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郭昂青 《地质与资源》2016,25(4):380-385
松辽盆地属中、新生代形成的大型断拗陷陆相湖成盆地,为典型的沉积盆地型板内地热带.松辽盆地北部不仅是特大型的砂岩型油气田,也是特大型的层状低中高温地热田.通过对前人多年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松辽盆地北部由上至下分布4套盆地或区域泥岩盖层和4套热储层,二者空间配置组合形成了4套热储体系,并对4套热储体系特征进行了阐述.目前,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没有进行系统的区域勘查评价研究,只进行了局部地段的勘查评价研究,没有编制相应的区域性开发利用方案,只进行了初步小规模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没有做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据此提出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波  宋建伟 《地下水》2011,33(2):157-158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深层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理想的地层岩性决定了其深层地热资源的成生.综合各盆地的地热地质条件,考虑深大断裂的发育及影响地段,以及热储层的岩性,同时兼顾所处的地理位置,最后圈定五大盆地中十个地段为勘察的有利地段,为地热井施工井位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朱怀亮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87-1295
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远景区之一。目前银川盆地开采的热储层主要是以孔隙型层状热储为主,而带状热储地热资源还未开发利用。为探明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圈定研究区有利地段地热资源储藏范围,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来探测银川盆地东缘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构造特征,通过钻探验证和物探测井资料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地层岩性分布特征以及隐伏断裂位置和产状。结果表明,在黄河断裂上盘有利地段施工了四眼地热勘探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ZK01地热勘探井井深617m,出水量达15000 m3/d,井口水温42℃,这是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出水量最大的自流地热井,为今后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娜  喻生波  丁宏伟  张明泉 《中国地质》2020,47(6):1804-1812
甘肃省地热资源丰富,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结合地区构造、地热水化学特征、地热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甘肃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两种类型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分布于河西、陇西及陇东盆地等,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和孔隙型,热储层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发育,岩性以砂岩为主;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和西秦岭造山带,热储类型为断裂破碎带,岩性以花岗岩为主;通过潜力计算得知,全省热量开采系数≥0.4的仅占29.17%,表明目前甘肃地热资源开采程度较低,开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简称产业区)位于静海区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再生资源及有色金属集散地,对地热资源这种可再生、环保型资源需求巨大,本文以《天津市城区附近地热资源普查》项目为依托,对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地热资源属沉积盆地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呈层状分布,形成相互较为独立的地下热水系统。4 000 m以浅热储层有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奥陶系三个热储层。结合相关规范及天津市地热规划,分别对该区明化镇组、馆陶组及奥陶系热储地热资源开采的可行性、经济性、适宜开采程度及利用范围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各层的地热开发利用可行性,并针对各热储提出合理的优化布井方案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为更好服务牡丹江镜泊乡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基于镜泊湖1号井取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该区的热储层、地温场、水化学等热储特征,利用"热储法"和"回采系数法"对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热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镜泊乡地热田为受构造控制的断陷沉积盆地层状孔隙型热储,热储层为新近系土门子组沉积岩,累计厚度157.20 m。热矿水矿化度为922 mg/L,平均水温48℃,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氟含量为12.0 mg/L,属氟化物淡温泉水;(2)镜泊乡地区热储层中储存的热量为3.35×10~(18) J,可开采出的热量为3.35×10~(17) J,热流体可开采量为275.04 L/s,热功率为5.113×10~4 kW,年产能为2.687×10~9 MJ;(3)黑龙江省东部敦密断裂带上的其他盆地是热储形成的潜力地段,可作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规划区。  相似文献   

7.
酒东盆地是酒泉、嘉峪关两市所在地,据以往石油勘探和近年地热勘查资料分析,对控制地热资源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条件重新再认识。基于酒泉周边地段地热井实施,因水温不高而制约和影响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地热井和物探勘查资料对比,明确了热储层位和水温不高的原因,揭示出市区地热开发有利地段。并认为地热勘查方法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和地震勘探方法较已往直流电测深对勘查目的热储层有更高分辩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中盆地渭南城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丰富,有利的深部热源背景,数条深大断裂构成了地下热水良好的通道和储存场所,新生代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有理想的热储层和盖层,良好的水质,较高的水温及水量保证了开发的价值。为保证地热资源有计划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综合开发渭南市城区地热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南阳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已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通过分析研究南阳盆地地热地质特征,为开发利用本区域的地热资源提供地质资料依据.南阳盆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华夏类型构造反接复合部位,为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单断式中、新生代山间盆地,面积约1.7×104km2,地热类型属中低温(Ⅱ)类Ⅱ-1型层状热储类型,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上寺组、...  相似文献   

11.
