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距今25~24Ma,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Ma,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2.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 层序清楚, 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 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 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 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 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 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 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 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 不应重复建组, 建议合并, 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 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 化石的新发现, 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 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井儿洼孔岩心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隆瑞  朱关祥 《地质学报》2000,74(2):108-115
通过对阳原盆地中井儿洼孔(深200,6m)河湖相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地磁等的研 究,将第四系河湖相层新命名为阳原群,进一步划分3个组,即下更新统8泥河湾组(深200.6~107.8m,未见底),由褐灰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渡口组(深107.8~20.6m)由灰、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 质粘土和粉砂组成,内含12段纹层,可作为标志层,底界年龄约1000Ka;中一上更新  相似文献   

4.
利用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孢粉、粒度、碳酸盐含量、介形类壳体的δ18O及δ13C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对泥河湾盆地47~25kaBP期间的古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7~39kaBP期间,植被生长稀疏,降水较少,气候冷干。39~30kaBP期间,森林植被发育,入湖的粗颗粒物质增多,表明降水较多。同时介形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碳酸盐含量的显著增高,以及介形类壳体δ18O和δ13C相对偏负,说明当时湖水的水热组合适宜,气候总体暖湿。自30kaBP开始,气候逐步恶化;25kaBP左右,井儿洼剖面沉积中断,气候转为冷干。总体而言,39~30kaBP期间,泥河湾盆地的气候暖湿,其暖湿的气候特征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河湖相层岩石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儿沟剖面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销营郝家台南侧,主要出露晚新生代泥河湾河湖相层——阳原群,总厚129.25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将剖面地层划分为122层。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第四纪河湖相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组,即泥河湾组、钱家沙洼组和郝家台组。剖面下部河流相含砾中粗砂层至中部河流相砂砾层之间的湖相灰绿、灰黄色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称泥河湾组;剖面中部厚层河流相砂砾、粉细砂夹粘土质粉砂层称钱家沙洼组;剖面中部河流相地层之上的滨浅湖相灰黑、浅灰绿、灰黄、浅红色粘土质粉砂层称郝家台组。第四纪时期古湖经历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河流相→滨浅湖相至湖泊消失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泥河湾盆地新建的建阶剖面。剖面总厚度为151.45m,顶部的年龄约0.019Ma,深33.55m处为B/M界线,深123m处为M/G界线,剖面底的年龄约3.3Ma。划分为马兰组、郝家台组、泥河湾组和蔚县组。深45.65-122.65m间归泥河湾组,厚77m,泥河湾组以黄色调砂、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夹有灰绿色黏土,属河湖相沉积环境。泥河湾组底界确定的标志:底部出露较厚的砂层,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与下伏湖沼相蔚县组呈整合接触;底界接近M/G界线,在M/G界线之上0.35m处;底界之下挖掘到早于2.6Ma的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瓣鳃类化石。泥河湾组底界确定为2.6Ma。  相似文献   

7.
试论早期人类占据河湾盆地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祥 《地球学报》2002,23(3):249-254
随着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越来越多,何时人类开始成为泥河湾盆地的主人已逐渐成为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以及第四纪地质学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目前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学证据,结合新生代环境研究的进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早期人类对温带泥河湾地区的占据可能是旧大陆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发生在中国地区的一例,其时间可能发生在早更新世末期气候转型期间,具体时间为1.2-1.0MaBP左右。  相似文献   

8.
从泥河湾层花粉分析谈南沟冷期等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下限问题是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故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分布在大同、阳原等盆地的泥河湾层,沉积厚,又有玄武岩穿插其间,剖面出露和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并有人类化石与石器,是罕见的第四纪典型剖面。近年来,我们对该区泥河湾层进行了花粉分析,现就其古植被、古气候和地层等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牛圈沟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岑家湾台地的北缘,化石埋藏在泥河湾组的河湖相堆积中,年代约1.4 Ma。2016年,在面积约2 m2的化石透镜体内出土了123件哺乳动物化石。牛圈沟动物群的成员有:犬科未定种、猛犸象属未定种、马属未定种、泥河湾披毛犀、布氏真枝角鹿、中国羚羊、麝牛族未定种和古中华野牛,其中马属动物为优势类群。形态学研究显示,牛圈沟的真马体型中等、肢骨纤细,未见于泥河湾动物群(狭义);真枝角鹿与麋鹿下颌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颊齿较宽;另外,在泥河湾盆地首次发现了带完整颊齿列的麝牛族下颌骨。埋藏学分析表明,骨骼风化程度极浅,可能形成于同一次死亡事件;食肉动物消费和水流搬运是主要的埋藏因素,并由此导致了骨骼部位的保存偏差。牛圈沟地点的发现丰富了岑家湾台地的早更新世生物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0.
磨石山火山盆地位于宾县-伊春-甘欣(俄)火山岩型铀钼成矿带中部,为白垩纪中-小型火山盆地.盆地北部的滚子沟地区新发现一铀矿化异常区,矿化异常区内存在一条铀异常带及两处铀异常高值点.在综合该异常区地质和矿化特征基础上,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等地质特征,通过对滚子沟地区铀异常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异常区内赋矿岩性为早白垩世宁远村组碎裂流纹岩,主体受到北北东向断裂控制,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赤铁矿化,具明显分带性.与区域产铀火山盆地对比分析显示,磨石山火山盆地具有更优越的成矿前景.可依据滚子沟地段归纳的铀矿化特征,在火山盆地内进行铀矿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