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溶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耀华 《中国岩溶》1991,10(4):283-293
本文叙述了岩溶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概况,初步划分了岩溶水库地震成因类型,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指出贝叶斯(Bayes)概率模型和水库要素综合影响法可以作为半定量法对大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江坪河水库坝址地段具有建高坝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但是,库首右岸发育梅坪-曲溪河间地块,其上广布岩溶强烈发育的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深渗漏问题是该坝址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河间地块上岩溶及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规律,运用物深手段,综合地质及水文资料,探讨了河间地块上地下水位分布特点,认为该河间地块上存在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鸿汉  张永祥 《地学前缘》2001,8(1):185-190
从中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环境动力系统特征出发 ,论证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的意义。以济南泉域为例 ,探讨了封闭千佛山断裂 ,开发西郊地下岩溶水库和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以达到保泉供水目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中国北方岩溶区进行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 ,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调节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环境。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在我国发生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震例已有10余座,震级不大,但对库区居民影响较深,个别地方还造成房屋的轻微破坏。本文通过对塌陷型水库地震的特点、岩溶发育的规律、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的岩溶发育阶段与水库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根据岩体性状和空间展布、岩溶水文地质及岩溶管道系统与库水的关系等评价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可能地点及震级上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祯武  洪世兴 《中国岩溶》1998,17(2):97-103
岩溶区的小型水库能否发挥效益,取决于两大因素,即是否存在岩溶渗漏与有没有名符其实的补给水源。本文仅探讨后一因素。文中阐述了岩溶山区小型水库水源类型及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岩溶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幕深与幕长的结构形式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海 《贵州地质》2003,20(4):223-227
防渗帷幕灌浆是处理岩溶地区水库坝基坝肩渗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杜绝深、浅层的复杂的岩溶漏水问题,帷幕设计的合理性及其效果取决于水文地质、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水工建筑物结构之间的帷幕体的搭接形式,布置格局和边界范围。本文根据34处渗漏水库的灌浆实践,提出确定帷幕的深度和长度的原则,并得出了相关曲线和经验公式,对岩溶地区水库的渗漏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有太  戴中华 《江西地质》1995,9(2):149-155
该文介绍了一个用综合电法勘探方法勘查岩溶发育区水库堤坝渗漏通道的实例,采用自电和漏水点充电法,查明了已暴露漏水点渗漏方向;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圈定了横坝贯体的两个低阻带及其平面总体展布方向。这些勘查成果为水库坝体加固堵漏、制订综合治理规划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坪河水库坝址地段具有在高坝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但是,库首右岸发育出圩一曲溪河间地块,其上广布岩溶强烈发育的寒武系一奥陶系戳欧盐岩.岩溶渗漏问是该坝址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河间地块上岩溶及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规律,运用物探手段,综合地质及水文资料,探讨了河间地块上地下水位分布特点,认为该河间地块上存在地下水位高于正常富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秦林 《中国岩溶》1992,11(3):261-266
本文以湖南小排吾水库工程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检查岩溶地基处理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运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检测岩溶地基处理质量,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它为岩溶地基处理质量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河尾水库是云南省文山州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22万人饮水供应任务,长年受到渗漏病害问题困扰。文章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提出小河尾水库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的新认识:泥盆系坡折落组硅质岩和榴江组硅质岩构成南北两侧隔水边界,中间厚约40米的分水岭组灰岩构成渗漏条带,一NE-SW向压扭性逆断层F1构成西侧隔水边界,库水主要向东北侧渗漏。采用大功率充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2种物探方法探测岩溶渗漏管道位置和深度,并实施钻孔验证,综合分析水文地质调查、物探和钻探成果,认为在分水岭组灰岩与上部榴江组硅质岩、下部坡折落组硅质岩岩性接触带附近分别存在强岩溶渗漏带,并分析2处强岩溶渗漏带分布特征、规模和充填性质,为小河尾水库渗漏治理提供依据,为以后岩溶地区类似水库渗漏病害问题调查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方岩溶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我国北方岩治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给出了一个实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预报,对各种不同的建库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岩治区,进行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治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屈昌华 《探矿工程》2007,34(10):60-61
对已建中小型水库坝坝基岩溶管道漏水,一般放空水库查找漏水通道后处理,但存在损失大等问题。通过贵州某中型水库坝基岩溶管道的勘察与堵漏处理,总结了一种在已建中小型水库低水头岩溶管道堵漏处理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损失小、费用低、工期短。  相似文献   

14.
马畔塘水库岩溶渗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洪文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6,15(4):325-334
运用岩溶地下水参流场分析法、地下水化学场分析法、岩溶化岩体压渗系数分析法及岩溶管道水汇流特征分析法等,研究马畔塘水库在防渗处理前后库首地区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岩溶渗漏的发生规律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瀑河水库渗漏造成三个村庄出现地面沉降、开裂与塌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地面塌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岩溶区,水库的主要问题是副坝坝基深部的岩溶渗漏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副坝地段岩溶发育规律和特征,利用地下水渗流场分析岩溶渗漏特征和形式,并用岩溶管道水汇流理论分析和计算渗漏量,从而分析研究岩溶结构体的透水性,为岩溶渗漏分析和防渗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蒙自五里冲水库岩溶及其工程处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康彦仁  张邦仞 《中国岩溶》2002,21(2):120-130
五里冲水库个旧组(T2^cg)灰岩,岩溶极其发育,其中尤以洼地深、峰丛高、溶洞多又大,地下河管道单一较长、岩溶总体发育历史悠久为特点,以更新世以来岩溶最为发育,现今地下河管道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至今。因区域地壳持续抬升,岩溶没有成层发育的规律,但自上向下递减现象明显。工程上五里冲水库是以帷幕高压灌浆技术为主辅以其它多种方法处理溶洞及封堵地下河,利用天然盲谷成库的一座无大坝中型水库。帷幕高压灌浆技术先、便捷、可靠。水库蓄水己达设计水位,发挥了效益。一年可向蒙自县供水8161万m^3,可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2.3万亩,向城市及工业供水1210万m^3,使蒙自水利化程度由37%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水库岩溶渗漏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0,9(3):231-240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10座岩溶水库的14条岩溶渗漏量动态曲线(即渗漏量与库水头关系曲线),初步建立了6种岩溶渗漏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彭宏艳 《中国岩溶》1996,15(4):319-324
岩溶区有不少小型水库是悬托于地下水位之上的,有的甚至建在岩溶洼地上。这些水库之所以能够蓄水或经处理后能够蓄水发挥效益,与天然铺盖——红粘土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分析红粘土性质入手,讨论红粘土在水库防渗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抽水型岩溶地下水库的设想:以广西来宾县小平阳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海  张之淦 《中国岩溶》1996,15(1):140-149
抽水型岩溶地下水库的基本原理是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形成人工疏干漏斗(即地下水库调节库容)以获得需要的水资源量;雨季通过天然回灌,把调节库容重新充满,岩溶平原区水资源天然调节能力差,地下水丰,枯流量变化大,即使开发利用全啊的枯季径流也难以满足灌溉需要。在平原区浅层岩溶带管道多呈网络状发展,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匀,岩溶渗漏问题严重,通过修建地表水库或堵洞成库调节径流,成功率极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