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研究湖南洞庭湖地区水稻土中Pb、Cd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d、Pb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明显降低Cd和Pb的离子态和可交换态含量。(2)随着粘粒含量增加,Pb和Cd离子可交换态占全量的比值略有增加,这说明粘粒表面吸附的Pb和Cd容易进入植物体中,对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危害的组分。(3)Cd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Cd的离子交换态比例上升,可直接导致农作物中Cd含量增加,防止土壤酸化是控制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有效途径;Pb的离子交换态与全量的比值与pH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Pb污染严重的土壤,保持土壤p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防止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可以降低Pb危害。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等是控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讷河市土壤-作物系统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集黑龙江省讷河市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627组,深层(150~200 cm)样品415组.对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Se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以及Se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39×10-6,低于全国和世界土壤平均值,高于黑龙江省和东北平原平均值,表层土壤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地面积达84.21%;2)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有一定差异,黑土、黑钙土、草甸土Se含量高于暗棕壤、沼泽土和新积土;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表现为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高于林地、草地和水利用地,反映出与人类活动强度关系密切;4)在土壤剖面中Se含量随深度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5)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元素平均含量0.035×10-6,呈低Se特征,可依靠农业科技开发富硒产品,提高粮食质量.  相似文献   

3.
江西信丰油山地区土壤硒及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江西信丰油山地区绿色富硒土壤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指导当地耕种,提高农作物质量,通过在油山地区采集1 277件表层土壤样,选取典型土壤横向和纵向剖面,研究该区土壤Se及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油山地区绿色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西部震旦系;横向上,沿河水流动方向,土壤中的Se、As、Cr、Ni和Cu含量逐渐降低,Se与As、Cr、Ni、Cu呈显著正相关;垂向上,土壤中的Se与重金属元素在地表富集,Se仅与As呈显著正相关;土壤Se与重金属元素来源于震旦纪坝里组黑色碳质板岩,随水共同迁移,富集于母岩近区及河流汇集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和研究了安徽省宣城市南部地区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重金属异常来源。调查发现地质背景是土壤元素含量的主控因素,调查区表、深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沉积环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一致性,重金属高含量成土母岩(荷塘组、皮园村组、蓝田组等地层)是土壤重金属元素高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矿山开采、大气干湿沉降也是土壤重金属高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土壤中Pb、Hg、Cd、Cr元素具有大气干湿沉降的输入来源。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主要影响指标为Cd,土壤Cd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样品比例为2.56%,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结合农作物调查发现在土壤Cd高异常区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铁岭地区主要作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铁岭地区主要作物水稻及玉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重金属元素尤其是相关关系密切的铅、锌、镉、铬等元素,分布规律有很大相同之处,高含量数据点均围绕区内的柴河铅锌矿及其下游污染严重地区分布.进一步对柴河铅锌矿与铁岭地区背景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水稻及玉米的分布特征与其背景环境有很大相关性,即土壤、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水稻及玉米中重金属含量亦较高;水稻玉米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长江武汉段冲积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江全流域的重金属元素镉异常带引发了人们对沿长江流域城市的镉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的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武汉为研究区,对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和以BCR法分步提取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等4种形态的分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同时,配套分析了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以便了解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铅、铜、镍元素含量接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指标,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满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环境标准;铬元素含量较低,接近其背景值。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分量随着采样点位置距离武汉钢铁厂越近而增大,显示重金属污染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工业生产造成的。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存在积累效应,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对应深层的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镉和铅分量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这些土壤中种植的蔬菜中,重金属元素镉含量普遍明显超标,部分蔬菜中铅元素含量超标,铜、镍、铬元素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7.
