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己任,持续开展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与黄东海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大体分为海域及邻区沉积盆地对比研究、中国海域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和黄东海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3个阶段。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形势图,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动态分析和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海域油气资源早期评价技术和沉积盆地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下一步的调查与勘探方向包括:新层系、近海天然气、富生烃凹陷潜山油气藏、南海深水油气、南海生物礁和非常规天然气;③明确了南黄海盆地的基底性质、海相盆地地层层序和构造区划、侏罗纪前陆盆地特征、海相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④明确了东海中生代盆地的地层层序、盆地结构和两期盆地性质、"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⑤发现了南黄海古生界古油藏。上述成果和认识为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3.
<正>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南黄海油气勘查项目第1批成果论文在《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第7期(专辑)出版。本期"专辑"总结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近年来在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成果。"专辑"分"基础研究、资源地质和技术方法"栏目,分别刊载了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认识"的研究论文,探讨了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刘守全所长和海洋出版社盖广生社长共同策划,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编委会的组织下,经过一大批老、中、青科学家近3年的辛勤工作,由《海洋地学前缘》(莫杰编著)、《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何起祥编著)、《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蔡乾忠编著)、《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张训华编著)和《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刘锡清编著)5部专著组成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在海洋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收集南沙西南海域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多年来我局的工作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化的基础上,来分析油气资源在整个盆地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国海域及邻区油气勘探形势海洋地质研究所蔡乾忠近十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投入了大量工作量和风险资金,新发现了一批具有相当工业价值的油气田.“八五”期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成绩斐然.五年间对外签订50个各类合同,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
温东海域油气重大突破给温州经济腾飞带来良机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蔡乾忠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发现,开创了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纪元。1992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东海近海部分海域,作为对外合作招标区。在不断扩大自营规模的基础上,加速了外国石油公司对东海油...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译丛》2012,(2):I0001-I0002
单位简介 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原名上海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下属唯一专业从事海域油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管理完善。拥有一支优秀精干、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超过40%;拥有行业内先进的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储层和油气预测、断层封堵分析、盆地模拟、地质建模、油藏模拟等专业软件;可承担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石油地质勘探综合评价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是一大型的中、新生代叠置盆地,其特有的地质背景及巨厚的中生代地层显示了其与南沙海域其他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差异。盆地内发育的厚度超过4 000 m的中生代海相地层,主要包括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滨—浅海相含煤碎屑岩或半深海相页岩、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三角洲—浅海相砂泥岩和中三叠统深海硅质页岩等3套地层,展示出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而早期位于华南陆缘、现今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中生界,完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较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极其丰富。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海域油气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气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同时,资料显示,礼乐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大突破,其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文章分析了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状况,以及我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我国在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认为加快推进我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推进在礼乐盆地的勘探开发,对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域经过30余年的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实践,相继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等海域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对各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促使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在理论、技术方法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将纳入海洋油气勘探的技术系列,走向规范化,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5月,地质部提出并组织实现在中国海域内进行以油气为主的海洋地质工作,迄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当时,我们对于在辽阔的中国海域内开展海洋地质工作选取了这样的途径:1.任务与方法(1)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要手段,结合进行表层取样和钻探,坚持进行地质一地球物理综合研究.(2)以油气资源勘查为主要目标,在区域普查的基础上,发现沉积盆地,并探索其含油气性.(3)以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认识中国海域的地质特征,演化历史及其成因机制,发展海洋地质科学.在这三十年中,海洋地球物理装备和技术方法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近十年内已经广泛使用.2.装备与技术(1)综合卫星导航(Mx—200B)与无线电定位系统(Argo和Maxiran),来实现对数据采集的位置测定与控制.(2)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海洋与航空磁测的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4.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多年的南黄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和研究表明,区内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崂山隆起是海相中—古生界的首选远景区。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体系中第九大计划——海洋地质调查计划所属的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南黄海油气资源调查项目2015—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南黄海崂山隆起上以海相下古生界为目标进行区带评价、目标评价和钻前预测,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地质译丛》2009,(2):41-41
《国土资源报》刊出了海洋地质、油气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主持或参与主持南海北部陆架和台湾海峡一批重要地质勘探和科研报告编写的金庆焕先生对南海和南黄海海域油气资源开发的见解。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盆地与朝鲜安州盆地和中国胶莱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北部,是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相对最为薄弱的海域,在研究的3个盆地中,北黄海盆地系海域含油气盆地,面积5万km^2,迄今我国尚未钻井;朝鲜安州盆地系跨海陆域盆地,面积最小,但是钻井最多;中国胶莱盆地则为最邻近北黄海盆地的陆域沉积盆地,目前有少量钻井,并是胜利油田外围勘探盆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后两者钻井地质与野外剖面调查的测试研究成果,初步对比了3个沉积盆地地层岩性沉积与含油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10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环印度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查"项目组召集的"环印度洋国际地质合作研讨会"在西安顺利举行。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的西安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局油气中心、地科院地质研究所、地科院矿产资源所、中国地质图书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及来自中科院系统的南海研究所、兰州油气中心等多家单位的4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是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由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的,油气生成之后,经运移,聚集而成藏,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分布具明显的地理特征。在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切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用来定量地采集,管理,分析具空间地理特性的油气资源区域分布的最好工具,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可视化数据库是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论述用GIS技术建立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结论,为油气资源勘探部署,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直观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9月 1 5— 1 9日 ,“黄海海域油气地质学术研讨会”将在青岛市胜利油田疗养院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部主办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办。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2年实施的 1 5个重大项目之一 ,黄海油气专项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全面贯彻两个根本转变、服务于国家的需要、选择重点突破的谋划运筹的大会。目前主题报告已基本确定 ,分别为 :1 中科院院士刘光鼎研究员的“中国海域前新生界残留盆地研究”;2 中科院院…  相似文献   

20.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刘守全所长和海洋出版社盖广生社长共同策划,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编委会的组织下,经过一大批老、中、青科学家近3年的辛勤工作,由《海洋地学前缘》(莫杰编著)、《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何起祥编著)、《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蔡乾忠编著)、《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张训华编著)和《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刘锡清编著)5部专著组成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在海洋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丛书获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分别由李廷栋院士、秦蕴珊院士、戴金星院士、刘光鼎院士和张宗祜院士为5部专著作序。他们对组织编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