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西部荒漠地区的湿地和水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约有自然和人工湿地 96 180km2 ,这些湿地按成因分为断层陷落积水成湿地 ,冰川湖湿地 ,地下水浅出湿地 ,灌溉退水湿地和人工湿地。栖息着《湿地公约》规定的水禽 14 2种 ,占我国水禽种数的5 4 .8% ,其中繁殖种类 74种 ,占 5 2 .1%。列入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的 2 6种 ,占 18.3% ,占我国列入保护名录水禽种数的 5 0 .0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 12种 ,占 8.4 % ;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协定》的 84种 ,占 5 9.2 %。荒漠地区湿地对水禽迁徙、繁殖、越冬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改变 ,尤其气候变干旱和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荒漠地区湿地的存在 ,对水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产生了强烈影响。应加强荒漠地区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关键中转站和越冬地。为了掌握该湿地公园的鸟类状况,搜集、整理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的影像资料和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9目55科124属203种,其中,有水鸟97种,有海鸟14种。在203种鸟类中,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收录鸟类5种,有附录Ⅱ收录鸟类23种;有5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鸟类属、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4.630、25.817和0.821。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203种鸟类中,古北种鸟类物种数所占比例(56.16%)明显高于东洋种(19.21%);繁殖鸟东洋种物种数所占比例(39.36%)明显高于古北种(9.57%);候鸟物种数(137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65种)。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仅为31.48 km2,但是却承载着众多鸟类(特别是水鸟)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因此,加强对该湿地公园的保护,对保护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资源的野外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41科216种。鸟类以水鸟为主,其中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为水鸟的优势类群,鸻鹬类在种类、数量上最多;以非繁殖鸟(冬候鸟和旅鸟)为主;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广布种,古北界种所占比例最小;濒危和珍稀鸟类种类较多,数量较少,且以水鸟为主,湿地生境是其主要生境。鸟类的G指数为4.38,F指数为23.03,G-F指数为0.81,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闽江河口湿地相比,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的科间多样性和属间多样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南湖湿地和东湖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2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白头鹤Grus monacha),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1种(占25.2%),夏候鸟24种(占19.5%),冬候鸟37种(占30.1%),旅鸟31种(占25.2%)。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69种(占56.1%)、东洋界种10种(占8.1%)和两界广布种44种(占35.8%)。该区鸟类优势种有6种,广性分布种16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季和秋季鸟类种类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生境鸟类数量最少;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土地复垦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和丧失,影响鸟类多样性。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湿地保护的力度,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维持塌陷区湿地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可为湿地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的159个重点湿地进行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好”的湿地有39个,占评价湿地总数的24.53%,占评价湿地总面积的28.98%;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中”的湿地有51个,占评价湿地总数的32.07%,占评价湿地总面积的30.88%;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差”的湿地有69个,占评价湿地总数的43.40%,占评价湿地总面积的40.14%。全区重点调查湿地的生态状况总体评价结果为中等,部分地区的湿地存在一定威胁,湿地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2016年5-6月,调查了鄱阳湖夏季水鸟,共记录到水鸟59种,隶属6目14科,其中繁殖鸟31种,非繁殖鸟28种;古北界种类27种(45.76%),东洋界种类3种(5.09%),广布种29种(49.15%)。与2015年相比,16个种有变动,涉及3目7科,比2015年减少了14种,增加了2种。鸟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25种;其次是鹳形目和雁形目,分别为14种和11种;数量上,鄱阳湖夏季水鸟中,少见种3种,常见种2种,优势种有12种,其中鹳形目鹭科优势种7种,占优势种种数的58.33%。初步分析了鄱阳湖夏季水鸟的分布、生境选择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李满良  张铁明  胡东  陈卫 《湿地科学》2006,4(3):219-226
根据工作需要,在北京4个水系的主要河流的平原地段和山区的上、中游地段,选取不同生境的典型样地,以及城区的人工湖泊共设立了35个采集点,采用样方法和样带法相结合,共调查样方355个,采集样本4 152个。在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区系学原理对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科、属、种3个层次)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共有108科311属552种(含山区湿地),占北京植物总数的近1/3。其中苔藓植物(B ryohyto)有9科15属18种;蕨类植物(Pteridophgta)5科5属8种;裸子植物(Gymnosperm ae)3科5属6种;被子植物(Angiosperm ae)91科286属520种。种子植物中含20种以上的有5科,共210种;含5种以上的属有14个属,共114种。北京地区湿地植物的分布(即地理成分)较复杂。北京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类型,9个变型,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温带成分较丰富(属数、种类、比例均占首位)。本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为:①草本植物发达;②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③区系起源古老;④特有属、种匮乏;⑤分布区类型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沂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临沂湿地植物共有64科164属2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oeraceae)、菊科(Composiae)、蓼科(Polygon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占湿地植物物种总数的46.42%;外来入侵植物有6科7属7种,占2.64%;湿地植物类型大致分为沉水植物群系、浮水(叶)植物群系、挺水植物群系和杂类草群系,共30余个群丛;全区湿地植物可以划分为6个生活型和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9.