姜湖贡米是山东省名优特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全面采集该区土壤-作物系统样品,研究Pb、Cd、Hg、As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分布及累积特征。发现:(1)表层土壤及根系土、籽粒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相应限量标准值,土壤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风险低;(2)根系土相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发生了一定的富集,根系土重金属富集因子表明,As、Pb与自然成土过程有关,Hg、Cd可能受到人为来源影响;(3)水稻和小麦籽粒中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存在Cd>Hg>As>Pb的规律,茎叶中存在Cd>Hg>As、Pb的规律,表明水稻和小麦对Cd、Hg的累积程度高于As、Pb;(4)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由根系土-茎叶-籽实递减,Pb、As、Hg的分异明显,而Cd在水稻和小麦不同部分间生物富集系数波动较大。此外,水稻和小麦重金属富集系数与部分根系土组份的相关性表明,土壤肥力的提升可能会促进水稻和小麦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王学松  秦勇 《地球化学》2007,36(1):98-102
城市土壤指示了城市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为了更好地评价人为因素对城市土壤的影响强度,确定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是十分必要的.以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Pb、Cu、Zn、V、Se和Ti等重金属为例,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图区分了不同元素的来源,其中Ti和V主要来自土壤母质的分化,而Pb、Cu、Zn和Se等的来源则比较复杂,表现为受人为因素作用强烈.这些结果与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获得的结果一致.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图获得了Pb、Cu、Zn、V、Se和Ti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四大平原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浙江 杭州 310005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地球物球地球化学勘查院先后在杭嘉湖平原区、宁绍平原区、温黄平原区、金衢盆地等四大块平原区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定量分析数据,编绘了各类相关图件及说明书。将数以万计的分析数据,经技术处理,最终取得了全省土壤中元素背景含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开展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对保障土地安全利用、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延庆区2 354件表层土样及44件深层土样,测试分析了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V、Zn及Sc等含量。采用空间分布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与受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解析了土壤重金属潜在来源,并计算了不同来源对土壤重金属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V、Cr、Ni、As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Cd、Zn、Pb含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人为活动对该3种元素影响较大,而Hg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影响。深层土壤中Hg元素在居民区含量较高,而其余元素均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基线是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重要参数.在采集和测试自贡市龙潭镇内168个表层土壤样品的基础上,采用了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内重金属元素As、Cd、Cr、Pb、Hg、Cu、Ni、Zn的地球化学基线.在此基础上,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方法评价了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区内各重金属元素基线值为As(3.86 μg/g)、Cd(0.183μg/g)、Cr(66.41 μg/g)、Pb(28.19 μg/g)、Hg(0.037 μg/g)、Cu( 23.1 μg/g)、Ni(24.5 μg/g)、Zn(62μg/g);研究区内Cd和Hg的污染较突出,各重金属元素的地质累积指数排序为:Cd>H g>Zn>Cu>As>Cr>Ni>Pb.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张掖-永昌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以Cd、As、Cr、Ni污染为主,工业废水、厂矿企业、人类活动及大气降尘是研究区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从土壤污染程度综合评价图来看,全区土壤一级质量区占总面积的1.87%,二级质量区占总面积的87.13%,三级质量区占9.92%,四级质量区占1.09%。从土壤污染现状来看,重金属土壤以一、二级为主,说明研究区土壤总体质量较好。从土壤Cd、As、Cr、Ni相态分析结果看,各元素多以残渣态为主,但Cd的离子结合态和水溶态占总量的5%左右,是极其危险的,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贵阳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贵阳市62个代表性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态.结果表明,贵阳城市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Cr、Cu、Pb、Zn和Cd)的含量较高,且变化较大.表层土壤中Cr、Cu、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可氧化态形式存在.Cd可还原态含量高达47.5%,残渣态含量最低,说明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张哲寰  赵君  宋运红  贺鹏飞  魏明辉 《地质与资源》2020,29(6):585-591, 555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我国克山病区.通过分析土壤表层(0~20 cm)样品809件,深层(150~200 cm)样品205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Se的含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表层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49×10-6,低于全国平均值,高于世界、和东北平原黑龙江省土壤平均值,土壤表层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壤面积达93.95%;土壤深层Se含量平均为0.167×10-6,明显低于土壤表层,Se含量不足或缺Se土壤面积占62.62%;不同类型土壤表层Se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暗棕壤,深层Se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黑钙土,与土壤表层高低顺序相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显示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较高,林地和水利用地含量较低,反映Se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含量平均为0.033×10-6,呈低Se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某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成都市蔬菜基地蔬菜中Cd、Pb、Zn、Cu、Hg、As的含量和相应的土壤中Cu、Zn、Pb、Cd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蔬菜中Cd、Zn、Cu、Hg主要来自土壤,Pb、As主要来自大气降尘。温室种植能有效地避免蔬菜Pb、As的污染。温室无土栽培应注液培养基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免导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菜地土壤和蔬菜中几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庆市不同区县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区县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聚类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但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区域分布规律明显,说明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受大气影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同地点土壤和莴笋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蔬菜莴笋重金属同土壤关系不大。不同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但远郊区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较小,可能与远郊区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际是土壤或滨岸沉积物中受植物根系及其生长活动影响的微域环境 ,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影响了重金属在根际环境中的分布、累积和生物有效性。从重金属在根际环境的分布与累积、地球化学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重金属根际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温度、Eh和溶解氧、p H、根系分泌物、微生物 )、重金属根际吸收、富集、排斥和固定过程的调控、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和培养 6个方面概述了近 1 0年来国内外在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宝山区粮田土壤六种重金属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及范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污染源及土壤类型存在一定的关系。本区土壤中的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我区粮田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但个别地区的淞南、吴淞、葑塘等乡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