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1982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地区进行的第二次中美地磁合作观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合作协议,美方约翰斯通(M.Johnston)博士、米勒(R.Mueller)先生和赫里奥特(J.Herriot)先生等三人于1980年9月29日至10月30日,先后在中美协议中的滇西和京津两个试验场,首次与中国同行合作开展了野外地磁观测与大地测距,获得了中美合作的第一批观测资料;还与中国科技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北京地震与地磁传输台网,云南省地震局的图书馆,高压实验室、昆明与楚雄地震台,下关中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我国定点形变类观测仪器已运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然而,由于这些仪器灵敏度高、观测频带宽,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记录复杂,资料解释困难。此外,对于不同测点,由于仪器本身和周边环境的差异,通常难以进行观测记录的直接比较,更难综合提供区域形变场的整体特征(欧阳祖熙,2011)。目前,一些常规处理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单个测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引言从地心至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统称为地磁场,它能够灵敏地反映上至太阳,磁层,电离层,下至地球内部乃至地核的电磁信息及其变化的物理过程。因此,对地磁场的观测是进行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基础。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的里程碑。在太阳活动的直接影响下,经常引起磁扰等各种大气扰动,严重影响着高空和地面上的技术系统,同时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而,监测、预报“空间天气”已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攻坚目标。地磁观测对航天、航空、导航、通讯、矿产资源调查、供电、输油及地震…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地磁台链观测在极光带电集流、赤道电集流、中低纬度大尺度电流体系、太阳风-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能量耦合、高-中-低纬的扰动传输、磁层中磁流体波的传播、主磁常荚期变化等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地磁台链观测在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中的物理基础和研究现状,着重回顾了IMS 期间6个高纬子午台链的观测研究,总结了中国地磁台链研究的初步结果.中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经纬度展布提供了建立全球唯一的闭合子午圈台链的可能性.中国台链向北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磁台相连,一直延伸到北极光带,向南与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台站相连直达南极区中山站,通过南极与对面子午线上的长城站相连,并与南美、北美台站构成一条闭合的子午圈台链.可以预料,这条台链的观测资料将为地磁与高空物理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对研究日地整体行为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北京(白家疃)地磁台(以下简称北京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建立的永久性标准地磁台之一,它创建于1953年,1957年正式投入观测工作。三十余年来,北京台已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磁变化记录,到目前为止,《地磁观测报告》已出版28卷(1984年),截止1986年底,已记录到五级以上的磁暴585个。这些资料,在地球物理、高空物理、地震预报、无线电通讯以及高等院校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经上级批准,1979年起地磁资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1979年以来,北京台每年参加由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地震、地磁质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与实践高祥真,黄建明,王文德(中国新疆830017乌鲁木齐地震台)豆前言乌鲁木齐台属国家1类地磁台,它始建于1965年,1970年正式投入观测。2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成都地磁台的仪器配置、误差来源、资料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质量稳定,资料连续可靠。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能够正确反映成都地区地磁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经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批准同意,由全国地磁基本台网牵头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地磁组举办的地磁资料与应用培训班,于1992年9月15—21日在江西省地震局九江培训中心顺利举行。参加本届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Ⅰ、Ⅱ类地磁基本台、部分地磁区域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各省局(办)监测预报部门、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总人数达52名,其中81.8%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10.
地磁观测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二十多年来,地磁观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标志是一批新仪器的出现和一批自动化地磁台站系统的投入运行。新仪器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化、数字化为特征,其典型代表有质子旋进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光泵磁力仪和超导磁力仪。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计算用数据量的增大,又由于磁变仪所固有的一些缺点,特别是光记录手工量算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对地磁数据数字化的要求也提出来了。在计算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加拿大的自动化地磁台站系统(AMOS)和日本的柿冈自动化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地磁急变(jerk)是起源于地球外核并在导电地幔过滤效应后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一种地磁现象,其反映了地核内部某些动力学过程.Jerks在空间范围上既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中国地区地磁台能否检测到2014年jerk?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中国大陆10个地磁台的磁静日月均值和CHAOS-6全球磁场模型,分析了X、Y和Z分量2008—2018年期间的长期变化,估算了2014年前、后的长期加速度值,确定了2014年地磁jerk的时间和强度.研究表明中国地磁台Y分量的长期变化为"Λ"型,Z分量存在明显的"V"型,具有典型的jerk特点.Y分量jerk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14年6月,比非洲大陆的Algeria TAM台和南美洲French Guiana KOU台时间滞后大约4个月.这暗示着产生jerks的地核流体波动的时序特点.中国西部和东北部地磁台的长期变化形态有明显的差别,主要由非偶极磁场引起.CHAOS-6模型与地面台站的长期变化形态并非始终一致.本文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长期变化的时间演变和地理分布,并为深入探讨jerks的地核起源和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观测约束.  相似文献   

12.
地磁急变(jerk)是起源于地球外核并在导电地幔过滤效应后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一种地磁现象,其反映了地核内部某些动力学过程.Jerks在空间范围上既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中国地区地磁台能否检测到2014年jerk?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中国大陆10个地磁台的磁静日月均值和CHAOS-6全球磁场模型,分析了X、Y和Z分量2008—2018年期间的长期变化,估算了2014年前、后的长期加速度值,确定了2014年地磁jerk的时间和强度.研究表明中国地磁台Y分量的长期变化为"Λ"型,Z分量存在明显的"V"型,具有典型的jerk特点.Y分量jerk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14年6月,比非洲大陆的Algeria TAM台和南美洲French Guiana KOU台时间滞后大约4个月.这暗示着产生jerks的地核流体波动的时序特点.中国西部和东北部地磁台的长期变化形态有明显的差别,主要由非偶极磁场引起.CHAOS-6模型与地面台站的长期变化形态并非始终一致.本文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长期变化的时间演变和地理分布,并为深入探讨jerks的地核起源和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观测约束.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尽早把我国的地震数据库建立起来,更有效地开展地震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基础地震学和应用地震学中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工业关系的一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出版了一套“地震学磁观测与研究丛书”,现已出版六个分册:①现代代震台网观测技术,每册定价5.60元;②计算机高级语言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定价5.60元③缩微技术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④地震学中的射线方法;⑤震相与地球内部结构;⑥震级与震源程序参数测定,定价3.75元.  相似文献   

15.
<正>向您推荐综合性学术期刊欢迎订阅2016年利用观测技术掌握信息资源推动工作进展扩大研究领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  相似文献   

16.
正向您推荐综合性学术期刊欢迎订阅2015年利用观测技术掌握信息资源推动工作进展扩大研究领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和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5):F0004-F0004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的专业科技刊物,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地磁观测分析、解释、资料汇编,仪器设备、观测操作、技术革新和专题研究方面的报告、总结和论文,亦刊登对地震地磁工作有指导意义或有参考价值的设想建议等.该刊读者对象主要是直接从事国际地震地磁资料交换的观测、分析、资料汇编与解释的广大科技人员和从事地球物理专业、从事观测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20.
段青 《四川地震》2004,(1):9-16
着重介绍了1971~2001年四川省地壳形变监测工作的发展过程、网点监测能力和研究方向。文章力求全面系统地概括沿“三河一山”地震断裂带布设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监测方法以及分析预报和课题研究成果,间或概略介绍了与专业有关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