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沉积剖面旋回层为基础,提出了研究古代浅海沉积环境和古沉积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能定量地、较精确地重现古代浅海的某些沉积环境,揭示沉积环境的演变,并对古沉积学、古构造运动以及成矿规律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璟  蒲仁海  杨林  李艾红 《沉积学报》2010,28(3):509-517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塔河地区井下及巴楚小海子露头、阿克苏四石厂露头的石炭系泥岩中黏土矿物、微量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利用Adam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Walker相当硼判定法及锶钡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该区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结果表明古盐度在4.7‰~33.9‰,大部分为半咸水沉积,其次为淡水—微咸水沉积,个别为咸水沉积;且古盐度变化明显,平面上巴楚组泥岩段泥岩总体具有从塔东北向塔西南古盐度变大的趋势;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泥岩在塔中古盐度最小,塔西南最大,塔北居中。由于沉积物中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是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之一,因此它对有争议的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及巴楚组角砾岩段沉积环境的判定提供了沉积水体性质方面的依据。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与该时期海平面升降及沉积相演化有关,该泥岩形成于石炭纪海平面相对下降或上升缓慢、古盐度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地貌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战庆  王张华  王昕  李晓 《沉积学报》2009,27(4):674-683
对长江河口区的三个晚新生代钻孔作了地层对比和粒度分析,据此探讨晚新生代长江河口的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SG6和J18A孔上新世厚层含砾砂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洪积扇和冲积扇相沉积环境,沉积物搬运距离短;而SG13孔缺失上新世沉积,反映古地势较高,以剥蚀为主。因此上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地势高差较大,侵蚀区和沉积区共存。早更新世,本区继承了上新世的冲、洪积扇沉积环境,但SG6孔泥质沉积明显变厚,J18A孔此时则以厚层含砾砂沉积为主,SG13孔也开始接受泥质沉积,反映在构造沉降作用下,冲、洪积扇体向西、南部迁移,沉积盆地范围扩大。中更新世,沉积物普遍变细且以悬浮沉积为主,显示了曲流河或曲流河冲积平原的沉积环境。晚更新世初,本区又发育含砾砂层,特别是SG13孔出现厚层含砾砂,但是粒径显著小于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沉积物,反映本区再次发生显著构造沉积,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晚更新世中晚期和全新世沉积物以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悬浮沉积占优,说明本区已演变为滨、浅海沉积环境。因此在构造沉降、剥蚀和沉积的共同作用下,本区的地貌演变经历了自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和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两次准平原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湘中测水组障壁—潮坪—泻湖沉积和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煤系的沉积环境作了进一步研究。依据新资料,确认煤系为障壁—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并鉴别出几种沉积亚相,描绘了煤系各阶段的古地理面貌,讨论了古地理格局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泥盆纪同生热水沉积环境的沉积学及地球化学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春纪  祁思敬 《西北地质》1995,16(4):37-42,51
沉积建造的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记录明显反映了南秦岭泥盆纪海盆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伴随地壳快速下沉,海盆出现明显的同生古地热异常和局部显著的古热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湖凤凰山剖面石炭系微相和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巢湖凤凰山石炭系剖面进行重新研究。巢湖凤凰山石炭系总厚度为79.0 2 m ,在这个剖面中可以识别出 6种主要岩相、18种微相和 11个三级沉积层序 ,其中六个三级沉积层序属于 I型沉积层序 ,三个属于 II型沉积层序 ,缺失第 9和第 10沉积层序。三级沉积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单元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根据各微相特征和成因 ,揭示了沉积间断面上存在的多期古岩溶现象。阐述了三级层序及其对应的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岩相古地理分析出发,探讨了沉积环境、同生断裂与某些沉积矿床的内在联系。为该区岩相分析及找矿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8.
铝土矿由4个矿段组成,均属晚三叠世末期形成的古风化壳沉积型,在相似沉积环境中不同时段形成,而朝下带上部—潮间带是沉积铝土矿最有利地带.矿床受古地理环境、古构造和岩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石炭世小孢子和微古植物地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8,7(1):48-58
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动植物化石众多,研究程度较高。通过讨论中国早石炭世孢子演化事件,微古植物地理分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进而探讨了中国早石炭世微古植物群与西欧、北美、前苏联和冈瓦纳大陆微古植物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早石炭世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第四纪古地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中部AK1孔及露头剖面第四纪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初步分析了阿奇克谷地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阿奇克谷地第四纪古地理受上新世以来区域构造控制,谷地两侧北山及阿尔金山的隆升,一方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控制了其沉积环境的演化。其中第四纪以来阿奇克谷地沉积环境有两次明显变化,早更新世中期谷地中开始出现湖相沉积;中更新世晚期湖相沉积范围扩大,为罗布泊湖的大发展期。晚更新世谷地两侧普遍出现砾石层,与中更新世呈不整合接触,表明构造抬升造成湖泊退缩。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环境波动变化加快。  相似文献   

