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但是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是一场革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因此法律应该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机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强调生产者必须生产具备可循环性产品的义务机制;在社会贸易过程中,强调国家鼓励循环经济的经济激励法律制度;在社会消费过程中,强调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部肩负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在国土资源领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业开发的循环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生态型资源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要求在资源利用全过程中遵循“3R”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资源;再使用(Reuse)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再循环(Recycle)原则,实现资源产品再循环,尽可能提高资源产品的循环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央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到重要改革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在全国推行。国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国土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既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是其早期代表.该理论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那么,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国土资源领域有什么特殊意义?循环经济在我国国土资源领域的发展,其重点、基本途径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为此,本刊特请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王永生副研究员就此问题作一详谈.  相似文献   

6.
分配是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气象产品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与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有别于其它物质产品的分配而具有特殊性;社会再分配是气象产品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是分配的前提,是气象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气象服务产业化、商业化的经济条件,是制约气象效益的重要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央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到重要改革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在全国推行.国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国土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既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国土资源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05,(6):48-48
在5月24日开幕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在致辞中表示,到2010年,我国力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力争重点行业资源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力、较低污染排放的清洁生产企业。此外还要形成若千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不断开发、利用土地的历史。土地利用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起点,是其它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人们一方面把土地作为生产资料,通过农林牧业生产获取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则把土地作为基地和空间活动场所,来满足自身生产、居住、交通、娱乐等的需要。土地利用同其它事物一样,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又好又快促进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社会-经济”模式。本文探讨了对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共识,及其发展基础。同时,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萌发的循环经济新模式,评述国内外对循环经济普及开发的案例。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与技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提出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本文特别提出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区等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论证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系统科学基础和区域科学基础,分析了各种科学基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以及各科学基础与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增熵过程和负熵过程,以及增熵、负熵动态平衡为依据,提出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信息负熵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区域循环经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设计。并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在区域循环经济决策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农业实施循环经济已具备了切实的经济保障,但针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性障碍,依然存在困难。本文在此背景之下,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依靠的主要技术领域,同时指出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和节水农业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对于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海洋产业为关键,以沿海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对海洋经济的概念作了科学界定的基础之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内在关联性,着重探讨了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律,并借鉴技术经济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原理设计了一整套评价海洋经济活动的行为及其效果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AGGLOME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 OF THE PULL OF URBANIZATIO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China‘s urbanizing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good ways of solving rural problems through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bsorbs the push-and-pull forces theory and the systematic dynamic theory in the traditional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ories, views urbanization as a dynamic system, makes research on the push-and-pull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The pulling power of 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wo aspects,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cities.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provides continuous propelling force for urbanization, and the radiation effect further accelerat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y push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f course,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an result in the hindrance to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在含金地层分布区,研究揭示隐伏岩浆热源活动特征及基底导岩导矿构造特征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技术关键。本文依据花岗岩体侵位动力学及热力学机制,阐明了线、环同现构造影像的形成机理及其所揭示的地质内涵,指出了环形影像构造成因的多解性,提出了如何从纷杂的“环、线”影像构造中提取出反映岩体侵位这一特定影像构造的原则及其重要性,以遥感技术为主导,综合应用地质、物化探技术,建立了“环状影像构造-斜磁化场-重力亏损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中心的多元信息同现”隐伏成矿花岗岩体的遥感综合判读模式,实现了遥感解译由模糊—定性—定量化的综合解译判读过程。论证了东秦岭一些地区存在着规模宏大的燕山期浅隐伏成矿花岗岩体,并定量解译了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指出金及其伴生元素的含矿热液活动受隐伏岩浆活动及基底导岩导矿构造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TheChangiiangRiverisrichinfreshwaterandwaterpowerresources,themeanrunoffandwaterpoweroftheriverareabout37%and52%respectivelyoftotalonesofChina.Inaddition,theChanaiiangRiverhastheimmensenavigationpotentialandvaluableshorelineresources,thenavigablelengthreaches364okmandtheallshorelinelengthisabout6OOokmfromYihinCitytotheestuary.Moreover,theChangiiangRiver,withtheadvantagesofsuitablelocationandbroadhinterland,crossesEast,MiddleandWestEco-nomicZonewithdifferenteconomiclevelsofChina,soitsuni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