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岸带DEM数据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海岸带地形数据修测,对海图、陆图等多种源数据进行融合。经过坐标转换、加密抽稀、数据融合、拼接载切等技术过程,形成了海岸带DEM数据。重点研究了海岸带DEM融合的流程、步骤和算法,为海岸带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牛冲 《海洋测绘》2021,(6):36-39
为了探究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real time kinematic,CORS-RTK)无验潮技术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精度问题,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主测线与检查线交叉点误差以及有验潮和无验潮重合点误差两种方式,对基于CORS-RTK无验潮的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RS-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获取的测深点数据不符值比例为2.82%,说明CORS-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无验潮与验潮站相比,高程互差波动在-0.12~0.32m之间,平均值为0.11m,且偏差在0.2m以内的测深点占总样本的93.40%,说明有验潮与无验潮两种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CORS-RTK无验潮技术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及其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地形测量是海道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学科技术的融合,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完成海岸带地形测量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海岸带的基本定义、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的必要性、基本方法步骤等,并针对开展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洋测绘垂直基准的建立与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海洋测绘采用的多个基准面的复杂进程中,垂直基准的建立与实现已开始初露端倪并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海洋测量垂直基准的现状、垂直基准面间的关系、海岸带地形测量与水深测量基准面转换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海岸带地形图和水深图的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海岸带地形变化迅速、测量困难等现实问题,首先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海空地一体海岸带机动测量方案,并根据海岸带地形测量的不同需求设计了适应作业的测量平台、作业模式及主要功能,为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快速更新与应急保障提供了应用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在海洋测绘领域发展迅速。该技术主要通过对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激光扫描系统、定位定姿系统等设备的集成,实现水上水下一体化无缝测量。以舟山册子岛区域为例,利用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成功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无缝测量,并完成了水深及地形成果整合,阐明该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探讨了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在海岸带地质调查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常规测量手段在潮间带滩涂区域测量作业中存在许多困难,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平台,搭载激光测距传感器、RTK GPS等设备进行空中三维地形数据采集,通过校验场人工测量结果比对,测量结果满足海域地形测量技术要求.本研究选择大潮期低潮时段,采用该平台获得了兴化湾附近多个海湾25 km~2的滩涂地形数据和现场照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成图,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我国广阔的海岸带区域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前言     
海洋测绘主要包括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以及航海图、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等的编制。我国以往开展的海洋测绘主要是海道测量,施测范围有限,所编制的航海图主要是为海上作战、训练及交通运输等活动提供安全航行保证。近年米,随着我国海岸带及浅海调查工作的深入进行,随着海  相似文献   

9.
船载多传感器综合测量系统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仪、GNSS、IMU、传感器稳定平台等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同步获取水上水下地形,在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测量瞬时数据量大,系统点云实时显示是采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地控制时间同步的前提下,优化数据融合效率,采用VTK(visualization toolkit)技术实现了海岸线上下一体化点云实时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现场决策支持能力,最终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航磁测量是现今海洋磁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之一,可解决在海岛礁、海岸带以及冰面覆盖海域等复杂海区中实施高精度、高分辨率磁测的技术问题.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磁测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两次飞行测量试验,并对航磁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精度评估,得到如下结果:自主研发的航磁系统具有动态噪声小,噪声水平为31.46±22.11 ...  相似文献   

11.
从地图符号的本质和特征入手,根据具体应用把海岸带地形图符号进行分类和数据分层。最后,利用组件技术,设计完成了符合最新海岸带地形图图式标准的海岸带地形图符号库。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岸带的定义,说明其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及要求。分析了无人机航测系统中数码相机的检校内容,参照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和无人机航测外业实践,探讨了无人机进行海岸带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对海岸带区域开展无人机航测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靓 《海洋测绘》2018,(4):16-21
为满足海岸地形测量对光学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应用需求,总结分析了我国光学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海岸地形测量应用现状,比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应用研究方向差异,指出该领域在硬件平台、处理软件和专业应用等方面的巨大进展,总结了光学高分遥感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光学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海岸带测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激光雷达在滩涂海岸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集激光测距、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于一身的崭新技术,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的三维坐标数据。在分析滩涂海岸带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指出应用LIDAR技术解决滩涂海岸的地理数据采集问题是一种有效手段,并探讨了LIDAR技术在滩涂海岸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海岛像控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内业测图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测绘比例尺1:10000海岛地形图,制作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等产品的基础上,总结了航测技术应用于海岸、海岛地形测绘的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并将航测成果与常规海岸地形测量成果进行比对,得出了航测成果精度能够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航测技术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DO数据访问技术和M atlab图形绘制技术,对在VC环境下如何调用ADO和M atlab进行了论述,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海岸带地形图水深点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GB-InSAR)是全新的形变监测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全天时和全天候监测以及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等优势。为推进GB-InSAR在我国海岛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文章概述GB-InSAR的技术原理和监测流程,分析其配准图像、生成干涉图和相干图、干涉图滤波、相位解缠、大气相位校正以及框架基准确定和地理编码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GB-InSAR将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以及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有效融合,在采集目标形变信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应积极推进GB-InSAR在海岛海岸带监测中的研究和应用,为海岛海岸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是重要海陆过渡带地貌单元与区域,兼受海陆动力双重作用与影响,包括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经历复杂的动力沉积、地貌演变及灾变过程。海岸带调查涉及学科交叉融合,调查要素相对独立与内容多学科交叉并存。我国曾分别于1960年、1981年和2003年组织开展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工作,调查获取了大量丰硕成果。当前海岸带调查与研究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亟需突破问题,包括:1)海岸带存在大范围"盲区",浅水易陷、礁石养殖等区域难以到达,成为海岸带数据"空白区"、调查"禁区";2)我国海岸带观测平台数量少、分布零散,未形成综合有效观测网,导致长时间序列、多源准同步调查数据缺乏,难以准确把握海岸带变化规律,破解资源环境有关问题;3)海岸带数据获取智能化程度低,严重阻碍制约有关对策及时有效性;4)海岸带不同学科协同调查、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发现海岸带科学问题。今后海岸带调查将在海岸带高分辨率过程数据、全覆盖无死角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技术,长时间序列综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陆海空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及快速智能决策,以及海岸带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