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利用四川省自动与人工地温对比观测数据对0~320cm地温进行逐层对比分析,发现自动与人工观测的逐层地温差异不同,地表温度和浅层地温自动观测数据比人工观测数据偏高。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一致率最高的是160cm地温,达到21%,一致率最低的是80cm地温,仅为6.2%;80cm地温的差值绝对值大于2℃的百分率最高,接近70%左右;地温年值正差异最大的出现在红原,自动比人工偏大达8.32℃。   相似文献   

2.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地温资料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海省海西所属气象站人工与自动站平行观测地温资料,对比分析两系统观测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青海海西7站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0~320cm地温均存在一定的差异,0~40cm地温自动站普遍高于人工观测值,偏差大部分超出允许范围,0cm偏差较大,越往深层两者差异越小,80~320cm地温偏差基本在允许范围内;大柴旦、冷湖、乌兰站差异较大,茫崖、德令哈、天峻、茶卡站偏差相对较小。两种观测系统仪器测量原理不同、仪器安装位置不同、观测方式的不同、观测时间不同步,导致自动和人工观测资料存在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3.
深层地温变化无常与采集器接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引出西乌旗气象局2006年1月1日迁站,迁站后发现:320cm地温变化剧烈,日变化幅度大(见表1),每小时之间的变化在0.1~1.6℃,有时达2.7℃。变化时大时小,原因不明,引起了观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思索。经实际观测发现:深层地温变化无常与采集器接地是否良好有直接关系。2地温变化规律在无特殊天气条件情况下,地温的变化幅度从地表到深层是逐渐减小的。道理很简单,地表面直接接收太阳辐射,大量的热量都被地表所吸收或反射,只有少量的热量才由地表经浅层到深层靠土壤的热传导来传递,经过逐层土壤对热量的吸收,到深层时热量很少,因此深层地温变…  相似文献   

4.
人工与自动站地温观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动站试运行的一年中各个气象要素观测值与人工站相比较 ,同类观测值间差值均较小 ,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 ,唯独在地温 (包括 0 cm温度及浅层地温 ,深层地温因无人工资料无法比较 )存在较大差异。太阳辐射强 ,地温增温快的晴天正午时刻 ,其差异大 ,表现为 1 4时自动  相似文献   

5.
基准气候站自动与人工观测记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动站观测的资料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对青海省6个国家基准气候站人工、自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资料的完整性较好,仪器在测定深层地温时的准确性相对较高,遥测仪器对地温的测量与人工观测值的一致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测报规范要求人工观测在观测时次的45~60分钟之间完成气温、湿度、降水、风、气压、地温的观测.自动站是在00~01分钟内按一定的顺序完成各项日观测的。人工观测靠观测员逐项进行,观测时问跨度较大;由于近地面气象要素随时问而变化,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导致两种观测结果出现差异,这种差异随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速率和变化幅度大小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获得0~320cm地表温度、浅层及深层等不同层次地温的整体变化特征,选取博乐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2009年自动观测地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20cm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其最高(低)值的出现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递增而推迟,深层地温变化则不明显;(2)0~320cm整层地温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其最高(低)值的出现月份类似于浅层地温的日变化;(3)地温整体上夏季与冬季、春季与秋季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4)地温整体的平均状况为土壤深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则土壤温度的年振幅按几何级数减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2010年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人工与自动两种观测系统并行观测期间的温度(气温、地温)资料,计算温度(气温、地温)对比差值,统计它们的时间变化频率分布,对其对比差值的标准差、粗差率、一致率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两种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阐述自动观测温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相似文献   