11.
林春明  黄志诚等 《岩石学报》2002,18(3):424-432,T00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巢湖凤凰山石炭系剖面进行重新研究。巢湖凤凰山石炭系总厚度为79.02m,在这个剖面中可以识别出6种主要岩相、18种微相和11个三级沉积层序,其中六个三级沉积层序属于I型沉积沉序,三个属于Ⅱ型沉积层序,缺失第9和第10沉积层序 。三级沉积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单元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根据各微相特征和成因,揭示了沉积间断面上存在的多期古岩溶现象。阐述了三级层序及其对应的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古生物、指相元素、沉积物的颜色、沉积序列、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等特征,对苏锡地区泥盆系茅山群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茅山群形成于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颜佳新  刘新宇 《地球科学》2007,32(6):789-796
探讨陆棚环境缺氧沉积的成因, 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栖霞组有机质丰富, 出现多方面缺氧沉积特征, 同时多门类底栖生物繁盛, 其成因一直令人困惑.简要介绍了陆棚浅海缺氧环境的生物特征及古氧相划分, 分析了栖霞组一个由纹层状灰岩和块状灰岩组成的典型的沉积序列的古氧相特征.块状灰岩的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常氧沉积环境; 而纹层状灰岩的生物特征偏向常氧相, 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偏向厌氧相, 体现了陆棚缺氧沉积环境水体溶氧量不稳定的特点.栖霞组沉积特征表明, 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频繁出现与较高的生物产率有关.结合区域古地理和古特提斯古海洋背景, 认为华南地区中二叠世缺氧环境的成因与当时陆海分布格局和古海洋表面洋流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古构造-沉积环境作为喷流-沉积矿床重要控矿因素,引起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内蒙古中部元古宙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内,古隆起两侧受深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中,断续分布中元古界狼山群、渣尔泰群碳砂泥质-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系,并产出一系列喷流-沉积型硫-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区裂陷槽、三级断陷盆地、盆地边缘断裂、同沉积期生长断裂和火成活动等古构造-沉积环境的分析,总结出内蒙中部元古宙海底喷流-沉积矿床受克拉通边缘裂陷槽-生长断裂-三级断陷盆地控制的古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鄂湘桂地区栖霞组古氧相分析与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颜佳新  陈北岳 《地质论评》1997,43(2):193-199
鄂湘桂地区,早二叠世栖霞组主要为贫氧沉积,通过恢复其形成时沉积环境水体中溶氧量特征及其变化,识别出6个古氧相和4种古氧相相序。古氧相类型、古氧相相序及相差分别反映了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的相位,速度和幅度。古氧相分析从成因上刻画了地层层序的内部结构,成为本区栖霞组内关键性界面,副层序,体系域及层序识别和确定的基础,在对岩相组合单调,空间上岩相厚度变化不大,同时具缺氧成因特征的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时,具  相似文献   

16.
肖竣文 《城市地质》2021,16(1):94-99
在沉积盆地分析中,对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地层进行岩石学特征研究,是反映盆地演化特征和恢复古沉积环境的必要步骤.研究了迁安山叶口地区常州沟组一段的岩石学特征,对岩石沉积结构和构造进行了分析,对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探讨了该套地层形成时的古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本区常州沟组一段岩性为一套巨砾岩、砂岩,砂岩岩性以成分成熟度低的长石砂岩为主,巨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石英岩和硅质岩.砾岩层序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代表了水体向上逐渐变深的特征,3种典型的韵律特征形式.古水流优势方向为南东向,主要物源区可能位于今秦皇岛一带,沉积环境为干旱炎热气候下山间盆地中水流湍急的不成熟直流河,由于构造活动等因素逐渐向成熟的河流演变.  相似文献   

17.
谬昕 《沉积学报》1984,2(2):99-103
经国内外很多学者十几年的大量工作和努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分析搬运机理和沉积环境的工作,在现代沉积中已取得了成功,并且已成为分析现代沉积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在分析古代沉积和重建老地层砂岩的沉积环境时,由于在长期的地质时期中,石英颗粒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沉积时的原始表面遭到破坏,其搬运和沉积时留在表面的特征被掩盖,使古环境的重建发生困难,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并且使很多学者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特征重建古环境的可能性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甘肃平凉上奥陶统平凉组深水沉积发育。对银洞官庄剖面进行实测,出露地层厚146 m,自下而上分为30个小层,岩性以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粉屑灰岩及页岩为主,夹有砾屑灰岩及泥岩等,伴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及波状层理等沉积构造,按岩性变化由下到上可划分为3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综合研究,认为银洞官庄剖面平凉组沉积环境为半深海,主要发育深水原地沉积、等深流沉积、浊流沉积及碎屑流沉积等4种沉积类型。剖面深水原地沉积普遍发育,下部主要发育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向上浊流与等深流相互作用,等深流沉积逐渐增多。根据V含量、Sr含量、87Sr/86Sr、Sr/Ba、Sr/Cu、Rb/Sr、B/Ga、U/Th、V/Cr、Ni/Co、V/(V+Ni)、Ceanom及Ce/La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对古沉积环境的反演表明:平凉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整体呈上升趋势,古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古盐度逐渐增大,沉积环境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剖面样品(中上部为主)的地球化学参数和沉积类型的统计分析表明,V含量、87Sr/86Sr、Rb/S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平凉组不同深水沉积类型的差异:古水深较深、古气候较干旱、古盐度较大且还原性较强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等深流沉积的形成,古水深较浅有利于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古水深较深、古气候较温湿且古盐度较小则有利于深水原地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古沙漠沉积的研究可以重塑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从而指导同此类沉积环境相关的矿产的找寻,并恢复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在国外,不仅对各时代的古沙漠沉积作了广泛的沉积学的研究,而且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大型油田。然而在我国,古沙漠相的研究工作极其薄弱,缺乏系统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还属于一个空白。为此,笔者遂从地层古生物工作转而侧重风成沉积作用和古沙漠相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灵 《贵州地质》1997,14(3):211-217
本文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福泉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特征,从古环境沉积特征及民布,初步建立该区沉积相模式,并论述了沉积盆地的发主演化规律。通过福泉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的认识,对研究中地区三叠纪沉积发展中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