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侏罗世植物化石以往在华南记载很少。本文报道了产自三峡西部云阳县南溪自流井组乐岳庙段的植物化石,共计10属15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详细论述了该植物组合的性质和时代,指出其重要分子基本上是从下伏珍珠冲组植物群延续发展而来的,并依据组合中含Coniopteris cf.burejensis等分子,提出其时代属中侏罗世的意见,此外,从组合成分等来看,认为中株罗世东岳庙期的气候环境具有亚热带半潮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河北承德上谷早侏罗世南大岭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河北承德上谷附近门头沟群南大岭组植物化石12属15种,认为其时代为早株罗世。对确定鲜有化石资料报道的冀北南大岭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植物学依据,为研究我国北方侏罗纪植物化石序列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3.
泥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利用XRF和ICP-MS等技术手段分析了鄂西秭归地区头道河剖面下侏罗统香溪组泥岩中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揭示香溪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特征.头道河剖面香溪组上段第1-12层Sr含量均值为113.8×10-6,第13层均值骤增为2838.3×10-...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兴安岭褶皱带上含煤的中生代欧浦盆地九峰山组地层内,发现了植物化石Ginkgo PluripartitaHeer、Equisetites sp.和以Abiertineaepollenites、Arancariacites等为主要分子的植物孢粉。九峰山组被划分成上、中、下三段,形成时代定为晚侏晚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4,9(Z2):139-150
自一九三一年余之中国里阿斯期(即下侏罗纪)植物化石发表以後,先後接各国古植物学者来信,详论中国中生代植物之s地质时代,如苏联之Krystovofich,印度之Sahni英国之Harr.,南非之du Toit.日本之Oishi诸教授;而Krystovofich及Oishi且时时来信讨论,後者更邮寄日本标本百馀块,以作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河北承德上谷附近门头沟群南大岭组植物化石12属15种,认为其时代为早侏罗世。对确定鲜有化石资料报道的冀北南大岭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植物学依据,为研究我国北方侏罗纪植物化石序列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7.
重庆合川自流井组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鄂西秭归盆地下侏罗统香溪组新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辉明  孟繁松  张振来 《地层学杂志》2002,26(3):187-192,234
秭归盆地香溪组是著名的华南下侏罗统典型岩石地层单位之一 ,但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及库区水位的提高 ,其层型地点和选型剖面都将被淹没 ,因而推荐位于库区警戒水位之上的泄滩罗家沟剖面为香溪组替代新层型剖面。通过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 ,提出下侏罗统香溪组的底界应划在厚 1.5— 2 0 m的砾岩或灰白色石英砂岩之底 ,与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的界线基本一致 ,并证实秭归盆地两统之间既存在假整合接触 ,也有连续沉积现象。罗家沟剖面的植物化石可分为下部 Coniopteris- Czekanowskia组合和上部 Coniopteris- Ptilophyllum组合 ;从沉积环境分析 ,香溪组具有明显的韵律性 ,可识别出 4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早侏罗世晚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冀西北赋存于中生代早侏罗世地层中的植物组合,它由16属27种植物组成,特点是苏铁类占优势,时代早侏罗世晚期-托阿尔期,并且和赋存于内蒙古早侏罗世地层五当沟组、山西早侏罗世地层永定庄组的植物组合相似,同属西伯利亚区中国北方省,为较干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
11.
12.
鄂西黄陵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谱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Isoplot程序重新计算了鄂西黄陵花岗岩基主要岩套的Rb-Sr等时线年龄和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测定了各种类型脉岩的侵入年龄,最后获得该岩基岩浆活动的年龄谱是:主体太平溪英云闪长岩岩套和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岩套的侵位年龄分别是(833±29)Ma和(819±7)Ma,大老岭石英二长花岗岩岩套是(786±54)Ma,脉岩套侵入年龄从花岗闪长斑岩的813 Ma开始,到770Ma的辉绿岩和772Ma的石英脉侵入,整个岩基抬升作用完成,岩浆活动基本结束.在印支期(217±7)Ma时,岩基上NNW和NNE向大断裂发生了强烈的再次活动.Nd,Sr同位素证据表明,除大老岭岩套外,其他三个岩套的岩浆演化是连续的,这些岩浆起源于晋宁期扬子板块北缘发生的大洋板块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扬子西缘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形成时代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其形成时代一直未能准确限定。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最年轻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6 Ma(MSWD=0.40),可以代表澄江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00 Ma左右。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显示低Si O2,高(K2O+Na2O)、Ti O2和Al2O3的特点,具有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性质。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一个自~800 Ma持续至725 Ma的幕式双峰式岩浆岩带,而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和苏雄组火山岩均为~800 Ma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推测该双峰式岩浆岩带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此外,玄武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5 Ga、1.8~1.6 Ga及1.0 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4.
贵州西南部“法郎组”牙形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杨守仁  刘疆 《地层学杂志》1995,19(3):161-170,198
根据近年牙形石研究,在“法郎组”中从下而上识别了3个牙形石带:1、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Neogondolellamaantangensis组合带;2、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N-eogondolellatadpole组合带;3、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带。根据牙形石N.excelsa谱系演化、牙形石发展事件、牙形石分带及其与国内外的牙形石带对比,论证了“法郎组”的时代,“法郎组”可解体为瓦窑组和竹杆坡组,全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而不是拉丁期。  相似文献   