9.
浅层地温传感器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章丘站7月份20cm地温自动观测数据异常,将自动站与人工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自动站四支浅层地温传感器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20cm地温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及时进行了更换,保证了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2003-2005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0~20cm地温平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历史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观测的0~20cm地温夜间差异较小,白天差异较大,且白天自动气象站数据高于人工测值;二者的差异也有季节变化,冬季差异较小,其它月差异较大;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自动站观测与人工站观测地温偏差与自动站仪器没有关系,也与站点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关系;10~20cm地温自动站数据在3—5月与历史累年值容易产生显著性差异;地面平均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在地面有积雪的月份与历史累年值容易产生显著性差异,且自动站数据比累年值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0~20cm地温虽有差异,但与历史累年值相比差异较小(≤0.7℃),可以与历史资料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直管地温表安置在观测场内南侧,面积3×4m2,自东向西,由浅而深,表间相距约50cm,在地中央排成一行。40cm温度表于每日2、8、14、20时观测,80、160、320cm地温表于每日14时观测。土壤温度变化先从表面开始,逐渐影响土壤深层的温度变化。热量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土壤表面热量累积达到最大值而出现一天中的最高温度时,土壤各深度的温度尚未达到一天中的极大值。因此,土壤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滞后。一般情况下40cm地温从每年1月初开始逐渐回升,到8月初达一年中的最高值,以后又逐渐下降,在次年的1月初达全年的最小值。80cm…  相似文献   

12.
1961—2010年德州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大气下垫面的地表面温度及深层地温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德州市0 cm地面温度,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4,0 cm和80 cm地温;1980—2010年160 cm和320 cm地温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德州市地面及各深层地温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均有增温趋势,明显增温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多为降温。地面最低温度增温最显著,倾向率为0.47℃/10 a,冬季倾向率最大为0.74℃/10 a;地面最高温度增温最不显著,倾向率为0.15℃/10 a。0 cm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7℃/10 a,夏季降温为-0.04℃/10 a,冬季升温明显为0.51℃/10 a。40 cm和80 cm地温变化倾向率基本一致,明显小于地面温度升温幅度,也小于160 cm和320cm地温升温幅度。  相似文献   

13.
兰州CAWS600-R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利用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兰州CAWS600-R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5~320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对气温、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及320cm地温等要素观测误差较小,5~160cm地温的观测误差较大。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对比观测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济阳自动与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差值和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济阳2010年2月23日至2010年12月8日期间,DZNl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与同地段人工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反映的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自动站观测的土壤水分相对平缓。在0~20cm土层一致性表现好,40~50cm土层表现较差。0~10cm,10~20cm,20~30cm土层和70~80cm,90~100cm土层人工观测值高于自动站测值,30~40cm,40~50cm,50~60cm土层人工观测值低于自动站测值。分析结果为评估DZNl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耀宁  李艳  李珊珊 《气象科技》2011,39(3):348-351
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一般气象站地温日常观测实例,重点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的数据异常特征和当月报表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地面观测场维护不当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影响。分析发现,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直接引起自动站地温数据异常,表现在自动站和人工站差值不稳定或增大,报表数据处理要根据当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地温场土壤热力性质不均一、地温表放置不当和周边环境变化都会造成质量控制数据的误差,需要观测员在操作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浅层地面温度对比观测资料,判断浅层地温传感器异常及失灵.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莒县气象局2005年9月21日至2006年12月18日期间非灌溉自然状态下农业气象自动站与同地段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和二者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0~5 cm和0~10 cm的自动站采集的数值不理想;10~20 cm、40~50 cm效果较好.结论认为:0~10 cm传感器参数需作调整;需更换传感器,其设计须考虑冻土的影响;90~100 cm深度的数据变化平稳,可以考虑不安装90~100、170~180 cm层次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8.
乌兰浩特自动站自2003年9月安装试运行以来,总体情况:压、温、湿、风、地温等一切正常。然而在12月份报表中却发现一特殊现象,即14时人工观测地面温度与自动站地面温度差值较大,存在着波动现象,对比值最大相差4.6℃(图1)。  相似文献   

19.
汕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常规气象要素差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汕头气象基准站2005年1~12月自动气象站和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降水量、地温数据进行差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观测方式的观测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大多数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其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 cm地温差值较大.除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造成的差异外,观测环境的变化、人为操作和特殊的天气现象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的盛夏时节,在地面观测工作中发现每次读取地面最高温度时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值多数都达到1.0℃以上。为揭开数据差值背后的秘密,我们对兴安盟索伦观测场2007年7月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最高温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正常天气背景下,土壤表面的日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