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高卫星径向轨道误差是影响测高数据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在空域内分析径向误差的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径向轨道误差的空间分布模式,鉴别各种平差方法的有效性,对径向轨道误差在交叉点平差时的可观测性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明确的认识。本文根据测高卫星轨道不同于一般卫星轨道的特点,导出了对于一般卫星轨道无法得出的保留至e~2的径向误差的空域表示公式,并分析了径向误差在交叉点平差中的可观测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卫星测高数据SLA,通过对相同时间内不同卫星的数据以及同一卫星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卫星的识别能力和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分析ENVISAT和Jason-2高度计2009年数据资料所识别出的eddy可以得出,在时间上,南海中尺度涡具有季节分布特征,即冬、夏季的中尺度涡具有明显的典型的分布特征,而春、秋季节的冷暖涡数量相差不大,具有过渡特征;在空间上,南海eddy多分布在越南东南部以及14°N~18°N,111°E~113°E海域。通过分析ENVISAT、Jason-2和j1n(Jason-1 on its new orbit)的3颗卫星融合数据,与单颗卫星相比,发现融合数据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可以监测出更多的涡流。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卫星测高数据的综合处理,获得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进行不同尺度、深度构造动力信息的分离,探讨诸边缘海盆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测高大地水准面反映了研究区板块相互作用的特点,其高频成分可以刻画各海盆的构造特征。测高空间重力异常也可刻画陆架构造及盆地分布,由其推算出的海底地形含有大量的海底构造信息。各边缘海盆的莫霍面埋深具有往南变浅的趋势,与菲律宾海各海盆的莫霍面埋深大致相当,说明岛弧两侧的构造动力强度基本相似。大尺度地幔流应力场总体上反映了欧亚板块向东南蠕散和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扩张的特点;日本海北侧和南海巽他陆架的中尺度上地幔对流与地幔柱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西菲律宾海的上地幔对流强化了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岛弧的活动强度;小尺度地幔流主要限于软流圈层内部,在各海盆分散,而在冲绳海槽和马里亚纳海槽则会聚,可与均衡重力异常类比。还讨论了大、中、小地幔流体系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籍以阐明海盆及海槽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卫星测高数据的综合处理,获得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进行不同尺度、深度构造动力信息的分离,探讨诸边缘海盆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测高大地水准面反映了研究区板块相互作用的特点,其高频成分可以刻画各海盆的构造特征。测高空间重力异常也可刻画陆架构造及盆地分布,由其推算出的海底地形含有大量的海底构造信息。各边缘海盆的莫霍面埋深具有往南变浅的趋势,与菲律宾海各海盆的莫同埋深大致相当,说明岛弧两侧的构造力强度基本相似。大尺度地幔流应力场总体上反映了欧亚板块向东南蠕散和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扩张的特点;日本海北侧和南海巽他陆架的中尺度上地幔对流与地幔柱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西北菲律宾海的上地幔对流强化了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岛弧的活动强度;上尺度地幔流主要限于软流圈层内部,在各海盆分散,而在冲绳 海槽和马里亚纳海槽则会聚,可与均衡重力异常比。还讨论了大、中、小地幔流体系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籍以阐明海盆及槽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共线秩亏平差算法,推求了消除秩亏的附加条件系数矩阵。用Topex测高数据对轨道误差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方杨  蒋涛 《海洋测绘》2010,30(3):30-33
用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方法和Shepard方法分别对多颗卫星和单颗卫星的海面高数据进行格网化,得到平均海面高。将平均海面高与DNSC08、KMSS04、CLS01平均海面高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格网化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方法比Shepard方法更适合于卫星测高数据的格网化。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海洋测高卫星激光定轨的发展近况,论述了我国将发射的HY-2海洋二号卫星实现激光定轨的技术途径及其达到厘米级精度定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用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1993~2009年6月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climate experiment)时变重力场系数反演了2003~2009年6月全球平均海水质量变化。联合GRACE和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2003~2009年6月的热容海平面变化,该变化呈上升趋势。用日本气象局Ishii等提供的海温数据计算了1993~2006年的海水引起的平均热膨胀海平面变化,1993~2003年间,全球海洋热膨胀引起的热容海平面呈上升趋势,约占同期平均海平面变化的一半。利用ARGO温盐数据计算了2004~2009年6月平均热容海平面变化,也呈上升态势,只是变化速率有所减慢。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底地形的卫星测高数据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讨论了重力异常与海深的关系 ,在考虑地壳均衡补偿效应影响的基础上 ,推导了由重力异常用FFT技术计算海深的模型。最后 ,利用推导的模型联合测高卫星数据和海洋重力资料反演了中国南海 2 5′× 2 5′海底地形  相似文献   

