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前,由测量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的三大测控关键技术,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高精度测量基准的建立与维护技术、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和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工程坐标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军  熊伟 《测绘通报》2012,(1):53-55,90
结合港珠澳大桥特点和工程需要,开展工程独立坐标系投影长度变形和坐标系统转换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大桥工程坐标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建立港珠澳大桥三维地心坐标系,设计基于ITRF2005坐标框架的桥梁工程坐标系和隧道工程坐标系,并给出坐标转换模型。计算分析表明,使用工程坐标系放样时,主体工程投影长度变形均在±5 mm/km以内,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微测绘     
正卫星影像见证港珠澳大桥奇迹(博主艾创)从太空的视角探索港珠澳大桥,卫星影像见证了这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奇迹!高分二号卫星影像的变迁见证了中国速度:西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唯一一个现场以办公为主的工作用岛,形似蚝贝,是整个港珠澳大桥的"智能大脑",从2011年5月动工,到2016年2月28日,完成主体工程,成为珠江口伶仃洋上的"最美地标"。夜光影像秀出璀璨纽带:在"珞珈  相似文献   

4.
针对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对接安装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无测量技术标准、无类似测量经验可供借鉴的实际问题,开展外海超长距离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影响忽略不计原则的外海沉管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分配方案,确定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分配值,其中管外GPS控制网与管内精密导线引起的贯通误差之比为1∶3。以贯通误差限值为目标值,设计了管外GPS控制网和管内精密导线的网形、精度等级及测量技术要求。经估算,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误差综合值为26.76 mm,满足工程施工验收标准的限差要求(35 mm),验证了贯通测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张涛  全景 《地图》2019,(1):56-63
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空出世。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在珠海举行了通车典礼,举世瞩目的世界最大跨海大桥正式落成通车。从香港到澳门或珠海,车程从3个小时左右缩短为约45分钟,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都市圈”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国内首个独立的基于VRS的工程CORS系统。结合工程条件与建设需求,本文分析了该系统建设的特点和技术难点,介绍了系统组成、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参考站联测及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应用情况。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VRS的网络RTK的定位精度平面优于±2cm,高程优于±3cm,实现了系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国内首个独立的基于VRS的工程CORS系统。结合工程条件与建设需求,本文分析了该系统建设的特点和技术难点,介绍了系统组成、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参考站联测及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应用情况。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VRS的网络RTK的定位精度平面优于±2cm,高程优于±3cm,实现了系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GPS控制点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中,基准点的稳定性极为重要。本文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期的实际情况,根据多期复测数据,利用三倍中误差法对其岛隧工程GPS控制点的稳定性以及位移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据此为实际施工及测量监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兆权 《测绘通报》2017,(5):152-154
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测量为例,应用徕卡测量设备进行外业观测,分析研究了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开发,探索出严密、科学、可行的外海域跨海工程GNSS高程传递作业模式及技术方案,实现水深50 m级高程测控精度达到±20 mm。  相似文献   

10.
针对跨海桥梁高程基准传递的技术难题,该文阐述了GPS高程拟合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程拟合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出了GPS高程拟合的技术要点及提高拟合精度的措施。提出了基于二次多项式曲面的跨海桥梁工程GPS高程拟合方法,利用港珠澳大桥工程区域内的21个高精度GPS水准点建立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并用另外7个点进行检核。结果显示:模型的内符合精度为±8.7mm,外符合精度为±12.4mm,2个海中测量平台控制点的拟合高程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测绘技术前沿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工程案例为依托,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根据广泛收集各类已建设完的或在建的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根据专题演讲、答辩、论文撰写的方式作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导向,围绕"培养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创新应用型、零试用期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改革与建设成果,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况,说明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主要从突出矿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以及教师工程背景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完善和建设,以期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实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知识工程     
<正> 以知识的存贮、表达、获取、处理、学习为对象的软件和硬件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可分为两大分支。(一)知识库,专家系统;(二)自然语言处理由于知识处理问题是崭新的科学问题,尚有许多工程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知识工程是在人工智能、数据库、系统软件、计算机设计、领域知识、特别是专家系统(包括知识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丹 《测绘通报》2003,(4):18-21
工程测量的发展是相关技术推动和应用需求牵引共同作用的结果。工程测量不只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单纯的技术发展将会遇到挑战,如何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将决定工程测量的未来命运。从应用的角度讨论工程测量的发展需求,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软件工程方法学引入GIS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项目目标蔓延、需求变更与跟踪、模块设计、代码风格和文档管理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经,使软件工程思想更好地与GIS工程项目结合。  相似文献   

17.
18.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给出精密工程测量的定义,阐述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论述它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专用仪器以及软件研制等内容,用实例说明其用处。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工程监理与测绘工程监理的关联和差异以及监理的本源内涵入手,论述了推行测绘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阐述了推行测绘工程监理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必须着手进行测绘工程监理的组织建设、法制建设、市场建设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结合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实习综合评价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放实验室、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拓展训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构建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最优的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