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盖州地区分布早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系,其中大面积为盖县岩组变质岩。变质岩系构造线总体呈NNW—SEE展布,主要构造线方向与岩层总体走向基本一致。辽河群变质年龄为2 000~1 900 Ma.。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初步确状认辽河群变质岩系在吕梁期经历了三幕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幕为伸展机制下顺层剪切变形作用;第二幕为收缩机制下挤压变形作用;第三幕为第二幕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郭洪方 《辽宁地质》1999,16(3):177-187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变质岩系遭受了中线变质作用,经历了三幕变形,它们同是吕梁造山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于1900Ma使辽河群固结硬化为结晶基底。辽河群有三幕变形,但对应的热事件仅有一期,研究表明,变质矿物的结晶时间与变质带密切相关,这一种变质矿物而言,于不同的变质带中不仅首次晶出的时间不同,并且结晶结束的时间也不同,即表明不同的变  相似文献   

3.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两种类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28  
贺高品  叶慧文 《岩石学报》1998,14(2):152-162
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可划归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中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碰撞带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低角闪岩相,它们和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增压作用有密切关系。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堇青石、夕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低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边缘岩浆增生带的逆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高角闪岩相,它们和大量片麻状花岗岩侵位所引起的岩浆增温作用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辽河群和南辽河群、老岭群和集安群不是同一个裂陷槽内的“同时异相”关系或“上下叠置”关系,而是两个变质地体的变质岩系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辽河群区域变质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群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发现:同一造山带内PTt轨迹具有多样性。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碰撞造山带南、北空间上PTt轨迹的逆向性起因于造山带南、北部的结构构造、变形过程和同变形变质花岗岩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就南辽河群和盖县岩组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中深部地壳大面积“辽吉花岗岩”的底垫式侵位及其诱发的沉积盖层顺层滑脱减薄作用,变质作用表现为近等压和小幅度增压而温度快速上升的过程;峰期变质阶段,又因收缩挤压增厚,表现为等温升压过程(盖县岩组)或升温升压过程(南辽河群);最后晚期变质阶段,差异剥蚀引起降温降压(盖县岩组)或近等压降温过程(南辽河群)。对北辽群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盖层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规模向北滑覆增厚作用而及花岗岩浆不发育,仅有正常传导热及放射热,因而△P>△T;峰期变质阶段温、压同时达峰值,之后等温快速降压过程,与构造剥蚀有关;至晚期变质阶段,同盖县岩组一样,经历降温降压过程。通过对比上述北、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陆动力学过程,表明早期大陆动力学过程正好是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从而也决定了它们的PTt轨迹的逆反性。最后,本文提出了辽河群变质的底侵+拆沉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下元古界辽河群的变质相带的划分以及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研究历史悠久.但对有关辽河群变质作用的一些重要问题上看法诸多,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应用P-T-t轨迹理论重新认识这些问题,认为引起辽河群变质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陆碰撞造山带使辽河群俯冲到地下深处;辽河群变质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独特的演化特征;辽河群变质作用与不同规模的构造或不同层次的构造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文飞  田忠华 《岩石学报》2021,37(2):619-635
前寒武纪造山带解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胶-辽-吉造山带作为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之一,是研究前寒武纪造山过程和物质折返的理想场所。本文以辽东半岛辽河群为研究对象,以变质变形为研究手段,系统解析胶-辽-吉造山带的造山及折返过程。含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样品18TZH49)位于造山带核心部分,其岩相学观察和相平衡模拟表明,其峰期和峰后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Sil+Grt+Pl+Bi+Qz+Ilm+Melt和St+Grt+Pl+Bi+Chl+Qz+Ilm,变质温压条件为720~780℃/5.9~6.9kbar和540~565℃/3~4.1kbar,从峰期到峰后记录了一个降温降压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其退变质年龄为1851Ma。结合南、北辽河群其他变泥质岩研究工作,提出造山带北部北辽河群泥质岩经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以典型的巴罗式变质带为特征;造山带南部南辽河群经历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退变质特征明显。从构造角度来说,北辽河群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显示向龙岗基底的运动学特征;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南、北辽河群直立褶皱发育,指示地壳强烈收缩过程;南辽河群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显示向南侧狼林陆块的运动学特征。变质变形及年代学共同指示,辽河群经历1.95~1.90Ga造山作用,构造增厚作用使不同类型岩石相互叠置并发生不同程度变质作用。随后,~1.85Ga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不同变质等级岩片剥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8.
辽河群孔达岩系在辽宁境内分布于营口-草河口复向斜南北两翼,孔达岩系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在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早期递进变质和晚期退变质过程均形成蓝晶石,十字石,石墨等矿产。  相似文献   

