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卵场保护区建立是养护渔业资源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验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建立的效果,以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2018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为依据,从产卵场保护区的环境和生态(一级指标)角度考虑,建立以污染物、水质、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健康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 indicator,Ic,h),表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况,并利用2021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与保护区建立初期渔业资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18年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春季和秋季Ic,h分别为0.514和0.511,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保护区内环境状况优良,但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低,资源密度和资源补充群体数量不足,这表明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渔业资源情况不容乐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保护区内渔业资源情况略有所好转,说明保护区的设立有一定的效果。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是浙江重要的传统渔业资源。但随着近海岸捕捞强度的日益加剧,大黄鱼资源已严重衰竭,几乎濒临绝迹。同时由于沿海工业的发展,大目洋沿岸渔场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更使沿岸海域传统渔业资源衰退,渔场外移,部分鱼类产卵场消失。为了更好地保护近海渔业资  相似文献   

3.
一、渤海渔业资源的特点渤海是黄、渤海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在黄、渤海渔业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渤海渔业资源按其生态习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群:一是具有长距离洄游习性的暖温性和暖水性种类。4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进入渤海沿岸产卵繁殖和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大型工程对河口生境破碎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工程海域26个站位的调查采样,研究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河口生境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已对长江河口区局部海域水体和底栖生境破碎化产生了明显影响,而对工程海域小尺度海洋水团、底栖生境和渔业资源生境的破碎化影响最大,造成局部小尺度海洋水团改变,部分渔业资源种类洄游通道、产卵场、肥育场、渔场生境破碎化。建议建立长江口生态特别保护区,加强对河口大型工程综合影响研究与生态修复,加强河口生态系统管理与执法力度,为长江口沿岸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5.
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渤海地处暖温带 ,水质肥沃 ,浮游生物繁生 ,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因而渤海历来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 ,素有“黄渤海鱼类的摇篮”和“百鱼之乡”的美誉。渤海区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7 % ,其中对虾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2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再加上渤海是内海 ,封闭性强 ,便于控制 ,更决定了渤海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然而 ,如今的渤海却告别了往日的辉煌 ,渔业资源持续衰退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极大地制约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种情况下 ,分析造成这…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圆鲹产卵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到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1a的4个季度共9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性腺成熟度的组成及分布、季节变化和水深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的产卵场位于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区和北部湾湾口海区;产卵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历史资料相比产卵期有明显缩短;产卵水深增加,有外移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渔业资源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起源,渔业资源评估学,数量分类学,统计生态学,种群营养动力学等数学分支在渔业资源中的应用发展及其动因分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拖网选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渔业资源的下降,除了通过渔业法规严格管理渔业生产行为外,更应该使用高选择性的渔具。拖网是1种选择性比较差的渔具,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提高拖网选择性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动态模型的建立可以简单概括其结构,归纳出其基本特征,为定量描述和分析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的变化提供有力工具。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的前期研究工作已初步查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本底情况和一些基本规律(张法高等,1987;刘瑞玉等,1987) ,后期工作又进一步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历史资料,这为建立长江口渔业资源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滨海海上旅游开发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我国滨海海上旅游资源作了分析与评价,阐述了开发海上旅游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建设沙滩,开发海岛、建造游船、海上运动、海下探奇和海洋科普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对胶州湾海岸湿地进行分类、湿地退化现状研究基础上,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建设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海岸湿地公园,发展循环经济和严格管理海岸带和海域利用等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同时,社区参与也是推动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方面。提出了成立社区参与组织,调查社区对湿地资源利用的需求,推广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社区参与项目,协调地方关系、扩大社区参与的范围和领域,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等社区参与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电镜扫描观察等手段,分析了青岛近海寿南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 Bleeker的繁殖群体构成和成熟与繁殖特征,并依此对该鱼种的资源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岛调查中岛礁的划分问题,关系着对全国岛屿数量的正确统计,关系着对岛礁资源的了解,关系着对岛礁国土的合理开发。文中对现在依据出露水面的面积为标准的单一划分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生存条件、出露面积和有否明显的浅滩海岸为依据的三条标志所表征的成因类型、分布形态和组成物质等作为划分依据,并对庙岛群岛的岛礁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5.
虾蛄繁殖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洋资源的减少,原未被重视的虾蛄逐渐成为佳肴,为了可持续利用虾蛄资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虾蛄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生殖腺发育、胚后发育、繁殖习性、繁殖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山东省海滨旅游区旅游开发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海滨旅游区由于长期未有实现在宏观调控下的全区域整体规划和开发,导致旅游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加之各地市目标市场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不驻引发了内部竞争,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明显暴露了旅游产业的脆弱性。为此作者在分析该区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诞生、孕育及庇护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分析了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中心形成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及可能机制。并针对印太交汇区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浅海典型的海草/藻床、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热带渔业资源,论述了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发掘与高值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特征及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冲绳海槽多道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在16条地震剖面上发现了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BSR,经过AVO、波形反演等特殊的处理技术,首次直接利用BSR圈定了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具体分布范围,直接利用数据得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冲绳海槽的分布趋势,认为海槽南部最厚,中部次之,北部最薄,并通过计算得出了冲绳海槽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和水合物资源量,对今后海槽水合物勘查和资源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新生界千余米的浅海碳酸盐岩背景下,中新统底部发育一套12~52 m硅质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其中硅质碎屑作为潜在的良好储集体,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认为盆地北部研究区内该套混合沉积是由陆棚浅海台地生物滩、坝碳酸盐和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硅质碎屑混合而成,以相在空间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鲚鱼生态习性及其产量变动状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一、概述 鲚鱼是鲚属(Coilia)鱼类的泛称,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我国有记录的共8种,除去同物异名或错误记载,目前大家一致承认的共4种,即:刀鲚(长頜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凤鲚[C.mystus(Linneaus)]、七絲鲚(C.grayii Richardson)和短頜鲚(C.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刀鲚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凤鲚在我国海域分布十分广泛,北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