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井动水位的记震能力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孔的基本情况 长沙地震台动水位观测井(简称长沙井)是1979年钻的供水勘探井,1981年列为我台地震观测井,进行流量和部分水化学成分的观测,1985年初增上动水位观测。 从区域构造上看,长沙井位于南华准地台的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穿插褶皱带的韶山坳陷和幕阜山隆起交界部位,在长沙—平江中新生代盆地边缘、长寿—永安大断裂北西  相似文献   

2.
我校有一口机井,1974年开始观测,每五日测一次。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后改为每日测1—3次。该井处于贯穿天津市区的天津北断裂上。岩性以粘土质较多。反映了沼泽相的沉积特点。该井深216.88米。含水层为天津市地下水的二组水,  相似文献   

3.
蒲江川-11井始建于1982年,是四川省重要的水位观测井,位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和大兴隐伏断裂附近,近年来,该井观测环境优良,干扰小,是一口理想的水位观测井。自1982年投入观测以来,对川西地区的地震预测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观测到了一些有益的突跳异常,并较好地对应了300 km内的4.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川-11井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4号井自1977年4月开始观测以来在观测点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4—6级地震二十次,其中大于5级的地震五次。在这些中强地震发生前,4号井的地下水位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短期异常变化。实践证明该井是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反映地震的敏感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发生5.3级地震,远离震中130公里的天津汉沽普遍有感。汉1井水位在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前兆性异常。 汉1井位于北东向沧东断裂和北西向蓟运河断裂交汇处。井孔深3303米。套管总长3289.32米。射孔层位在2688至2712.6米之间。含水层属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粉砂、细砂岩,其上覆盖泥岩,封闭较好。 该井1978年8月完井,1982年7月投入观测,采用红旗-1型自记水位仪记录。由于  相似文献   

6.
西昌43—8井是位于西昌断陷盆地昔格达层中的一口45米深的地震观测专用井,采用连续自记仪进行水位观测,平常反映大气降雨和固体潮的变化。木里地震前四个月现打破正常年动态周期变化的中期异常,震前几天的固体潮曲线被破坏,水位突然上升6厘米。  相似文献   

7.
高立新  索亚峰 《地震》2005,25(1):103-110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9级地震。 根据年度危险区的确定、 前兆异常跟踪及其主要依据, 分析了这次5.9级地震前大甸子井、 库伦井地下水位、 开鲁井水氡等前兆异常, 在此基础上, 对内蒙古附近区域的前兆异常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表明该次地震前在内蒙古及附近区域出现了一组中期、 短期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 文中还研究了该区域前兆异常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21日,在南黄海海域勿南沙一带发生了6.2级地震。震前,无锡惠山农药厂井氯离子的短临异常十分引人注目。 该井是惠山农药厂生产和生活用水井,有两口井交替使用。两口井相距约100米,深度同为69米。经多次水质分析证明,两口井水质成份基本一致。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纪砂层。通常是连续抽水,碰到水泵检修或出故障时换另一口井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长沙井数字化水位对国内外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我们发现:长沙井水位对不同地震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一般以振荡型为主,有时候表现为阶变型和脉冲型,表明单口井对多个地震的同震响应形式并不相同.我们认为,同一井孔在不同地震中表现出复杂的同震响应现象可能是受本地区局部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大震之后井-含水层系统的水动力条件与含水层参数发生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光子学集锦》杂志报道,斯坦福大学教授杰里·M·哈里斯研究出一种地下成像新技术—交又井地震层析x射线摄影术,其原理为;在贮油地区的~一口井内产生波长为3米  相似文献   