9.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0.
辽东古裂谷西段辽河岩群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文  王天武 《世界地质》1996,15(2):8-15,34
在讨论了辽河岩群变质、变形、剩余沉积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及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单位名称系统。提出辽河群1个岩群、3个亚岩群、9个岩组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1.
辽东半岛岩石绝对年龄研究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83个氩法数据和9个铅法数据确定鞍山群和辽河群的变质时期分别为2400和1900百万年。辽东半岛东南端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影响下变质岩系呈现强烈地退变质现象。年龄数据还证实在半岛中部发育有从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早期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2.
对法库地区“辽河群”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新德 《辽宁地质》1997,(3):198-209
经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法库地区原辽河群变质岩系,实际上是由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碎屑岩,碳碳酸盐及变形的花岗岩组成。岩石遭到强烈的再千作用,特别是糜棱岩化作用,并且大部分地层在花岗岩中呈捕虏体存在。经野外宏观,室内微观的综合研究以及邻区对比,认为该地区变质地层具有槽区古生界的普遍特征,尤其虹在原辽河群大石棉组大理岩中采到海百合茎化石。  相似文献   

13.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三忠  刘永江 《岩石学报》1998,14(3):351-365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M1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属进变质阶段,M4为退变阶段。变斑晶在各变质阶段以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本结晶序列周期性地出现,成核具阶段性,生长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具连续性的。变斑晶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行为,如旋转与非旋转性。变斑晶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M2期间垂向递增变质带与D1伸展构造样式密切相关;M3期间侧向递增变质带样式与收缩挤压褶皱样式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辽东-吉南地区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和辽南地体,二者之间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接。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不同变质地体内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地层系统及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沉积环境、变质作用类型及pTt轨迹、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在早元古代时期形成于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两个变质地体最晚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 M1 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 属进变质阶段,M4 为退变阶段.变斑晶在各变质阶段以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本结晶序列周期性地出现,成核具阶段性,生长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具连续性的.变斑晶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行为,如旋转与非旋转性.变斑晶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M2 期间垂向递增变质带与 D1 伸展构造样式密切相关;M3 期间侧向递增变质带样式与收缩挤压褶皱样式一致.  相似文献   

17.
辽河(岩)群在辽宁省为十分重要的地层,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还存在诸多有争议的问题,变形期次就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辽河(岩)群中最主要的构造形迹就是东西向展布的区域上透入性面理,它是纵向置换作用形成的,在微观上残留了较多置换过程的痕迹.从辽河(岩)群的的原岩建造来看,它至少经历了类似"大西洋阶段"和"太平洋阶段",不会是夭亡的裂谷.通过全方位构造解析认为,洋盆闭合挤压造山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在这一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构造形迹皆属同一期构造,即辽河(岩)群可归纳为一期构造.  相似文献   

18.
田忠华  刘利双  董永胜 《岩石学报》2017,33(9):2758-2774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中胶-辽-吉构造带在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岩浆事件。前人工作中,对于辽河群早期构造事件(D_1)的形成背景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针对辽河群第一期变形(D_1)中产生的各种构造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工作。D_1中构造要素主要包括了透入性面理S_1、褶皱F_1及其剪切带SZ_1。其中变泥质岩透入性S1面理劈理域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定向排列组成,矿物组合显示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F_1褶皱包含了紧闭褶皱、倒转褶皱、鞘褶皱和平卧褶皱等。与D_1相关构造要素的几何学及其运动学特征都指示了D_1形成于挤压环境的动力学背景。此外,研究区辽河群内不仅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倒转地层,还可见与第一期构造事件(D_1)相关的逆冲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同样指示了D_1形成于挤压环境。结合区域上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资料,本研究认为:(1)南、北辽河群中泥质岩及其基性岩都经历了顺时针的P-T-t演化轨迹,M_2变质级别达到了中压环境,过程与地壳的挤压增厚相关,而不是与裂谷过程的低压变质作用相关;(2)花岗岩和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显示了胶-辽-吉构造带中段古元古代经历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综上,辽河群早期构造事件(D_1)受到俯冲挤压的影响,形成于俯冲(造山)背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发育地区,也是高级变质地层发育地区。多年来,对该区早产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组成和划分一直存在着争议。近几年来,作者以相同或相似的岩性组合为基本填图单位,以变形变质作用特征的研究为主线,结合岩浆活动作用,原岩建造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6幅、: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出自该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古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和古元古代美岱召岩群3个岩群,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岩组。其中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均遭受了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条件下的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并相互参差交错地工生在一起。详细地构造解析结果表明,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均遭受到一期下地壳麻粒岩相环境下的近水平剪切变形和高角闪岩相条件下的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改造。早期近水平剪切导致乌拉山岩群的各个地层单元以透镜状岩片叠置于兴和岩群之上,后期纵向构造置换作用导致兴和岩群和乌拉山岩群的不同地层单元沿现存叶理相互穿插,造成以现存叶理为标志的“假互层”或“假夹层”。美岱召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沉积岩系,仅遭受绿片岩相变质,变形特征也不同于乌拉山岩群,其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由乌拉山岩群,兴和岩群及侵入其中变质深成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之上。  相似文献   

20.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古元古代兴地塔格群经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其原岩位于沉积环境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中.后期经三期叠加变质和四期变形,变质和变形强度具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总趋势,且两者变化在时空上基本吻合.通过对该群变质变形作用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初步建立了兴地塔格群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