与含油气系统存在的成生关系为基础,可将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出持续型、重建型、保持型、残留型等四种基本类型,提出了以现今含油气系统能否得以形成和保存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为核心进行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的新思路,强调在勘探初期阶段只能以整体保存条件作为南方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金沙—仁怀地区发育较好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但由于构造等作用导致该区油气保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保存条件成为该区油气勘探最为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文章从盖层特征、断裂构造特征和热液活动特征等3个方面对区内油气保存条件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金沙—仁怀地区划分为3个油气保存区块:黔北隔槽式褶皱区、大方—安底低潜构造区以及构造热液破坏区。通过对不同区块内的保存条件综合分析评价认为,大方—安底低潜构造区内油气保存条件良好,且已发现较好的油气显示,表明该区块可能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值得深入开展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3.
阜新盆地历经了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导致油气藏保存条件遭受断层破坏、油气多次动态散聚以及油气的多源性等特征.通过盆地改造类型、油气评价及勘探方向等方面研究,认为:1)阜新盆地属于整体抬升改造剥蚀型,主要的生储盖层九佛堂组、沙海组保存完好;2)油气评价应采用从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源控论正向分析与从保存单元评价保存和富集油气储层的...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宏观保存条件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经历过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油气保存的分割性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整体叠加改造格局的影响,针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提出了整体构造框架区宏观保存体系评价思路,强调构造运动是影响油气保存的根本原因.运用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判法,对影响油气保存的断裂作用、盖层有效性、上覆层剥蚀厚度和岩浆活动强度等直接因素进行了宏观保存条件评价.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将滇黔桂地区的海相地层划分为3类油气保存区块:十万大山断褶带和楚雄断褶带两个构造区为A类保存区块;南盘江坳陷等6个构造区为B类保存区块;宜山构造带等4个构造区为C类保存区块.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看我国海相盆地的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含油气盆地的统计数据表明,保存条件对于古生界油气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首先是盆地的保存,其次是油气系统的保存。高保存的古生代盆地在形成后基本上未发生构造逆转和岩浆侵入或溢出,在中、新生代沉积和侵蚀作用大体处于平衡,因而盆地实体较完整,一般均上覆有相当厚度的中、新生界。中保存盆地虽经一定程度的构造逆转,但古生界层序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而且在中、新生代再次接受了一定厚度的沉积,因而仍有可观的产油气潜力。低保存盆地多已发生强烈构造逆转和广泛岩浆活动,盆地实体比较破碎或已全面出露,其含油气性大大下降。油气系统的保存主要涉及油气生成、聚集后大地构造作用的强度和区域封盖层的有效性。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具有西优东差和北强南弱的特点,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大体属于中保存盆地,而中、下扬子和滇黔桂等地区似已进入低保存状态。中保存的三大盆地已分别有可观的油气发现,而且仍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对于低保存的南方海相分布区,则需作深入分析。从国外此类盆地的勘探经验看,寻找构造逆转程度较低的区域或次级构造单元,也许是我国南方海相领域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但所发现的可能以小油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6.
西藏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生、储、盖地层,现今勘探任务主要是研究油气的保存条件,油气的保存与地质构造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本次工作通过对羌北坳陷的托纳木区块构造特征详查,掌握研究区中各个构造形迹的展布方向、规模、形态及性质等特征,逐一分析其与油气保存的利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对油气保存影响较大的构造有托纳木藏布断层(F1)、穹隆构造(S4)等,通过构造解析分析应力形成时代与生油期的先后关系,以及构造作用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对研究区的构造条件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保存条件主控因素与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相盆地具有多旋回演化、盆-山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特点,油气保存条件是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对中国海相盆地构造改造特征和油气藏破坏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油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海相多旋回强改造盆地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思路方法。中国海相盆地构造演化具有"五世同堂、同序异时"的特点,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是影响油气保存的关键构造变革期。海相油气藏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断裂切割、抬升剥蚀、褶皱变动、深埋裂解、岩浆烘烤、流体冲洗、生物降解和长期扩散等8种主要方式。构造、盖层、热体制、流体活动和时间是控制保存环境及其动态演化的主控因素。中国海相盆地油气保存系统的评价思路为,以上述5种主控因素动态分析评价为基础,以地质结构和源-盖组合为依据划分评价单元,以源-盖动态演化,今、古流体系统演化和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研究为重点,动态地评价油气保存系统,进而优选有利的保存单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密切关系.沉积埋藏阶段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主要时期;抬升剥蚀时期水文地质的最大特点是地层压实排水作用停止,沉积埋藏水被大气水驱替、淡化.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可能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也可能是有机质尚未进入二次生烃的重要指标.通常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不利于油气保存.并且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生油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南方 《贵州地质》1997,14(3):244-252
本文从生油岩的角度,结合沉积相及生储盖组合,探讨了贵州震旦系陆山组生油岩的有机质类型及丰度,油气热演化史,并对陡山沱组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有利的油气保存区。  相似文献   

10.
塔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塔北地区最重要的一类已知含油气系统。据生烃期,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亚系统。通过保存条件分析, 本文引入了残留含油气系统和原型含油气系统概念。早期亚系统属残留含油气系统, 晚期亚系统为原型含油气系统。早期亚系统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是寻找大油气田的重要勘探目标,但其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演化, 保存条件是影响勘探的关键因素, 晚期亚系统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其成藏晚, 保存条件较好,是目前的重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1.