11.
天山地区新04井是地下水动力学地震前兆的一个敏感点。观测事实表明,该井水位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观测期间,在距该井150km范围内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5.0级以上地震(未发生6.0级以上地震)5次,震前该井水位均出现了明显的下弯形异常变化。大多数4.0—4.8级地震前水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认为,特定的地质构造交汇部位、地热异常区和地下水动力差异不稳定带可能是该井水位动态灵敏反映区域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测点位于沿海城市——苏州市,地倾斜仪埋设于地下5米封闭旱井内,1978年初实现电子电位差计连续自动记录。记录曲线连续可靠,矢量年变曲线呈NWW—SEE向椭圆。1984年旬均矢量图形与距测点六十公里的常熟地震台水平摆地倾斜仪图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9月16日库车5.7级地震前“库米什地震窗”均出现异常。为了对该异常指标作出评价,对新疆库米什地震台2008年1月~2017年9月微震观测记录进行普查,分析在S-P≤10s范围内ML≥1.0小震的月频次,定义小震月频次≥54次为“库米什地震窗”的异常标准,统计“库米什地震窗”异常与附近中强地震间的对应关系,并对其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①“库米什地震窗”分别在精河6.6级、库车5.7级地震前3.3个月、0.5个月出现异常;②“库米什地震窗”2008年以来出现7组异常,分别对应了天山中部地区6次5.5级以上地震,优势发震时间为6个月;③“库米什地震窗”的异常形态表现为高值—低值—发震或高值—发震,异常的对应率为6/7,R值评分为0.45,预测效能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县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该地震在华南地区地震活动逐渐增强背景下发生,地震序列类型为前—主余型。根据震中附近断裂带分布、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建筑物震害调查等结果,对广西北流5.2级地震发震构造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北西走向的米场—石窝断裂带为该地震发震断裂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位于华蓥山断裂带的重庆荣昌井水温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井水温对2008年1月—2021年9月全球MS≥7.0、川滇地区MS≥6.0、重庆及周边地区MS≥4.0共273次地震的同震-震后响应动态特征,对井水温同震优势方向成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荣昌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能力较好,对近震和远震均可记录到;该井水温同震响应由深及浅的顺序发生,响应持续时间随观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响应幅度随观测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该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持续时间较同井水位的长;(2)自观测以来,荣昌井多层水温同震响应方向均为上升,说明单个井水温对不同地震的同震响应存在优势响应方向,水温的同震特征更依赖于井孔自身观测条件的影响;荣昌井水温同震响应优势方向上升可能是地震波的扰动造成井下深部气体释放,并沿裂隙上升进入井含水层系统而引起;(3)荣昌井水位-水温对中、远场地震的同震为同向上升正相关关系或振荡—上升,对近场地震的同震为水位下降—水温上升的反相关关系,可能是近场地震和中、远场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变化机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粤04井位于粤北曲江—仁化构造盆地北缘,仁化—英德—三水构造断裂带北段。该井水位的正常动态能反映固体潮汐、气压、降雨的变化。1986年11月15日台湾7.6级地震前,持续出现两个月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变化,地震时记录到水震波。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建永春桃东观测井2004—2013年的数字化水位资料,分析该井的同震响应变化特征,同时结合该区的降雨及地震活动性资料,分析该井的水位变化动态和井孔水位的记震能力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永春桃东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震荡型、震荡-上升型和阶升型,且以震荡型为主;井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主要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增大而减小,三者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在2006—2007年该井水位呈现出高值现象,可能反映了该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在该时段增强的迹象,具有一定的前兆性质;该井水位记震能力在2007年8月29日永春4.6级地震前后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化,记震能力显著增强。震源机制解表明,该井在震时处于压应力范围区内,震后可能随着井区所在范围压应力的减弱,张应力的增强,井-含水层系统导水能力增强,从而使得含水层对地震波响应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濮阳地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对处于同水层的地震观测井—豫01井水位观测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影响。豫01井水位自1996年9月出现下降变化以来,其水位动态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十几年来,地震界专家学者对有可能影响该井水位动态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追踪研究。认为豫01井自1996年9月至今水位变化与中原油田抽水、注水、采油无关;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破裂带上的虾拉沱场地进行了地面槽探。经初步考察,发现了因地震房屋倒塌的遗迹,它们分别埋深于0.9—2.2米及1.9—3.58米,推测是1923、3、24及1816、12、8两次大地震所致。因此,虾拉沱地区在158年间共发生了三次烈度为Ⅹ的地震。 由于多次大地震的重复发生,槽探中见到了间距5—10米的四组地震断层,它们分别为1973、1923和1816年地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借助油田的注水实验,我们研究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地震前兆机制。实验以10个井同时注水,注水深度为800~1200米。我们选用50~300米深的含水层作为水化学成分观测井。注水井的水源与观测井的含水层无关。当向800米以下深度注水时,该层压力增大,以此模拟从下层来的压力对水化学成分的影响。观测表明:当注水压力传递到上层含水层时,地下水化学成分便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与观测井的构造部位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与观测井和实验注水井的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