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地层特征及与因民组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川矿区落因背斜轴部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之下发现一套浅变质的海相钠质火山-沉积岩系(暂名“小溜口组”),用Sm-Nd法测得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2324Ma。从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看,它和中元古界昆阳群差异明显。“小溜口组”与上覆因民组之间多数为不整合接触,仅在落雪人民凹2800坑道见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2.
黄仲权 《云南地质》1995,14(1):69-78
云南中东部前震旦系昆阳群滑覆构造黄仲权(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昆阳群地层正倒之争,至今认识尚有分歧,主张正层观点的同志,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其间存在“东川运动”,持倒层观点的同志则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断层接触,下昆阳群因民...  相似文献   

3.
因民组下限接触关系并对昆阳群层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昆阳群的因民组,其下限是穿时的,由以升降运动为主的东川运动所决定。东川运动存在着不均一性,表现在因民组下限的接触关系存在着局部整合、假整合、不整合。假整合比较普遍,而断层接触是后来构造迭加的产物。至今尚未见到使之因民组(含上覆地层)逆冲上来造成层位倒置的区域性之大断层。昆阳群依据东川运动和满银沟运动所致的接触面,划分为三个亚群,分别可与北方的长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博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矿体产于"康滇地轴"云南段北段远古界昆阳群中的变质岩石系中(郝珺等,2009)。云南博卡金矿金属矿区处于金沙江与小江之间的夹持带,位于扬子陆块西边缘、德钦—孟连二叠纪火山岩带东侧。矿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外围则覆盖着震旦纪及古、中生代地层。昆阳群分布有美党组、因民组、落雪组。美党组分布于矿区东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板岩,局部夹白  相似文献   

5.
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迤纳厂组”为1954年由西南地质局五二七队评价迤纳厂铁矿时命名,1973年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将“迤纳厂组”置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上,因民组之下,并认为因民组不整合于“迤纳厂组”之上;省地质科研所1976年对该区地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含矿地层是因民组、落雪组由断裂夹持“刺穿”于大龙口组之中。1979年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该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仍然保留“迤纳厂组”这一层位。  相似文献   

6.
元江县马鹿箐至白龙厂,位于昆(昆明)洛(打洛)公路220至240km 间,在地质构造上为康滇地轴最南段,区内公路和沟谷横穿切割,因民组与美党组接触界线出露良好。为了进一步把元江地区与易门地区的因民组与美党组接触关系进行对比,笔者等对元江地区的该接触界线顺走向进行追索,历时11天,实测和检查剖面各1条,穿路线剖面5条,工作中获取相应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7.
昆阳群中两个含矿层的层位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家申 《云南地质》1993,12(1):44-49
作为昆阳群中主要含铁层位的“军哨组”和含铜层位的“狮山段”,它们的层位归属,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论问题。本文根据军哨矿区出露的地层、构造形态、地层对比等方面的成果,认为“军哨组”老鹅山砾岩代表一个短暂的沉积间断,与下伏地层应为假整合接触,“军哨组”应相当于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军哨铁矿体出现于大龙口组碳酸盐岩的相变尖灭部位。从宏观的接触关系、火山和成矿事件看,“狮山段”应是因民组和落雪组的一部分,在区域上绿汁江组中并不存在这一含铜层位。  相似文献   

8.
钟寿华 《云南地质》1993,12(1):123-125
东川—易门地区位于东经103°00′—104°00′、北纬24°40′—26°020′的范围内,总面积约17000km~2。地处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中部,出露的最老地层为昆阳群。昆阳群赋存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就产于其中的因民组和落雪组中。对昆阳群及其顶界面的空间分布进行调研,无论对基础地质研究还是在铜、铁矿产找矿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密度为依据,对昆阳群上界面进行反算,从而试编“重力推测昆阳群顶界等深度图”,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川托布卡金矿矿化层位与找金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托布卡、小溜口、东川马鞍桥剖面昆阳群地层(包括特征岩性、岩石化学)对比研究,认为托布卡金矿矿化层位相当于东川矿区昆阳群下亚群的平顶山(美党)组和菜园湾(大龙口)组。云南在中元古界的找金工作,应以“黑层”、“断裂”、“蚀变”为重要线索。预测找金工作有望地区有:金矿区控矿剪切破碎带南延地段、小溜口—人民凹—燕子岩地区、因民-下四棵树倒转背斜逆断层带、鸡多向斜东侧茂麓断裂带、东川矿区南侧老鹰岩-白锡腊倒转背斜带。  相似文献   

10.
易门凤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克祥 《云南地质》1996,15(2):164-179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赋存于中元古界阳昆阳群中的中型富铜矿床,它是位于刺穿构造内,以原始铜沉积为基础,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矿床。含矿地民支是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三段上部和落雪组下部地层,岩性主要是褪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和白云质韵律砂板岩和因民角砾岩。矿床位於由小绿汁断裂、三家厂断裂和Fl2纵断裂所组成的三家厂刺穿体的南部。刺穿体形态为南北向的倒“楔子型”卷入刺穿体内的因民组和落雪组成  相似文献   

