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属地化、经营企业化的两化方针是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改革是促进地勘工作面向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增强队伍活力的机遇。结合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2.
3.
作为地矿部门的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创新机制的建立,依靠人才,依靠设备的更新,把技术进步与市场开发融为一体。我院工程勘察和施工的发展历史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刚刚进入岩土工程市场时,打桩的施工队伍较多,竞争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东南地区的核能发展,依据对我国国情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东南地区发展核电是解决该区能源紧张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普遍呈现能源紧张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东南地区表现更为严重。 我国东南地区是我国能源需求量很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然而该区内除苏北有小块煤田和闽浙赣有少量水资源外,能源资源非常短缺,以  相似文献   

5.
一、六省能源资源及其特点 (一)能源资源及构成 本区常规能源资源总量为135.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58.6%,水能占41.0%,油、气为0.4%(表1)。  相似文献   

6.
潘自强  沈文权 《铀矿地质》2004,20(5):257-259
本文提出了我国核电发展的 4项策略 ,明确了近中远兼顾的 3个层次的发展目标及相关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存在的“三大”、“三少”矛盾。依据能源生产的全球化进程和消费的天然气化趋势,分析了调整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众多专家的观点认为,我国必须实行品种优质化、多元化的用能发展战略。研究了实行这一战略的资源和技术保证条件。提出:我国应充分发挥水能资源优势,提高水电比重;开发西部天然气资源,扩大天然气消费份额;利用国外油气资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发展洁净煤技术,加速煤炭清洁利用;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和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替代作准备;建立节能型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梁  张业成 《中国地质》1994,(12):18-20
我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同时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全面防治.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减灾系统,并且根据崩滑流成灾特点,制定和实施防治对策,才能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充分的防治效果,实现减灾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东南諸省煤田,由于成煤条件及煤层原生形态复杂,成煤后的构造破坏比較剧烈,因此在选择煤田勘探方法时,便既有遵循一般規律的一面,又必須有符合自身特点的一面。近年来,通过大量实际工作,这些特点已被逐步地認識和总結。繆富恩、赵隆业、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块宝地,它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因为能源短缺,影响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对此十分关注。 西藏拥有相当丰富的水力资源,据初步估算,大、小河流拥有2亿瓩的发电潜力,占全国水电潜力的30%。目前,已兴建的中型水电站17座,小水电站700多座,装机容  相似文献   

12.
13.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处于高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恢复以及环境问题的显现,未来能源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及早建立清洁、高效、安全、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体系,调整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判断我国气体能源发展现状,构建气体能源优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各气体能源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消耗排放、燃料热值、国际合作、政策扶持、生产成本、资源潜力、生产排放等因素对各气体能源发展影响最大;未来应优先发展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理性发展煤制气,科学布局可燃冰开发规划;建议加大气体能源勘探投入,提高天然气供能比例,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突破核心技术,提升环保监督、安全生产意识,优化统一现有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南地区上二迭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上二迭统在我国东南地区分布甚广,含有主要可采煤层,是该区主要勘探对象。因而,对其详细研究,将为探讨晚二迭世古地理、成煤规律提供依据。近十余年来,关于我国东南地区龙潭组的划分、对比存在着许多分歧意见。本文在论述东南地区上二迭统对比的基础上,对二叠系二分或三分及大隆组的层位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缺煤少水,煤炭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6.2%,水能蕴藏量仅占全国的4.4%,每年都要从外地调入相当数量的煤炭,约占全区总用煤量的23%。该地区煤炭产地大多集中在鲁西南、苏北、皖北、而耗煤地却集中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地区。地区内煤的调拨及地区外调入的运输流向都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运输手段南北以铁路为主,东西以铁路和水运为主。铁路主干线运量已趋饱和,老线挖潜改造也十分有限,扩线和复线工作也只能循序渐进。因此,一次能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二次能源中,建设火电站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华东地区(指浙赣苏皖闽沪)地处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肥沃、地表和地下资源丰富。这里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机械、采掘、化工、电子、冶金、纺织等工业和农业经济都比较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以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一上海为中心,由苏、浙、闽、皖、赣沿海和沿长江两岸地带,已形成数以百计的港口、城市群和经济带。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本区人口密度大,交通紧张,经济布局不够合理,原材料紧缺,特别是能源十分短缺,已  相似文献   

17.
利用鲁东南地区18个代表站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日天气现象、积雪深度资料,对近55 a来降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东南地区年均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及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山区多于平原和沿海,区域差异明显。21世纪00年代以前为多雪时期,以后为少雪时期。近55 a的年均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及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皆呈减少趋势,降雪由多转少的转折年份均在1993年,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的减少分别出现在1987年、1986年。鲁东南地区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3月份强降雪量最大,平均雪深、最大积雪深度的最大月份分别出现在11月份、3月份。降雪时段为10月23日-次年4月28日,降雪的初终日西北部山区皆为最早。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雪深均存在3 a的周期,最大积雪深度存在4~5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近期举办的一场关于“数字驱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霆作专题研讨发言,提出“一模到底、无图建造、免费设计”的“十二字方针”,就设计院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思考。其中,“免费设计”引发广大行业从业者热议,那么“免费设计”究竟是发展出路,还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富油煤作为一种集煤、油、气为一体的特殊非常规油气资源,通过原位热解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焦油、可燃气及半焦固体燃料等,具有解决传统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难题的潜力。在减少煤炭开采污染、提高能效利用等方面,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我国寻求油气资源战略依赖突围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然而,目前国内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研究仅限于少数先导性试验研究,对于富油煤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影响研究与全生命周期地质保障技术探索亟待开展。

方法

基于富油煤开发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扰动响应特征,重点探讨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对热解区岩体变质、覆岩损伤变形、地下水扰动、地表沉降及地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条件评价与过程监测主要内容和测试技术,梳理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理论研究、技术方法、感测装备、传感单元、数据解译、多源信息融合和工程实践等内容认识,提出了构建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技术体系的思考。

结果和结论

分析认为,在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新型资源转化利用模式条件下,迫切需要研发与之相匹配的地质保障技术,制定完整的开发、设计、施工、评价方法和标准,以规范和引导富油煤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此外,还需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富油煤油气资源固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富油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安全生产标准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为煤炭工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战略对策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