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召地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南侧,外口~跑马岭断裂北侧狭长带上的一个地质体.从岩石组合、分布特点、变质变形、古生物组合及构造特征等的研究,认为是栾川地区中元古界栾川群的东廷部分.这一研究,提示了我省栾川断裂东段槽台界线的具体位置;同时也给省内研究推覆构造提供了证据;并且给寻找与该地体有关的矿产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熊耳群又称西洋河群,是一套广泛分布在豫西、晋南、陕西商洛一带的火山岩系,最大厚度近万米,喷发时代相当于中元古代华北长城纪。地层简表如下: 相似文献
3.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对熊耳群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室内工作,并充分收集、整理了前人成果资料。对熊耳群火山岩有一些新的认识。 1.熊耳群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没有碱性玄武岩系列的存在。火山岩多富钾,表现出拉斑-钙碱-橄榄玄粗岩系的渐变关系。 2.岩石类型是以玄武安山质与安山质岩类为主(≥60%,SiO_2=53%~59%±),伴生英安-流纹质及少量玄武质岩类。岩石组合不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是以富钾玄武安山质、安山质岩石为主。所谓的“流纹斑岩”及“大斑安山岩”,部分属次火山-侵入相。 3.矿物学及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熊耳群中存在大量的“钾质细碧-角斑岩”和少量的细碧岩,也有正 相似文献
4.
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在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中条山、太行山及伏牛山北侧。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岩系厚度约七、八千米。火山岩系的层序,自下而上为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大古石组 相似文献
5.
6.
汝阳付店—鲁山圪塔一带熊耳群中组的基性熔岩或其与沉凝灰岩接触带附近,较广泛分布着一种球体。这种球体外形呈圆形及椭圆形,一般具致密内核,环状外圈,有时可见角砾状球壳,多成群分布,其间分布着角砾状蚀变岩。球体中间与边缘岩石在结构、化学成分及蚀变程度上均有差异,据研究,这种球体在熔浆阶段就已形成,它是一次岩浆喷发晚期、喷发力减弱的情况下,从喷发裂隙被间歇性挤出地表的熔浆团及掉入熔岩湖中的熔浆团冷凝而成。由于冷凝内聚力较大,致使这些浆团不但较均衡而缓慢的凝固成球体,且在球体外侧生成一系列环形破裂带,后经岩浆晚期的气水热液蚀变及外来应力作用,就造成现今之球体。 相似文献
7.
熊耳群火山岩中古火山弹见于汝阳靳村乡、嵩县木植街乡等地。其断面多为浑圆、椭圆、鱼形;气孔多而细小,循外壳定向排列;中心常可见长英质大杏仁及外来岩石碎块包体;部分弹外壳具玻璃质氧化表皮。外方山地区只出现于熊耳群中组三段中偏酸性火山旋回中的古火山弹,说明形成熊耳群火山岩的王屋山期火山活动在本区早、晚期是以裂隙喷溢为主,而中期则是以沿大断裂分布的中心式爆发喷出为主。从汝阳县靳村乡和嵩县木植街乡两地火山弹的成分、形态、内部结构、胶结物的不同,可以推断当初相邻的这两个地区火山爆发的地理环境、爆发形式、火山机制,乃至有关矿产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9.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获得小秦岭地区熊耳群火山岩LA-ICP-MS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 810±41)Ma(MSWD=0.16)。综合河南和山西等地熊耳群火山岩测年结果,笔者认为熊耳群火山岩的时限很可能为1.81~1.75 Ga,属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碰撞作用晚期。该套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具有较高的K2O、FeO和低的Al2O3、MgO、CaO含量,反映岩石具有高钾弱碱性的特点;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高,REE分配曲线呈右倾型,具轻微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火山岩具有与“岛弧型”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为典型的俯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熊耳群火山岩是中元古代早期秦岭古海洋板块与华北古陆挤压碰撞在不垂直加水平运动下,洋壳和上地幔岩楔状体的混合物。这次重要的构造一热事件,在华北古陆南缘也是重要的成矿活动时期,岩浆在上涌过程中,携带的地壳下部及地幔岩中的金矿物质经历了活化—转移—聚集不同的物理、化学阶段。上述过程中,当热液中的硫化物结晶时,金同时沉淀下来,说明了熊耳群火山岩含金丰度高的原因所在。黄铁矿作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使金在适合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11.