11.
川西滇东地区前震旦系地层若干新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了各家材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观察,针对川西滇东地区前震旦系几个重要的地质问题,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原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和原河口组下变质沉积岩段,认为是古陆壳的产物而不是地槽期的硬砂岩建造。川滇地区在河口组火山活动之前曾广泛发育过原始古陆壳;(二)关于河口组的层序,认为由于同斜褶皱使地层层序造成了假象,修正后不但能与元谋姜驿、新平大红山等地对比,而且可以恢复拉拉地区的褶皱面貌;(三)认为河口组和大红山群内存在不整合面,称之为“川滇运动”,老于19亿年,代表川滇地区最古老的一次地壳运动。会理群的双水井组与青龙山组间也存在不整合面,称之为“西昌运动”,距今13-14亿年,可以将会理群或昆阳群划为上、下两个亚群;(四)关于美党组与望厂组的层位问题,认为东川地区的望厂组应该是该地昆阳群的最上层位。  相似文献   

12.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8,17(1):100-112
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是否存在,涉及昆阳群中除了因民—落雪组紫色层—含铜层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套紫色层—含铜层的问题。笔者1987年曾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解体并废弃狮山段的结论。现在,又以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再次论证昆阳群只有因民—落雪组一套含铜层,对扩大易门-元江西矿带的二轮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东昆阳群地层序列的厘定及其在中国地层表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滇东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年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元古代青白口系柳坝塘组的几组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年龄,通过新元古代地层柳坝塘组与下伏地层(美党组、大龙口组和富良棚组)连续沉积关系以及昆阳群各组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滇东地区建立新的"系"一级地层单位,即"玉溪系",填补其在中国地层表中待建系的位置。笔者通过进一步的野外地层追踪和对"原昆阳群"的锆石年龄数据的比对研究,明确了"原昆阳群"争议已久的"倒八序列"为华南古陆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的正确沉积序列,并以此在滇东地区建立了完整中—新元古代地层及年代地层层序,结合华北古陆上已建立的西山系(1.4~1.2 Ga),本文将昆阳群分属于西山系(1.2~1.4 Ga)和玉溪系(1.0~1.2 Ga),重新厘定昆阳群时代的归属,以期填补中国地层表中的"待建系"。  相似文献   

14.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304-310
滇中中元古代晚期铁矿床的成矿类型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区域成矿模式滇中地区产在昆阳群中部(时代:中元古代晚期)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美党组的层控型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床,习称“滇中式铁矿”,实际上包括一套成因组合的矿床,应为“滇中中元...  相似文献   

15.
康滇地轴铁矿类型、成矿系列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康滇地轴昆阳群铁矿,解放前谭锡畴、郭宗山、黄懿等在易门、安宁、禄丰、峨山等地研究较详。解放后,开展了大面积的普查评价及勘探工作。1962年花友仁等在“滇中铁矿带的成矿规律”一文中,认为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成因类型是与晋宁期基性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并命名为“滇中式”。1972年薛步高在综合各勘探队新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昆阳群中的铁矿床,主要是层控矿床,大红山群(河口群)、黑山头组、大龙口组、因民组、大营盘组(双水井组)为主要含铁层或铁的矿源层,并指出部分铁质来源于火山作用。施玉山、巩章禄、周信国与骆跃南及杨应选等,对四川段的铁矿类型、基本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东川因民角砾岩为水压角砾岩的地质证据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因民角砾岩”是昆阳拗拉槽中成因争论最大的基础地质问题。其定性涉及到昆阳群层序划分、区域构造格架与演化以及铜、铁矿床成因与找矿等问题。以往对其成因认识主要有沉积角砾岩、底砾岩、同生角砾岩、底辟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爆发角砾岩及侵入角砾岩等。  相似文献   

17.
胡荣民  钱长海 《云南地质》1993,12(1):112-114
对云南昆阳群持“正层”观点者一直把黄草岭组作为中元古界昆阳群之底,但各地潇草岭组皆出露不全,因此,紧接黄草岭组之下是否还有呈正常沉积接触的中元古界地层,含矿性如何,一直是个疑题。近来,云南区调队八分队在滇中南部石屏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石屏县境内热水塘—车家城—带发现昆阳群黄草岭组以下存在一套厚逾1100m的地层。由于这套地层伏于黄草岭组之下,厚度较大,岩性与黄草岭组差别明显,似应另建新组。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昆阳群的两种底辟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中部是元古界昆阳群的集中分布区。区内经常发现因民组及因民角砾岩穿插在昆阳群其他各组中的异常现象。在元江至金沙江北岸的某些构造带内,此种实例也屡见不鲜。已往将这些现象分别视为沉积夹层及火成胶结角砾岩。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将此现象作为一种底辟构造看待。本文据大量的野外观察、分析及鉴定资料,描述其特征,同时结合笔者等多年来对有关地层层序及区域构造的研究探讨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介绍了昆阳群沉积盆地构造性质和构造样式,提出了今后开展研究的趋势内容和方法;对昆阳群层序构建方面,除高精度测年、生物演化研究外,应重视沉积建造序列分析,从沉积盆地的构造活动性、迁移性方面去探讨沉积作用时间演化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在概述昆阳群火山活动、构造变形作用、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及相互联系基础上,指出因民期火山作用对成矿的贡献应予以肯定,且是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滇中昆阳群因民角砾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民角砾岩”的成因问题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至今仍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通过对滇中和东川地区“因民角砾岩”的观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划分为沉积砾岩(包括复成分砾岩、滑塌角砾岩与石英砾岩)、火山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包括断层角砾岩与水力张裂角砾岩)。对“因民角砾岩”成因的研究,特别是“水力张裂角砾岩”的提出,对于解决昆阳群的地层层序,了解滇中元古宙地壳演化以及进一步找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