残留盆地及其油气保存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留盆地的最本质特征是流体动力体系的改变,即由原型盆地承压流体(压实流体)转变为静压流体动力体系。残留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评价的关键,虽然与多重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即与盆地的残留和保存程度密切相关。应用流体的压力体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指标可直接对残留盆地油气保存条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构造与羌塘盆地油气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但高原的强烈隆升、新构造运动的频繁作用和中上侏罗统的大片裸露,以侏罗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能否保存至今令人怀疑。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问题已成为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焦点问题。笔者就已有的资料,通过对新生代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影响和高原隆升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蒸发岩与油气生成、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与蒸发岩共生的现象揭示蒸发岩与油气的生成、保存及成藏具有密切关系。从油气生成条件看,细菌、藻类及咸水盆地底层的岩性对油气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红层中的粘土对烃类的生成起到催化的作用,碱金属可使生成的烃类发生流动;从有机质的保存条件看,蒸发岩盆地水体中具有密度分层的特点,在高密度层以下的沉积物具有强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有机质保存下来。蒸发岩往往与油气共生,形成多种形式的成藏模式,我国东濮凹陷、济阳坳陷深水成因的蒸发岩实例,均已揭示了蒸发岩地区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东海西湖凹陷泥岩岩心的扩散系数对其中的A油气田的含气浓度不同的扩散层进行天然气扩散散失模拟,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研究,认为扩散层含气浓度异常和复合型的油气1,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饶勇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17-1127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两套优质成熟湖相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但油气发现规模与烃源岩潜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缓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东部凸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圈闭保存条件,北部陡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储层和圈闭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是中国古生界保存较好的盆地,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目标区,另外还有准噶尔、楚雄等盆地。盆地斜坡相泥岩及泥状灰岩是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烃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是重要战略方向;陆表海碳酸盐岩烃源岩区是中小油气田勘探领域。从储层条件来说,下古生界应以非砂岩岩溶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溶蚀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已发现的下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仅见于碳酸盐岩溶储层;上古生界以孔隙性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古地理演化为这两类储层的广泛发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层次划分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最近十年中国南方的海相新区油气勘探评价成果为依托,以油气成藏和整体封闭保存体系评价为核心,在渝东—湘鄂西、中下扬子和滇黔桂三大区域划分出9个有利区块51个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综合评价认为,方西和石柱保存单元具有较好的整体封存体系,属持续性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勘探目标;江汉盆地南部、句容一海安区块、南鄱阳坳陷、楚雄盆地东北部具备或基本具备整体封存条件,属于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精细勘探可望获得商业性油气流;楚雄盆地西北部、南盘江坳陷、十万大山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地区利川复向斜由于晚期强烈构造改造而仅存在部分封存体系,需要攻关探索;思茅、渝东—湘鄂西地区的花果坪和桑植—石门地区已失去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仅局部存在封存体系,地质条件高度复杂,勘探风险甚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层次划分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近十年中国南方的海相新区油气勘探评价成果为依托 ,以油气成藏和整体封闭保存体系评价为核心 ,在渝东—湘鄂西、中下扬子和滇黔桂三大区域划分出 9个有利区块 5 1个含油气保存单元 ,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综合评价认为 ,方西和石柱保存单元具有较好的整体封存体系 ,属持续性含油气保存单元 ,为首选勘探目标 ;江汉盆地南部、句容—海安区块、南鄱阳坳陷、楚雄盆地东北部具备或基本具备整体封存条件 ,属于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 ,通过精细勘探可望获得商业性油气流 ;楚雄盆地西北部、南盘江坳陷、十万大山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地区利川复向斜由于晚期强烈构造改造而仅存在部分封存体系 ,需要攻关探索 ;思茅、渝东—湘鄂西地区的花果坪和桑植—石门地区已失去整体封闭保存条件 ,仅局部存在封存体系 ,地质条件高度复杂 ,勘探风险甚高。  相似文献   

19.
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提斯域含油气性,特别是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举世瞩目。本文从亚洲特提斯域地质演化、构造单元划分着手,讨论油气地理分布、油气分布与盆地类型、油气盆地与沉积环境、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的特点,进而对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进行总结。亚洲特提斯域含油气盆地是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造山和消亡过程的沉积-构造产物,其盆地成因和赋存的油气具有特提斯固有的特色。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地理上主要分布于西亚段南带,其次为西亚段北带、东南亚段中带,再次为中亚段。分析发现,亚洲特提斯油气分布,就盆地类型而言,主要与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盆地相关;就成烃物质的沉积-构造环境而言,多位于古赤道与45°古纬度之间,盆地形态主要与台地、环形坳陷、线形坳陷沉积-构造环境相关。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关系极为密切,盆地保存是盆地油气评价的先决条件。文章把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归纳为两点,一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具备广阔平缓、长期保持被动陆缘沉积-构造环境,二是盆地演化末期直至现今保持沉积物被埋藏、保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以最近十年中国南方的海相新区油气勘探评价成果为依托,以油气成藏和整体封闭保存体系评价为核心,在渝东-湘鄂西、中下扬子和滇黔桂三大区域划分出9个有利区块51个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综合评价认为,方西和石柱保存单元具有较好的整体封存体系,属持续性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勘探目标;江汉盆地南部、句容-海安区块、南鄱阳坳陷、楚雄盆地东北部具备或基本具备整体封存条件,属于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精细勘探可望获得商业性油气流;楚雄盆地西北部、南盘江坳陷、十万大山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地区利川复向斜由于晚期强烈构造改造而仅存在部分封存体系,需要攻关探索;思茅、渝东-湘鄂西地区的花果坪和桑植-石门地区已失去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仅局部存在封存体系,地质条件高度复杂,勘探风险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