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载体。特色小镇融合了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实施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是在新型城镇化历史使命下,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全新城乡关系、打造新型人居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要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口,承接城市消费的外溢,更应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将乡土文明、人文风俗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住建部以部令形式下发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要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办法》的出台,对于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建筑文化内涵深厚、意境幽美,从江南水乡的水墨柔情,到黄土窑洞的铿锵有力,无不体现着中国深  相似文献   

3.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百罗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运用景观绿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百色当地“革命老区、红色政权、多少数民族”等的地域特色。通过景观绿化设计,对公路沿线景观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在有限的投资范围内力争恢复沿线原生植被,恢复环境,恢复自然,把百罗高速公路建成高规格的具有南亚热带地域特色的景观大道。整个设计自始至终贯穿“自然、生态、发展的‘绿色廊道’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功能互补、生态效应’的原则”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诺水河地质公园位于通江县北部,地理区位条件较优越,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景观规模大,景观品质高,以岩溶洞穴钙华堆积景观为主的导向型景观资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其它配套景观相对集中,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重要的科研、科考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故乡。她创造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场所精神",孕育了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园林、传统民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陕西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区域内山水环绕,地形多样,形成了陕西北部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区。截然不同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使陕西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地域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任务,要求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同时要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在具体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中,如何既满足使用功能和节能要求,又满足外观形象特色要求,是需  相似文献   

7.
“可食景观”作为一种将可食用性植物引入城市园林设计的新型景观类型,具有食物生产、观赏游憩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功能,是现代都市农业与城市风景园林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大都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耕生活旺盛需求的新思路、新方法,也是超大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系统梳理“可食景观”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上海高密度城市社区特点,探讨“可食景观”在上海城市社区推广的可能,并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从空间利用、功能打造、植物配置、组织运维以及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未来上海城市社区“可食景观”广泛应用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未来社区“可食景观”的适地性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建设理论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景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9.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7,6(2):121-125
桂林市既是风景游览城市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以自然美为主体、人文美为客体而共同构成的谐调的空间地域综合体,具备发展旅游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天然岩溶景观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从战略上看,应以大力开发地表岩溶峰林旅游资源最为重要。桂林岩溶峰林景观具有若干突出的优点:独特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资源的“无限性”和可永续利用性。所以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稳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号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11.
近期,多位中央领导对中国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国上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彻底改变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状,让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成为能够"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具有独特地域风貌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多位中央领导对中国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国上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彻底改变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状,让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成为能够"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具有独特地域风貌的美好家园,是勘察设计行业从  相似文献   

13.
离衡山风景名胜区不远的衡东锡岩洞,为一典型的石灰岩溶洞。洞穴景观奇特,开发历史悠久,晋代就有人进洞题刻,唐代被赐封为“楚南第一景”。本文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对洞穴发育条件、形态特征及景观资源类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根据其区位特征,洞穴景观美学价值,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提出了开发建设省级洞穴旅游景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4)
通过对景观设计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引出不同区域和文化特色景观治理模式。然后以辽河流域盘锦市河段景观治理为例,遵循以人为本、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详细阐述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研究表明: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河道景观治理,实现了自然风情和生态性、城市型的协调平衡,将河流打造成充满文化和活力的自然景观;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河段的综合治理和景观模式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发育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公园内拥有丹霞地貌景观、丹霞水体景观、丹霞生态景观和丹霞文化景观等4大丹霞类型。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展示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突出证据;孕育了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造型石;是世界上极具濒危的中华秋沙鸭最大群体的越冬地;古崖墓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人文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些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现象、自然演化过程和杰出的天然美景集中展示于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调研时强调,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中“三生空间”的绿色发展,首先是乡村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在地域特征、本土化方面的特色体现;其次是乡村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叠加和交互融合;再次是乡村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是我国传统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功能之所以溢向乡村,是缘自乡村拥有特殊的景观资源、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中国有‘三农’问题,也有‘大城市病’等城市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绝非简单的"让农民进城",而是要为更多的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重庆酉阳伏羲洞不仅发育有洁白无瑕似千秋田的“边石坝”、酷似人脚的“仙人脚”、神似清朝将领佩戴的“将军帽”等独特的景观,而且洞穴规模宏伟、形态险峻秀美,洞宽多在10~20m,高多在20~35m,其中的“伏羲大厅”直径达130m,高达85m;龙宫石瀑布高43m,宽93m;擎天石柱高26m,直径3.5m;地下河川流不息,池水觥筹交错。为了充分发挥伏羲洞景观资源优势,促进酉阳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酉阳伏羲洞景观资源特色、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神秘”特色、强化科普性与趣味性,以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开发规划理念。与此同时,还认为灯光配套对突出伏羲洞“神秘”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光上,对峡谷洞壁形态可采用白、蓝、浅绿、青等不同色调来分层次展示;对地下河宜用淡绿色光表现;对流石、钟乳石等景观可采用冷、暖光相结合;对于伏羲大厅鳞次栉比的岩层纹理可采用白光处理。   相似文献   

19.
该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品位极高,其他配套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良好,在国内外丹霞和砾岩岩溶地貌景观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重点阐述了该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提出了加快建立剑门关国家地质公园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百罗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运用景观绿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百色当地"革命老区、红色政权、多少数民族"等的地域特色。通过景观绿化设计,对公路沿线景观有较大的改善,在有限的投资范围内力争恢复沿线原生植被,恢复环境,恢复自然,把百罗高速公路建成高规格的具有南亚热带地域特色的景观大道。整个设计自始至终贯穿自然、生态、发展的"绿色廊道"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功能互补、生态效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