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缘遗迹对重建一定区域和时间段的气候状况以及划定多年冻土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清水河中上游(36°22′5″N~36°25′53″N)发现末次冰期最盛期冰缘遗迹群,包括古冰楔和融冻褶皱。其中,在唐堡村剖面发现有4处古冰楔,其形态呈楔形,上宽下窄;楔壁不平直,楔体周围地层中发育垮塌前形成的裂隙;楔体中充填有周围地层碎块和棕红色粉砂。在三岔河村剖面发现有两层连续的融冻褶皱,褶皱轴面倾向产状杂乱,无统一指向;褶皱轴部无明显加厚或减薄,翼部未发生层间滑动,褶皱层顶部未发育截切现象;层间褶皱未发育层间逆冲或正断裂。根据光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结果,古冰楔形成于14.06~11.45 ka B.P.,融冻褶皱形成于13 500~11 570 a B.P.。受新仙女木事件影响,清水河流域在末次冰期最盛期发育大面积多年冻土,分布范围至少到达36°22′5″N以南。末次冰期中国北方中纬度约20 ka以来冻土南界西段可以向南推移至少约52′(径向上距离约97 km)。这一发现为末次冰期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的划分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剖面位于洛川源北部的富县县城东郊。剖面由第一层古土壤(S_1)、马兰黄土(L_1)和全新世古土壤(S_0)组成。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层中孢粉非常丰富,为恢复古植被与古气候提供了可靠依据。S_1的植被是以榛、菊、蒿为主的疏林草原,有亚热带树种出现,反映了末次冰期的温湿气候。L_1时主要为菊、蒿干草原,气候冷干,其间有四次乔木增多期,反映了末次间冰期中有四次间冰阶的相对温湿气候波动。近代耕土中为以松、藜、中华卷柏为主的森林草原,反映了全新世某个时期比较温凉干旱的气候。  相似文献   

3.
对右江盆地二叠纪末腕足类和介形虫的全球古地理分布以及其他海相无脊椎动物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该盆地多个门类生物和华南其他地区(尤其是扬子海盆)存在明显差异。腕足类和介形虫有一部分为凉水分子或古冷水圈分子,具有冷水与暖水分子混生的特征;放射虫具有远洋生物组合的特征;双壳类含大量土著种。这些特征表明:二叠纪末,右江盆地水体相当深,为半深海-深海环境,水温较凉,适合于凉水分子生存;右江盆地和扬子西缘的古特提斯洋连通,是古特提斯洋伸向华南盆地的边缘盆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洛川黄土地层中采样和测定,绘制出了黄土地层δ~(13)C变化曲线。将之与美、欧、深海、极冰等多种气候曲线做对比,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极敏感的代用性气候指标,而且它对湿度反应最为灵敏。配合过去所研究过的用全铁含量来反映温度变化的作法,使我们在把δ~(13)C曲线转换成直接气候指标方面更向前趋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巴颜喀拉山“瑰宝”、青海“香格里拉”的年保玉则,雄居青、甘、川三省交界群山之首,镶嵌在青海省久治县西南40km的典型高原大  相似文献   

6.
在十万大山盆地北缘的中小型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轮藻类植物化石.共计2个属,7个种,2个未定种.文章根据轮藻组成特征,讨论了这些中小盆地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早中侏罗世,为十万大山盆地侏罗纪红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
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
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
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钱塘江深切谷的论述对末次冰期深切谷的恢复主要依据下列证据进行:(1)谷底为侵蚀不整合面,为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河流侵蚀切割所致;(2)谷内为异常厚的河流沉积物所充填,是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形成,其中河漫滩沉积年代约14000~7500a以前;(3)深切谷之上被海相地层覆盖。超浅层生物气田分布在深切谷内,当今河流及全新世晚期河口湾与末次冰期深切谷既有区别又有继承性,其流域是浅层生物气藏分布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成都盆地位于长江上游二级阶梯向一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并且广布第四纪红土沉积。为研究成都盆地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对胜利剖面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胜利剖面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蛭石、蒙脱石以及少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和高岭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根据黏土矿物组合含量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成都盆地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先后经历了湿热-温凉-温湿-干冷2个周期性的气候旋回,黏土矿物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与土壤沉积物的CIA指数共同揭示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有逐渐干冷的趋势,这与全球性的第四纪气候尤其是中国区域内的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
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
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
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
件。   相似文献   