茈碧湖地热田地温场呈条带状分布,受金沙江—洱海断裂带控制,构成二元热储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冲湖积层孔隙型层状热储(面积3.696km2)、下部为盆地基岩裂隙型带状热储(面积2.4km2)。经评价,热田地热水资源总量为2.971×1014 kJ,有效资源总量为7.322×1012 kJ,发电量为2321 kW。热田地热水允许开采量为10048.6 m3/d。为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岩溶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5大背斜的层状热储构造中,地热田主要分布在背斜两翼和背斜南(或北)倾没端。热储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盏层为须家河和侏罗系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泥灰岩地层。随着地热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加大,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可再生性受到影响。本文基于重庆市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查、监测资料,将主城岩溶区5个背斜的地热资源分为温泉出露和背斜翼部中深埋藏两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显示,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属强可再生性的有5个,较强的有10个,中等和弱的分别为8和7个,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2.95%、32.2%、32.15%和22.7%,可再生性总体呈较强-中等;其中温泉出露型的资源可再生性以较强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占温泉出露区总面积的33.6%和33.95%;中深埋藏型以较强和强可再生性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中深埋藏区总面积的25.9%和30.8%。较强和强可再生性地热主要位于背斜北段,中等-弱可再生性地热则分布于背斜中段和南段。中深埋藏型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总体较温泉出露型的强。由此,建议加强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北段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同时控制中-弱可再生性地热资源区,包括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中南段和部分温泉出露区的开采规模,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岩溶储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地热资源勘探风险较大。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热储层位9个风险因子,每个因子划分为风险小、风险中等、风险大3级,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对全市23个高隆起背斜两翼46个相对独立的山地型高隆起岩溶地热田共79个地热单元进行了地热资源勘探风险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有18个单元为风险小,42个单元为风险中等,19个单元为风险大。风险小的地热田一般热储汇水面积较大、补给径流循环条件好、热储顶板埋深1000-1800 m、热储厚度≥300 m、热储岩层倾角25-40°、深部裂隙较发育;风险大的地热田热储汇水面积较小、补给径流循环条件差、热储顶板埋深≥2500 m、热储厚度〈200 m、热储岩倾角〈20°176;或≥40°176;、深部裂隙不发育;风险中等地热田的地质特征则介于二者之间。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重庆市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勘探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26口钻井的系统测温数据、1690个油层温度和21口自流热水井的资料,分析鲁两北平原地温场的特点和地下热水的赋存条件,提出地热田的基本模式,评述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贵州西部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及靶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威水背斜紧邻六盘水市区,具备形成中低温地热资源的有利地热地质条件,潜在地热资源丰富。但因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们对热储构造、类型、地热资源埋藏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认识不够,以致该地区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研究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并进行靶区预测,以前期的实际勘查工作成果为支撑,在对相关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威水背斜地质背景、热源条件、热储构造特征、地热载体及其运移和补给等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地热资源类型属受埋深条件控制的板内中低温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层自然增温(即地温梯度),地热载体以地下水为主,热储构造类型主要为层状热储类型; 结合已有地热工程施工情况,分析了该工程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揭示了研究区热储层为泥盆系上统尧梭组、望城坡组和泥盆系中统独山组,根据热储层顶界深度等值线对威水背斜进行了靶区预测,推算可获得的理论保守水温为44.7~59.7 ℃,稳定地热水涌水量不小于500 m3/d,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热储埋藏条件、盖层、导热构造、地形地貌的总体特征,将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划分为湖州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湖州小梅口地热资源区和湖州苍山地热资源区3区。通过计算区内地热流体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热储中的热量、热储中岩石的热量和热储中水的热量,得出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热储中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162倍,其中,热储中水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26倍,热储中岩石的热量是现有7口地热井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的1036倍,研究表明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初步预测太湖南岸地热资源区东西两侧广大区域内均有可能存在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可作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热储地热井, 存在出砂严重和回灌困难的问题. 为了弄清东濮凹陷西斜坡带优质砂岩热储层地热地质特征, 综合考虑构造、储层和地温情况, 开展区域构造、地温场分布规律及热储精细解剖研究, 优化探井设计. 研究表明,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构造稳定, 馆陶组底板埋深2 000~2 200 m, 优质砂体发育在馆陶组下部1 800~2 200 m, 温度65℃以上, 热储物性较好, 具备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长垣地区优化部署的馆陶组砂岩热储地热井试水结果与预测一致, 进一步证实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地热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磁面积性测量成果推测地质构造位置、性质和基本特征,确定主控地质构造;并依据重力异常圈定盆地总体轮廓,利用局部变化特征划分次级凹陷和凸起,确定次级凸起部位和其边缘断裂带为寻找地热资源的有利部位.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剖面测量成果,根据断裂带上的垂向地电断面上的视电阻率变化特征,推断断裂性质和深部的岩石破碎程度以及含水情况.根据二维地震测量,进一步确定断裂性质,推断出最佳含水部位,最终确定地热井井位.经钻探验证,成井结果与推断基本一致,打出了较理想的地热井.说明所采用的技术思路正确,应用综合物探勘查方法寻找隐伏的地热资源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古潜山地热资源具备岩溶孔隙发育程度高、热储面积厚度大、地热水储量大的优点。冀中坳陷内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 河间潜山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东部, 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 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河间潜山及其周缘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热物性并进行了计算, 发现其地温梯度为29.8 ℃/km到44.5 ℃/km之间, 平均值为40.7 ℃/km。大地热流值介于64.8~80.6 mW/m2之间, 平均值为 73.4 mW/m2。通过水热耦合模拟方法模拟选定的地热资源有利区的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河间潜山合理的开采井距为800 m, 合理开采量为60 L/s, 回灌温度为35 ℃, 总可开采量为6.32×1016 J, 单年可开采量为 6.32×1014 J, 可供暖面积为1.22×106 m2, 对于冀中坳陷潜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孤岛潜山凸起区是以古生界为基底的披覆背斜,发育巨厚的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具备形成大型裂隙岩溶热储的条件。为研究该区热储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发电潜力,在深入分析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以Gg2孔为例,查明寒武系—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中奥陶纪八陡组、五阳山组、北庵庄组,寒武纪—奥陶纪三山子组及寒武纪张夏组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可形成良好的裂隙岩溶热储,累计厚度约480 m。以热储中点处温度为平均温度,以中、低温双循环地热发电为利用方向,下限温度按70 ℃估算,该区裂隙岩溶热储可供发电的热量为804×1016 J,当服务年限设为30 a、热效率系数设为7%时,估算的发电潜力为595 MW,为大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