15.
辽西义县组蝾螈类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西葫芦岛市附近的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发现1处新的蝾螈化石点。新台门一带出露的湖相沉积地层主要是一套灰绿色安山岩与紫色泥质粉沙岩的互层。该层中除了产蝾螈化石外,还有诸如Ephemeropsis,Eosestheria,Liaoningocladus等其他动植物化石。过去发现的Liaoxitriton化石点是在同一地区比新化石层稍高的层位中发现的。该类蝾螈化石曾报道产于早白垩世的九佛堂组,但是新近的野外调查表明,该化石点所在层位也属义县组。  相似文献   

16.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武陵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机质演化程度高,震旦系和寒武系页岩气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其中,下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但限于其在武陵山地区普遍埋深较大、成熟度较高等不利因素,在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中往往不受重视。针对这一套潜在含气页岩层系的研究仍局限在基于地表露头样品测试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分析,其含气性长期以来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鄂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烃源岩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二叠统柄霞组下部烃源岩广泛发育于扬子地台台内盆地和台地边缘.多种古环境参数V/(V+Ni)、V/Cr、Cu、Ni、Zn、Hf、Nb、自生U含量和烃类百分含量的研究表明,栖霞组烃源岩周期性变化的有机质埋藏量主要受控于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变化受气候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海洋...  相似文献   

18.
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烃源岩广泛发育于扬子地台台内盆地和台地边缘。多种古环境参数V/(V+Ni)、V/Cr、Cu、Ni、Zn、Hf、Nb、自生U含量和烃类百分含量的研究表明,栖霞组烃源岩周期性变化的有机质埋藏量主要受控于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变化受气候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海洋初级生产力,导致大量有机质在海底堆积。细菌分解有机质对氧的消耗以及盆地水体循环的减弱促使底水贫氧。海平面变化是栖霞组有机质富集的最终因素。  相似文献   

19.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基础。本文基于有机碳含量、沥青反射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探讨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沉积组成、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陡山沱组为硅质和钙质页岩,TOC介于3.29%~6%,主要为I型干酪根,处于高-过成熟阶段;(2)陡山沱组页岩有机孔发育程度较低,无机孔提供主要储集空间,包括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的粒间孔、层间孔和部分溶蚀孔,以及少量微裂缝;(3)孔径分布范围为1.1~284nm,总孔体积平均为0.034ml/g,微孔、介孔和大孔体积分别为0.005ml/g、0.023ml/g和0.006ml/g,以介孔为主;(4)陡山沱组页岩TOC与孔体积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有机孔对孔体积贡献较小。硅质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与页岩孔体积正相关性较好,表明矿物组成是陡山陀组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鄂西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生烃条件和页岩气储集空间,是潜在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  相似文献   

20.
渭河盆地西缘的宝鸡陈仓区簸箕庄发育一套三门组地层,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杰拉期,其年代可能在2.60~1.95 Ma范围内。地层中保存有丰富的腹足动物化石和记录气候突变信息的标志层,是研究古生物与古环境的重要材料。本文首次对该地区三门组中保存的腹足动物化石进行了鉴定分类,共计4种:Gyraulus sibiricus(Dunker)(西伯利亚小旋螺)、Galba elegans(Ping)(雅致土蜗)、Radix niangtzeiensis(Ping)(娘子关萝卜螺)、Viviparus chengxianensis(Guo)(成县田螺)。同时,结合上述4种腹足动物的生态习性以及宝鸡陈仓区三门组的岩石与气候突变标志层("白线"钙质层)的XRF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宝鸡陈仓地区早更新世杰拉期的古环境,探讨环境突变对腹足动物的影响。由于早更新世杰拉期东亚冬季风的增强,西北地区干旱程度加剧,古三门湖水位下降,处于古三门湖边缘的宝鸡陈仓更容易受到湖水变化的影响。陈仓地区三门组存在两条"白线"层,指示了该地区在杰拉期发生了两次较为严重的干旱事件,导致湖泊水位下降,使腹足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变,造成腹足动物在该地区发生了两次集中死亡事件。而且第一次腹足动物死亡事件比第二次更加严重,说明第一次气候干旱事件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