11.
以琼东南盆地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从岩相、地震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这一重要深水储层类型,并与正常陆架三角洲、浅海砂坝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 究 表 明:琼 东 南 盆 地北部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岩性由浅灰色细砂岩-灰白色钙质细砂岩组成了多个反旋回序列,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前积特征,整体位于陆架边缘附近,明显区别于浅海砂坝和陆架三角洲;通过壁心储层物性分析,陆架边缘三角洲河口坝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单储厚度大、砂岩粒度粗,储 层 物 性 较 好,鉴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有望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又一主要靶区,并对其他深水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以来,我队开展了1:20万莱阳幅区域地质测量的修测工作。为了配合野外的地质工作,我组对莱阳盆地莱阳组的各门类化石进行了采集。在莱阳县团旺镇团旺村西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它们产于莱阳组的中上部黄绿、灰绿色砂质页岩中。所采鱼化石保存较好的不多,经笔者初步鉴定,多数为狼鳍鱼(Lycoptera),主要是中华狼鳍鱼(Lycoptera sinensis),但是还有一块鱼化石为中华弓鳍鱼属(Sinamia)。这种鱼化石在本区是首次发现。这一新的发现,丰富了本地区的鱼化石种类,同时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新的补充,有助于对这类鱼化石的进一步研究,而且还为我国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张厂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中古城、王集两大鼻状构造翼部。其核桃园组三段滩坝砂是在北部缓坡这一单斜走
向不断变迁背景下,浅水沉积砂体受到波浪与湖流的改造,在其前缘或侧翼再次沉积而成。通过对张厂地区岩心观察,结合粒度、
测井等资料,得出坝砂、滩砂在沉积特征、微相类型存在明显区别。根据坝砂、滩砂多聚集发育特点,总结其不同时期的分布特征
并最终建立了该地区滩坝砂沉积模式图。勘探实践表明:滩坝砂是一种物性好、易于成藏的储集体,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 引 流 岩 相:①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②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③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④具平行层理细砂岩;⑤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院区调队三分队在进行徐家店幅1/5万区调时,首次发现了上震旦统的底砾岩组合。该底砾岩组合不整合于下伏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地层之上。。 底砾岩组合出露于陕西省商南县水沟乡—耀岭河乡地区及青山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北缘北部与中秦岭造山带的毗邻地区。  相似文献   

16.
泉华彩池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发现不仅对进一步研究三江源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极大地丰富高原旅游资源,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独山在河南省确山县东南13公里,出露有可供工业利用的灰岩,因过去缺乏古生物依据,对地层归属,有奥陶系和寒武系两种不同意见。独山是在大面积第四系之中的岩石露头,是认识地层区所在的良好窗口,所以受到  相似文献   

18.
思泰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段,对剖析华南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思泰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时限为(445±1)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其铝饱和指数为0.95~1.99,属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岩石具有中等偏高的Mg#值(0.43~0.51)。锆石的εHf(t)值主要集中在0.39~5.84之间,其一阶段模式年龄为1 181~855 Ma,暗示其源区主要为中-新元古代岩石圈地幔。综合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思泰岩体是在陆内碰撞造山期后伴随岩石圈局部伸展-减薄,软流圈高温地幔物质上涌,从而导致中-新元古代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随后岩浆发生上升侵位固结成岩,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受到少量的地壳物质的混染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凌云县下甲水晶砂矿中民采发现砂金进行介绍,分析研究了当地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砂金与水晶砂矿来源一样,其母体都是含晶石英-方解石脉,属于岩溶型水晶-砂金矿.此发现对寻找广西砂金矿,拓宽金矿资源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