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农用地分等定级中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提出了标准耕作制度的定义 ,探讨了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和确定方法 ,并以黄淮海为例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典型砂姜黑土集中分布对沈丘,项城和商水三县的耕作制度演变过程及农业生产条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作制度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试论持续农业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持续发展,持续性等基本概念出发进而讨论了持续农业与农业持续性的概念和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土壤保护、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基本任务;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降低农业资源的消耗速度,提高其利用率;保护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化;防治农业污染,最后就持续农业的发展与粮食保障体系的建立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鄂西山区耕地面积8640平方公里。区内现行耕作制度,在海拔500—1200米处以一年两熟制为主,海拔1200米以上处是一年一熟制。全区一熟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耕作复种指数180—195%。随着区内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存耕作制度要加以调整:1.加强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调整农业经济结构;2.合理布局作物,优化种植业结构;3.实行科学种田,使耕作制度的变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生态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1,16(2):9-12
本文分析了福建山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和地力水平较低等脆弱性特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山地生态系统脆弱的成因进行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与耕作制度、实施山水田综合治理等生态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根据太湖流域(江苏省境内)不同类型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浓度和当前废水治理技术及接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分析,确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给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单位总氮,总磷允许排放浓度,并分析了本标准与其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实施本标准后的太湖水质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表水环境质量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准绳,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本模型确定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东段北坡农业景观带人地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民  刘宇 《山地学报》2002,20(6):673-679
祁连山东段北坡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突出的多样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并由此形成多样的自然景观带和与之相适应的人地系统。根据气候、地貌等地理要素分异,将研究区分为9个农业景观带。对农业景观带人地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人口压力下的空间分异模式,并对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特征、农业生产经营、耕作制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研究区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不同景观带间平衡发展的协调对策与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四川省冻融侵蚀界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作者和前人相关成果,提出四川省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以GIS技术为支撑,确定出了四川省冻融侵蚀区的范围。接着在综合分析冻融侵蚀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四川省的冻融侵蚀相对分级标准;利用此标准,在GIS软件支持下实现了四川省冻融侵蚀相对分级。运用分级结果对四川省冻融侵蚀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肖生春  刘发民 《中国沙漠》2000,20(Z2):124-128
分析了延津试区在综合开发治理前后耕作制度的演化,依据沙地种植业遵循的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对试区的几类十多种果粮间作、作物多熟种植模式配套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崔书红 《地理研究》1995,14(1):66-71
本文探讨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地退化的特点、分布及其危害,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控制人口增长、改革耕作制度、继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和农业等于热河谷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极限水文干旱历时概率分布的解析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国章 《地理学报》1994,49(5):457-466
本文简要阐述了水文干旱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用解析法(统计法)和实验法(模拟法),对极限水文干旱历时的概率分布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水文干旱的划分标准以及确定水资源系统抗旱年限的方法,同时还提出了“水利干旱”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晋中五大盆地的热量、水量实测数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主要作物农田热量盈亏量和无灌溉条件下的水量盈亏量。为充分合理利用水热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地理学报》2013,68(5):694-707
以河北平原1998-2010 年11 地市的农业统计数据和22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收缩情况及由此引发的耕作制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逐旬有效降水量法,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水分亏缺量,进而估算了该地区因耕作制度变化节省的水资源量。结果表明:① 该时段河北平原11 地市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总面积下降了16.07%,约49.62×104 hm2。京津唐城市群表现最为明显,下降了47.23%;② 冬小麦的降水满足率仅为20%~30%,而春玉米和夏玉米均为50%以上;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所需的灌溉水资源量为400~530 mm,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仅为160~210 mm;③ 该时段河北平原因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而节省的灌溉水资源量约为15.96×108 m3/a,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京津冀三省市供水量的27.8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湖北气候资源的复杂性、过渡性和季节性特点,揭示了它与植物生长、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多种经营发展的关系;同时阐明了湖北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及其具有的水力发电、水上交通运输和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对本省合理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信息专用标准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地理信息领域专用标准进展和列举国土资源信息专用标准构成方式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信息专用标准的制定规则进行研究,确定了国土资源信息专用标准的基础标准构成、专用标准与基础标准的关系、专用标准的一致性要求和一致性测试及专用标准的文档结构,提出了专用标准实施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总体经济较发达,但地区差异较大,还存在较多的欠发达地区,文章根据世界银行的国家和地区分类标准确定欠发达地区,在分析欠发达地区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培育和发展衢州市、丽水市两增长中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强城市经济圈之间的协作等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对小浪底水库下游孟津县扣马河漫滩农业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农业性湿地(稻田、鱼塘和荷塘)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通过优化荷塘的耕作制度,有效地协调了滩区水田和旱地之间的需水矛盾,增加了滩区农作物对氮磷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肥料流失所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所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于是1884年国际地理学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台(旧址)的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那么它是怎样被确定下来的呢?为什么没有选择别的子午线呢?要说清楚还得从古代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