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藏高原1993年GPS观测成果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线性回归、符号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93年完成的跨青藏高原首期GPS网39条基线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对单基线观测中误差、重复观测基线互差及异步环闭合差的精度分析,认为由16个观测点组成的跨青藏高原GPS监测网的基线平均相对精度达0.1ppm。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GPS形变测量结果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华北地区GPS形变监测网1995~1996年两次观测概况,利用伯尔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过程、水平形变计算与应变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及垂直形变的结果。分析了GPS成果的地震地质意义,认为GPS观测到的水平形变可能反映了上地壳层块构造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计算TEC的方法及其对电离层扰动的观测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在总结用GPS研究电离层电子总量TEC的数据处理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利用伪距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电离层TEC的特点及误差来源.在处理过程中考虑了卫星的硬件延迟偏差,分析了应用IRI模型进行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修正的可能性,发现利用少量GPS数据和IRI模型修正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有一定的困难.最后,利用一些GPS观测数据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电离层对若干次扰动事件的响应.包括一次大的太阳耀斑期间的电离层TEC变化、一次较典型的电离层行扰以及日食期间的电离层TEC的相对变化等电离层物理问题.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TEC的精度可满足电离层扰动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GPS测量的有关理论,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对构建辽宁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辽宁地区监测网的布设原则,技术设计及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新疆伽师强震群成因及帕米尔东北侧强震预测研究》第2专题——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研究第2期观测工作,在新疆地震局流动测量研究队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二室的密切配合下,于1999年8月19日圆满结束。今年的观测工作量是22个GPS点位的全面观测及3个点位的归心联测。在观测过程中,以“网络工程”中的乌什基准站和喀什基本站为固定观测点,其它站为流动观测点。野外观测时间近1个月。在这次观测过程中,GPS观测组同志们遇到了南疆地区特大山洪暴发和公路多处…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GPS观测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春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m,比例误差优于10^-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  相似文献   

8.
用GPS复测结果计算地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云  帅平 《中国地震》1999,15(1):23-24
详细地叙述了用GPS和应变数据计算地壳水平速度和水平应变率的方法,这一方法满足变形协调性条件。用全国和大华北地区GPS网的多期观测数据进行了试算,获得了一系列地壳水平运动和应变率场分布的图像。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GPS能够有效地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2)所述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其计算结果比直接测量结果提供了更多的有关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主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德合作于1988年和1991年两次用GPS监测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场区现代构造运动及红河断裂的地壳形变,两期观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滇西GPS观测基线相对定位精度接近10^-7。利用两期观测资料得到的基线变化,并结合构造应力场应变模型,估算得到场区近期构造应力场的应力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兼有拉张和右旋剪切,其主压应力方位为N17°±12°E;由于印度板块在场区西侧的侧向挤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与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情况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视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AMIT软件的输出为例,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内存没有特殊要求并等价于采用全部GPS相位观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引入测量漂移和各期坐标转换参数,对GPS形变监测网可以求针对某一时间历元的坐标和站位置漂移速度,以上海GPS形变监测网为例,计算了该地区的形变量。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GPS监测区近期地壳应变连续分布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接利用华北GPS监测网各个测点的位移观测值,借助高斯型位移协方差函数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建立连续分布的位移函数,并根据应变与位移的偏导关系,对华北GPS监测区1992 ̄1995年、1995 ̄1996年最大剪应变及面膨胀连续分布进行估算,得到其应变场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16.
“SA”和“AS”技术对GPS精密大地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GPS实测数据,讨论了“SA”和“AS”技术对GPS精密大地测量的影响,认为“SA”和“AS”技术对静态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是严重的,不能单纯依赖延长观测时间来提高其精度;它们还将使载波相位测量精度有所下降;对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地无甚影响,但必须设法获得起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具有一定精度的坐标。  相似文献   

17.
GPS长距离基线精确解算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PS长距离基线精度解算方法及其解算精度及观测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载波相位各组合观测值特点的L5-L3解法比L3解法好;长距离基线解算时,观测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其精度趋于稳定,再观测更长时间精度提高很少,甚至不提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例,总体介绍了用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观测及数据处理方法,首先根据GPS获得的基线结果进行3维自由网平差,由定期观测获得了各个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然后针对城市监测范围较小,在将其按照矩形格网划分后,给出了两种拟合方法;线性内插法和多面函数拟合法。据此,计算获得了城市地表的水平位移场和垂直位移(沉降)面,并对两种方法获是的结果作了比较。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水平位移场、垂直沉降面及其等级  相似文献   

19.
用GPS测量数据模拟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  相似文献   

20.
空间大地测量为测定现代地壳形变提供了高效率的技术方法。根据SLR和GPS的观测资料讨论了地中海地区构造运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