分布在方城县维摩寺、南召云阳鹿呜山、崔庄一带的变质碱性火山岩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80公里,宽3—7公里.前人将它定为磁铁花岗斑岩,笔者于1978年进行野外检查,确定其为变质碱性火山岩。该变质碱性火山岩与元古代白云质大理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夹多层石墨云母片岩、大理岩,并夹有同质火山碎屑岩。主要熔岩岩性为石英粗面岩,粗面岩、熔岩虽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但流状、杏仁状构造、柱粒、粗面霏细、斑状等原生结构仍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主要矿物成分:徽斜长石40—60%,石英10—15%,白云母5—20%,钠长石少量—20%。岩石化学成分:SiO_2:63.43—71.52%,K_2O Na_2O:8.50—13.21%,AI_2O_3:10.73—16.14%,SiO_2高Al_2O_3低者系硅化所致,K_2O/Na_2O由1.6—33.7,岩石中Nb含量较高由100—500PPm。变质碱性火山岩的厘定,对进一步解决该地区以及西延栾川地区的地层对比、构造性质、矿产普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描述的鱼化石采自辽东本溪群底部,包括鱼的一些鳞片和鳍片化石或印模,初步鉴定为肉鳍鱼类(Sarcopterygii)的分子,可能为全褶鱼属(Holoptychius sp.)和双鳍鱼属(Dipterus sp),很可能为新种。同时,在该层中还采集到了Sphenopteris chagduensis,Lepidostrobus grabaui,Trochililcusingricus,Eochara wickendani等被认为属于泥盆纪的植物化石,证明辽东很可能发育有泥盆纪的沉积。这些鱼化石是在中朝板块首次发现的,它们对于研究肉鳍鱼类的演化发展以及当时的古地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栾川北部地区熊耳群古火山岩成层性良好.原始喷发单层划分标志清晰.主要有:层状杏仁带、斑晶流层、氧化红顶、冷凝充、古风化层面等.据此,在厚度为6654.3m的熔岩中,划分出507个喷发单层.原始喷发单层的研究及其垂向分带特征.是确定火山喷发次数、判别层序关系、划分旋回韵律、恢复喷发环境.估测喷发强度的基础和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大连茶叶沟洞穴堆积物中含有脊椎动物化石6属、6种,时代为晚更新世。该脊椎动物群明显地反映了华北脊椎动物群和东北脊椎动物群的过渡性质,它对研究动物的迁徙、地层对比以及大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具有意义。人工打击过的骰骨和置问号的大连智人的发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4,(2)
东秦岭秦岭群中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最近我们在河南卢氏五里川—官坡一带秦岭变质地层中发现了榴辉岩,与它共生的岩石有榴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含石榴石、白色云母的长英质片岩,组成一个较稳定的岩石组合.据现掌握的资料,这个组合呈似层状和/或透镜状产出,单... 相似文献
17.
18.
熊耳群火山岩为古相火山岩,普遍经受了变质作用,但变质程度浅且不均匀,其结构一般保存完好,时可见岩浆矿物残存、其原岩为一套基性—酸性熔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本区熔岩属豫西熊耳群火山岩之一部分,相对豫西其它地区的同类熔岩变质程度更浅一些,经测定其斜长石成分以钠长石为主,次为更长石及更中长石,An=40以上的斜长石少见。斜长石之有序度多数为0.6—1、少数为0.4—0.6。据费氏台测定,熔岩中钾长石为中正微长石及低微斜长石,据Ⅹ衍射资料,用三峰法求出钾长石部分为正长晶胞碱性长石,部分为异常晶胞碱性长石,其结构状态及存在结构状态以最大微斜长石为主,少数为中间微斜长石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的微斜长石。变质作用是通过严格的整合假像替换作用进行的,变质程度未超过绿片岩相。现用某些粘片树胶折光率,其值小於1.540,且折光率高低随温度而异,因此,在用费氏台测定斜长石,采用树胶对比法确定消光角NP'∧(010)的符号时,务必在同一温度下对粘片用的树胶折光率进行测定,这样,才能准确鉴定斜长石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洪洞县茹去地方,在沁水盆地西缘,有一套厚一千二百公尺、面积30平方公里的带状陆碎屑岩地层。长久以来由于没有发现任何生物化石,曾被推断为中三叠统或上三叠统,也有将其划归白垩系的、莫衷一是。此次在茹去张家庄泥岩中发现了一些鱼类化石,经鉴定是狼鳍鱼(Lycoptera)的一种,应属侏罗纪晚期的鱼类,从而为该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归属问题提供出了生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