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海岩 《黑龙江气象》2011,28(4):39+41-39,41
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通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  相似文献   

2.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技术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综合防雷角度出发,对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资料就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展开技术分析,从源头上消除防雷设计隐患,确保防雷装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概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共用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4.
博白县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凤 《广西气象》2004,25(1):62-63
概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共用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5.
侯萱  沈克鑫 《贵州气象》2001,25(2):39-40
雷击所造成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雷电引入的过电压造成 ,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引起的过电压均会沿电源线、信号线、各类天线及地线系统等渠道引入室内 ,对设备造成危害。计算机系统是各设备内部元件高度集成的电子元件 ,这些元件对过电压比较敏感 ,当对过电压、过电流承受能力下降时 ,很容易遭受雷电的破坏 ,而计算机系统在当今通信和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破坏 ,往往造成设备损坏 ,通信中断 ,大量信息丢失 ,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已广泛深入我们的生活 ,全…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隐患很大,每年都有不少雷击案例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热水器无雷电防护装置;多安装在屋顶,易招致雷击;安装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缺乏必备的雷电防护知识。对太阳能热水器造成危害的不仅有直击雷,还有感应雷。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既要采取防直击雷防护措施,也要采取防雷电感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雷电侵害网络设备的几种途径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有两种方式:直击雷侵害和感应雷侵害。直击雷击中建筑物,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如果电压分布不均会产生局部高电位,对周围电子设备形成高电位反击,击毁建筑物,损坏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感应雷一般由电磁感应产生,通过电力线路、  相似文献   

8.
雷击灾害是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防雷工作也日趋重要。然而 ,目前尚仍有一些人在防雷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认为只要建筑物顶面装有避雷针 ,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设备就可以安然无恙。这是一种违反科学的有害认识。雷击有 3种 ,即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部分 ;侧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以下、地面以上部分 ;感应雷则是当雷云发生闪电时 ,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雷电磁场 ,雷电脉冲侵入设备 ,从而击坏电器设备 ,甚至击…  相似文献   

9.
一次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农村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天华 《河南气象》2014,(2):117-119
通过对2011年濮阳县农村一次雷击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和总结了此次雷击的3个原因:1)杨树成为雷击事故接闪点,在雷电发生过程中起到避雷针直接引雷的作用,是发生雷击事故的源头。2)杨树遭雷击后对村民住宅建筑造成雷电反击,当雷击到树木上时,树木上的高电压与附近的房屋、金属物体、电子电气设备之间间隙不够也会发生反击。3)雷电电磁感应引起雷电侵入波造成电气设备损害。此外,分析了当地农村住宅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当地农村住宅大多为自建房,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基本没有防直击雷装置,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随着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冰箱、空调、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推广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这些电器的电源、信号线路多数是裸露架空引入,线路长且布线不规范,杂乱无章,一般没有任何雷电防护措施,是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通道。因此应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监管和防雷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高速公路尤其是机电系统的防雷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高速公路雷电防御技术应包括直击雷、雷击磁脉冲(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秋如 《广东气象》2008,30(5):36-37
利用文昌气象观测站1959~2005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雷暴对航天发射的影响及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扰、雷击电磁脉冲等雷电现象对航天发射有严重影响。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在11月~次年3月和03:00~09:00时段发生频率较低,在4月~10月和13:00~20:00时段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蔡然  陆涛  刘敦训  张家富 《气象科技》2016,44(3):500-504
雷电电磁脉冲是当前造成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雷电电磁环境评估对其防护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雷击电磁场仿真软件等存在硬件要求高、建模复杂、运算时间长等问题,难以广泛的运用于防雷管理部门日常业务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拟讨论一种快速、有效的针对直击雷情况下雷电电磁环境评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中。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建立了直击雷情况下建筑物雷电电磁环境评估的模型,并通过某地铁站工程实例的应用,给出了可靠的评估结果,证明了FDTD在建筑物电磁环境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雷电入侵的方式包括直击雷、侧击雷、雷击电磁脉冲,其对设备设施的侵害在空间上是完全可能达到全方位立体的,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现场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因此,在对复杂的雷灾事故进行调查与鉴定过程中,有时即使穷尽了直接法、排除法等方法,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但在后续思考中还会发现某些方面或现象不能做到完美解释。本文以一次复杂的雷击事故现场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得出雷灾结论的分析全过程,然后根据此次得出的初步结论,提出了几处雷灾现象无法利用现有雷电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榷,以期对今后的雷灾调查与鉴定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网络通信系统雷电防护包括广域网雷电防护、局域网雷电防护、光缆通信雷电防护等,这3种防护主要是防护雷电波入侵产生的感应雷以及由于自动站室内计算机局域网机房没有做好等电位连接造成的雷电损坏。1广域网雷电防护广域网的雷电防护主要是通信线、信号线不允许架空进入  相似文献   

15.
杨光琴 《贵州气象》2001,25(5):38-39
雷电的危害,常有直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等形式,许多地方的防雷设施还只在停留在防直击雷上,忽略了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危害性。所以,增强安全意识,把防雷减灾工作全面抓紧抓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周军 《山东气象》2006,26(4):32-33
阐述了机房雷电感应电磁脉冲的产生及防护的措施,重点说明了在建立完善的外部防雷系统的情况下,如何采取相应的屏蔽技术、等电位连接、多级过电压防护等措施来抑制雷电电磁脉冲对机房设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王淑萍 《山东气象》2004,24(4):48-49
分析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传输线路和终端设备遭受雷电灾害的成因,并从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的综合防护阐述了安全监控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天线耦合雷电电磁波信号频谱及能量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天线接收雷电电磁波信号的等效电路,分析雷电电磁波信号的频谱和能量分布规律,提出一种用宽带天线监测雷电流的方法,通过测量雷电辐射源的电磁脉冲在宽带天线上耦合的电压幅值和能量幅值推算雷电流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宽带天线能准确地监测雷电电磁脉冲和雷电电流值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改进和雷电参数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 ,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 ,路径长 ,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 ,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 ,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 ,耦合至 2 2 0V低压侧 ,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二是由通信线侵入。通信线中出现雷击过电压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路旁大树、高大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等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时 ,强雷电压把附近土壤击穿 ,雷电流直接侵入到电缆外皮 ,进而击穿电缆 ,使高压侵入电缆芯线 …  相似文献   

20.
雷电对黑火药制造公司的危害一般有三个途径: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针对其特点所涉及的防直击雷方案主要是采用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组成防直击雷系统。防雷电感应措施:建筑物内的设备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金属物都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实现等电位连接。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低压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