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造地质学     
鄰士  王朝钧 《地质论评》1947,12(Z2):293-298
第一章构造地质学(即全书之绪论)1.构造地质学之意义及其与他种地质学科之关系。2.因研究之范围及方法不同,构造地质学复可分为三部分。3.本书研讨之范围。  相似文献   

2.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观测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肉眼所及的视域,一方面利用了航空照片、卫星照片和遥感技术,得以从全球范围,从全貌上认识构造形迹的总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技术,得以从细微局部认识构造变形和变质对岩石结构、矿物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些显微变形机制与构造活动特征的关系,这就是显微构造地质学从构造地质学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学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构造水文地质学、构造气体地质学和构造石油地质学是构造流体地质学的三个分支,后者研究地质构造、构造活动性与地下流体(地下水、地下气体、石油)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地质构造对地下流体赋存和运移的控制作用,地下流体在构造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构造活动性在地下流体上的反映。鉴于构造流体地质学这一术语还不够普及,暂时不把它的三个分支统一成一门学科。又鉴于构造气体地质学这一术语也还不够普及,并  相似文献   

4.
现代构造地质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先进方法和高新技术,拓宽了应用和服务的范围,使其研究内容得以扩大和探化,新构造观不断形成,学科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目前,构造变形作用与物理化学作用的关系,岩石圈三维结构和作用过程,大陆动力学以及全球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是构造地质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 陈国达教授提出的地洼学说大地构造理论自诞生至今已35周年,它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发展,而且在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它的研究内容和领域在不断扩大,如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随着同位素地质学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同位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应用于解决构造地质学  相似文献   

6.
7.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的统帅学科,以其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尺度跨度、所涉及的学科跨度以及应用和服务对象的跨度之大有别于其它学科(吴正文,1995)。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相继被引入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七十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岩石圈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使得构造地质学这一学科无论在研究深度上还是研究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构造地质学的新进展及新构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板块学说兴起构造地质学进入新的展阶段以来的某些新进展.文章讨论了研究岩石圈的层圈性及其构造性质、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孔隙液压和构造分解作用、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及地质意义,进而阐述了新构造观的内涵和有关问题.最后提出,在构造研究新阶段中应站在新构造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迎接新的学术浪潮.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旬 《地质论评》2002,48(2):178-181
我国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故何作霖教授把“岩组学”由德语文献介绍到中国,王嘉荫教授实测了国内岩石的岩组图,研究了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构造作用因素,他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构造地质分析结合起来,结合构造地质分析引入了显微镜方法。不过在以后的30多年里,显微构造与组织分析只局限于少数学术单位和少数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地 质工作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带动,显微构造与组构在我国得到较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地质系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矿业开发、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等方面也得到有成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地质学出现在本世纪初,但早期的地质学文献常是不分学科的综合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何时独立出来难以确定。本文以文献标题归类法,查阅构造地质学的早期文献,虽不十分准确,却很直接简便。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发和地理大发现,激发了人们探险和旅行的强烈兴趣;但是,主要以考察地质现象为目的的旅行,则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大学博昭仁教授和成都理工学院蔡学林教授著的《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是我国迄今为止比较系统地论述变质岩区构造的专著和教科书。该书是在学习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所著的《变质岩区构造工作方法》和《构造解析刍议》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作者20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该书是按解析构造学为主线进行编著的,全书共分3篇13章。第一篇阐述了解析构造学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其重要特点是将巨、大、中、小、微型尺度与浅、中、深层次的构造融为一体,以物质和环境为背景,以变形为主体,运用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张进江  张波 《地质通报》2006,25(1):250-250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目至15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地质学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任纪舜、肖序常、马宗晋、张国伟、钟大赉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青年构造地质学专家──刘俊来刘俊来,1960年12月生,天津市静海县人。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分别于1985年、1989年获构造地质学硕士和矿床学博士学位,现任长春地质学院构造地质学副教授。刘俊来博士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近年来他...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于1988年4月底在安徽合肥市冶金部华东地质勘探公司召开了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议。出席会议的理事、名誉理事共36人。安徽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钱传松及华东地质勘探公司副经理刘从政到会讲话。为了改革理事会的开法,会议分室内和野外考察两个阶段,均由关广岳理事长主持进行。室内会议阶段又分两段进行。先用两天时间总结和研究学会一年来的工作,部署1988年活动,包括传达中国金属学会第四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和中国金属学会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和原则通过冶金地质学会1987年度工作总结和1988年活动计划;下属8个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汇报了本学术委员会1987年的工作和1988年计划,并对过去一年本学科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发展趋势作简要介绍;“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讨论会”(定于1989年在沈阳召开)组委会主席汇报了会议的筹备情况;讨论审  相似文献   

18.
构造地质学中的地质思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前 ,国外广泛使用的 Windows构造工具软件有 :Win Tek、 GEOSTRUK、 Stero Nett、 Stereo Pro等 ,解决的构造问题主要是构造产状的投图及统计分析。国内 ,解决构造问题的程序研制的较多 ,如汤经武等在 1 989年介绍了他们编制的 1 7个构造工具程序—— PC- 1 5 0 0型袖珍计算机使用的 BASIC程序 ,这是国内功能比较齐全的构造工具程序集。但这些程序主要是在 80年代开发的 ,大部分是 DOS下的 BASIC语言程序。基于构造研究的需要 ,吸取国内外构造软件的优点 ,笔者经过一年时间设计开发出国内第一个Win32构造地质学软件包—— S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包体的形态、分布及其在主矿物内部的排列形式均与构造作用有关。次生矿物包裹体的定向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切错关系往往是构造作用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可以根据矿物包裹体的上述特征来解决有关构造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