10.
提高海洋表层流的精度与分辨率对于相关应用领域至关重要.研究引入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信息对高度计导出流场的改进效果,计算了 2018年每日无间隔的全球海洋表层流速度.通过增加热量守恒方程约束,引入卫星测温产品,在地转流基础上生成表层流产品,并与现场漂流浮标速度比较,评估了使...  相似文献   

11.
ENVISAT-1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环境卫星(ENVISAT-1)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在借鉴其他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和大量统计基础上,制定了ENVISAT-1卫星的数据编辑标准,包括冰标志和S波段异常的确定,并给出了各改正项合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2.
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的垂线偏差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卫星测高垂线偏差的计算方法,计算了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一个周期沿迹的垂线偏差南分量ξ和西分量η,进而计算了由于垂线偏差造成的测高误差ΔH和修正后的海面高度.结果表明,垂线偏差造成的测高误差基本为-5~5 mm,在个别海域的测高误差超过10 cm,但数据点极少.  相似文献   

13.
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近十年来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态,灵活运用高新技术,致力于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卫星测高径向轨道误差时域和空域特征分析、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以及利用测高重力异常扩展超高阶地球位模型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近海4条轨迹、40个周期EnviSat-1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采用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以及Ocean法进行波形重构计算。根据不同轨迹和周期的波形数据,由上述四种方法重构海面高并计算相互之间的偏差及其中误差。结果表明,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与Ocean方法之间的偏差分别为88.46cm、35.90cm和25.83cm,相应的中误差分别为2.11cm、1.96cm和0.41cm,而且该偏差量对于不同的轨迹和周期是不变的。因此,只要对系统偏差进行改正,就能融合不同波形重构方法求得海面高,充分发挥不同波形重构方法在不同海区的优势,为近岸海域海平面变化,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提供高精度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Jason-1数据、Jason-1新轨道数据、Jason-2数据、Geosat/GM数据、Geosat/ERM数据、Envisat RA-2数据、ERS-1/ERM和ERS-2/ERM数据,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用相邻测高点大地水准面高度的一次差分求沿轨垂线偏差,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求最小范数逆的方法,直接解算中国近海及其邻域(0°~42°N,102°~138°E)2′×2′分辨率网格点垂线偏差子午分量和卯酉分量。计算结果与EGM2008模型垂线偏差相比,子午分量的RMS为0.91″,卯酉分量的RMS为0.27″。  相似文献   

16.
卫星测高正常点海面高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点海面高计算是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基础.从测高卫星飞行轨道的规律出发,提出了采用“距离加权平均”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新方法,阐述了“距离加权平均”这一方法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原理.并分别利用传统方法和新方法所计算出的中国海域内正常点海面高数据,进行交叉点海面高不符值及其平差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实际计算结果比对证明了利用“距离加权平均”法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ERS2数据、GFO数据、Geosat GM数据和ERS-1/168数据,用测高卫星记录点的位置信息直接计算沿轨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导数,在交叉点处联合方位角推求垂线偏差,然后利用Shepard插值法得到了中国近海2′×2′格网分辨率子午圈和卯酉圈垂线偏差模型。将其与2′×2′分辨率的CLS_SHOW 99垂线偏差模型比较,在子午圈分量上的RMS为0.87,″在卯酉圈分量上的RMS为1.45″。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洋测高卫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Ku/Ka/C三频高度计进行组合测距的设想。给出了高度计相位中心至海面距离的随机误差模型,分析表明电离层延迟改正是影响海面高测量分辨率和精度的重要因素。其次利用典型电离层参数计算表明电离层2阶以上项对高度计测距的影响在毫米级以下,可忽略其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在1Hz采样且不滤波条件下,Ka/C组合改正电离层1阶项精度可优于3mm,基本消除电离层的影响,测距总精度达到3.5cm。通过Ku/C/Ka三频组合测距误差分析,三频电离层改正残余误差比双频改正更大,因此如果采用三频组合测距体制,则建议在数据处理中采取Ku/C、Ka/C组合形式改正电离层,这种体制可充分利用各频段特点,进一步提高宽阔海域、冰区、近海区域的海面测量精度和有效数据比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的潮汐分析是建立海潮模型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调和分析方法和正交响应分析方法。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中国海和西太平洋海域的Topex/Poseidon(TP)、Jason-1(J1)和Jason-2(J2)卫星测高数据进行了潮汐分析,并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时间序列的长度对潮汐信息提取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满足分离任意两个分潮会合周期的卫星测高观测时间序列下,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基本相同。短时段的数据受混叠效应影响明显,正交响应分析较调和分析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卫星测高应用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大尺度海底地形的新思路,研究了匹配滤波法、垂线偏差剖面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了带约束的线性回归法和带约束的曲面拟合法,并且,根据我们在反演中的体会,指出了几点提高反演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