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矢量一体化全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矢量地理信息快速制作出版地图问题,始终是数字成图生产的瓶颈。文中提出一种面向矢量一体化处理的全局模型,该模型采用具有亚拓扑特征的超Spaghetti数据结构进行矢量空间数据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面向一体化任务所执行的行业标准,进行属性资源模型重构,建立由具有隐含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和属性参数组成的拓扑信息模型,为实现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一体化矢量数据处理过程奠定了完备的底层数据基础。基于该矢量一体化全局模型的矢量数字成图方法,可快速获取具有出版效能的矢量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现有典型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生产的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的几何和拓扑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空间表现力,能够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实时维护,并能支持GIS数据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该数据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空间数据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赵国成  徐立  孙群 《测绘科学》2011,36(4):43-45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常见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拓扑的地理空间数据数据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空间表现力,能支持GIS数据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并能够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实时维护.实践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空间数据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体化全局模型的智能型制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体化全局模型的智能型制图方法.该方法基于一体化全局模型(拓扑信息模型),归纳和发现了矢量数据处理过程中显性的数学逻辑和隐含的作业规则;组建了知识库;进行了基本知识组合并在数据处理的不同环节中自动作用于全局数据库.由此不断改写全局数据库,使之逐步趋近为具有一体化特征的矢量地理信息,形成矢量智能化处理流程.在获取满足GIS要求数据的同时,获取用空间几何数据和相应符号参数表示的制图数据.  相似文献   

5.
一种一体化的空间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制图与GIS空间分析由于应用不同导致相应软件和数据不能共享,其根本原因是二者采用了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在分析面向数字制图数据模型和面向GIS空间分析数据模型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一体化的空间数据模型.该模型以面向GIS空间分析数据模型为主,面向数字制图数据模型为辅,在几何层次融合了拓扑数据模型和实体数据模型.最后,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体化全局模型的智能型制图方法。该方法基于一体化全局模型(拓扑信息模型),归纳和发现了矢量数据处理过程中显性的数学逻辑和隐含的作业规则;组建了知识库;进行了基本知识组合并在数据处理的不同环节中自动作用于全局数据库。由此不断改写全局数据库,使之逐步趋近为具有一体化特征的矢量地理信息,形成矢量智能化处理流程。在获取满足GIS要求数据的同时,获取用空间几何数据和相应符号参数表示的制图数据。  相似文献   

7.
数字制图与GIS空间分析由于应用不同导致相应软件和数据不能共享,其根本原因是二者采用了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在分析面向数字制图数据模型和面向GIS空间分析数据模型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一体化的空间数据模型。该模型以面向GIS空间分析数据模型为主,面向数字制图数据模型为辅,在几何层次融合了拓扑数据模型和实体数据模型。最后,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数字成图属性资源重组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工程化效能.它是对要素的GIS属性、图形属性以及数字成图过程的状态属性和产品输出的特征属性等,面向任务(一体化或分工)实施集成和重组,形成生产过程的属性资源规则,并以此规则约束任何进入的外部数据.即在数字成图生产之前就形成了统一的要素属性参数集,作为所有参与任务作业个体的作业资源公共标准.为实现具有工程化特征的数字成图生产工艺奠定完备的分类参数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比以往的地理信息数据,内河航道基础地理矢量数据作业范围更广,涉及的内容更多,准确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其矢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属性数据质量以及空间数据精度是决定航道图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论述了航道图质量检查过程中规则库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实现的针对航道图数据质量属性检查、空间拓扑检查、错误实体自动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数字成图属性资源重组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工程化效能。它是对要素的GIS属性、图形属性以及数字成图过程的状态属性和产品输出的特征属性等,面向任务(一体化或分工)实施集成和重组,形成生产过程的属性资源规则,并以此规则约束任何进入的外部数据。即在数字成图生产之前就形成了统一的要素属性参数集,作为所有参与任务作业个体的作业资源公共标准。为实现具有工程化特征的数字成图生产工艺奠定完备的分类参数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