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尽管日本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的1%,但发生的地震却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0%左右。尤其是致灾型大地震的发生率很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自1965年开始推进地震预测研究计划,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计划和修订。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将信息科学引入到了地震科学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地震研究》计划,旨在促进面向新地震预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目前,日本地震调查本部对地震预测的总体观点“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板间地震的发生时间,但现有研究仍无法预测未来地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预测未来地震的震动规模”。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理念正从原先的“灾害发生的预测”向“灾害发展过程的预测”转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2009年4月制定)这一条例,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东日本大地震(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对其进行了修改.经第31次中央防灾会议讨论,2012年9月6日正式通过修改意见,现将修改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日本制定的“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推进地震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迄今已有10年。其问,日本地震调查研究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预测今后30年中将以很高的概率发生造成重大灾害的东海、东南海、南海和首都直下型等地震。  相似文献   

4.
日本海域9.0级地震的深刻启示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忠伟 《高原地震》2011,23(3):63-66
从日本成功的防震减灾经验中受到启示,通过详细分析日本的救灾体系、防灾减灾教育、抗震标准、灾区人口密度和应对福岛核电站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和印度洋大海啸给印度洋周边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为了研究减轻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策略,日本及相关各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3年综合性国际调查研究,现将这项研究概略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计算了华北地区康氏面和莫氏面的深度,从而得出了这一地区地壳结构的基本形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的三个地震带——从渤海经北京到张家口的北西向地震带、以太行山为对称轴的河北地震带和山西地震带——从深部来看都处在上地幔相对隆起的部位上。因此,作者认为,重力和重力均衡调整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北大地构造的发育,塑造了其地壳结构的基本形态,因而也就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7日,在日本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上,审议通过了从2009年度开始的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观测研究的5年计划《推进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的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  相似文献   

8.
日本2009年7月17日中央防灾会议决定20lO年度重点实施以下8大项目,旨在有效地、战略性地开展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灾对策,以增强与各种灾害危险变化相适应的防灾能力,确保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5G技术高速发展带来了一场数字技术革命,这对防震减灾信息的传播与服务效果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其提供新的发展契机。防震减灾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现实民生,又影响到社会秩序稳定,其科普宣传活动和知识内容需要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公众对科普工作、科普知识的关注也呈现出一种指数级的增长趋向。本文通过对已有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形式的分析,对5G技术如何助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的传播内容、形式、媒介和理念等进行思考,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注入活力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横滨市实时地震防灾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为提高地震灾害早期情报速发性而采用的高新技术及该系统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13.
日本防灾减灾与地震应急工作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帅向华  杨桂岭  姜立新 《地震》2004,24(3):101-106
介绍了日本目前的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技术。 文中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兵库县防灾中心和东京都防灾中心为例, 介绍并论述了日本地震应急工作的现状,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兰浩特市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程度,乌兰浩特地震台走进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组织开展社会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内容和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受众不同,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为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和成效,科普宣传形式应多样化,宣传内容应标准化、大众化。此项工作的开展,可为后续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recurrence times as described by theexponential, Weibull and Rayleihgprobability densities form the core of theprobabilistic seismic prediction analysis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se threeprobabilistic models we derive threeformulas to calculate the conditionalprobability P(t|t) than an earthquakeevent will occur in the time interval (t, t+ t), provide that it has not occurredin the elapsed time t since the last largeearthquake (M 6.4) in the Tokyo area.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estimate the time interval t foroccurrence of a new large earthquake inTokyo area. This time interval is measuredafter the elapsed time (t) since the lastlarge earthquake. To do this we use thethree formulas for the conditionalprobability P(t|t) and the criterionof the maximum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earthquake occurrence.Using a list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which have occurred in the Tokyo area asgiven by Usami (1976, pp. 235–243), wefound that: (1) Using the exponentialmodel, it is estimated that a highlydamag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M 6.4, mayoccur before the year 2009.50, orequivalently before June 2009; (2) Usingthe Weibull model,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damaging earthquake (M 6.4) may occurbefore the year 2129.80, or equivalentlybefore October 2129.  相似文献   

16.
VPN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VPN技术的应用、原理与搭建,并介绍了两个应用实例。显示了VPN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国家加大了对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仍暴露出抗震救灾宣教工作缺乏规划、没有统一设计、不持久等问题.笔者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体系建设”这一核心要素,对今后如何构建抗震救灾宣传教育体系、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将宣传教育四要素有机结合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