王述潮  马鸣 《湿地科学》2019,(2):172-178
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克拉玛依市东部玛纳斯河下游的玛依湖区(分为上湖区、中湖区和下湖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玛依湖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39科99种;其中,有留鸟13种(占该区鸟类总物种数量的13.1%),冬候鸟7种(占7.1%),夏候鸟55种(占55.6%),旅鸟24种(占24.2%);在鸟类区系方面,有北方广布种37种(占37.4%),古北种29种(占29.3%),全北种20种(占20.2%),中亚种11种(占11.1%),东洋种2种(占2.0%);该区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该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国家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6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上湖区中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与夏季和冬季相比,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相对偏大;对鸟类食性统计发现,在玛依湖区,食肉—食虫性鸟最多,有60种,植食性鸟最少,仅有9种,还有杂食鸟30种。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河北承德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29种,隶属6目8科21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4种,河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在29种水鸟中,雁形目和鸻行目水鸟的物种数分别占该湿地公园水鸟总物种数的44.83%和27.59%;雁形目水鸟种群数量占该湿地公园水鸟个体总数的91.51%。2018年4月,水鸟物种数量最多,为14种,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11 5;5月,水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8 4;2018年10月,水鸟种群数量最多,为250只。从水鸟的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82.76%,夏候鸟的数量占10.34%,留鸟的数量占6.9%。调查期间,水鸟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内的一道坝与三道坝之间的开阔水域中。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克拉玛依市玛依湖区的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克拉玛依市东部玛纳斯河下游的玛依湖区(分为上湖区、中湖区和下湖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玛依湖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39科99种;其中,有留鸟13种(占该区鸟类总物种数量的13.1%),冬候鸟7种(占7.1%),夏候鸟55种(占55.6%),旅鸟24种(占24.2%);在鸟类区系方面,有北方广布种37种(占37.4%),古北种29种(占29.3%),全北种20种(占20.2%),中亚种11种(占11.1%),东洋种2种(占2.0%);该区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该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国家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6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上湖区中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与夏季和冬季相比,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相对偏大;对鸟类食性统计发现,在玛依湖区,食肉—食虫性鸟最多,有60种,植食性鸟最少,仅有9种,还有杂食鸟30种。  相似文献   

12.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3.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为了掌握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湿地中的水鸟现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在30家单位的合作下,采用样线和样点调查法相结合,对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的共26处(2016年和2017年春季调查了18处,2018年春季调查了23处)湿地中水鸟种类和多样性进行同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水鸟8目17科137种,个体数量为2 588 603只;其中,有鸻鹬类水鸟53种,其个体数量合计占调查区水鸟总个体数量的80.7%;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3种,濒危种6种,易危种6种,近危种13种;不同调查样区的水鸟丰富度差异明显,各种水鸟的个体数量差异较大;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鸻鹬类水鸟重要的停歇驿站,是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26处湿地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既符合《湿地公约》标准5又符合标准6的湿地数量分别为8处、8处和10处,2018年春季有17处湿地符合标准6,但是这些湿地受保护程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好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及其水鸟多样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40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0种。鸟类季节型组成中,有留鸟37种(占32.7%),夏候鸟23种(占20.4%),冬候鸟29种(占25.7%),旅鸟24种(占21.2%)。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57种(占50.5%)、东洋界种11种(占9.7%)和两界广布种45种(占39.8%)。在113种鸟中,有水鸟46种,其中有雁鸭类8种。该区鸟类优势种有8种,常见种31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树林-灌丛、农田与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滩涂与鱼塘和大面积水域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性指数也最低。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第一、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云南省有100 hm2以上各类湿地总面积23.53×104hm2,以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占绝对优势;第二次调查云南省湿地总面积56.43×104hm2,其中自然湿地39.31×104hm2,占湿地总面积69.66%,人工湿地17.12×104hm2,占湿地总面积30.34%。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湿地面积增加32.50×104hm2;第二次调查增加了季节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淡水泉、运河/输水河及水产养殖场8种湿地型,增加湿地面积2.34×104hm2;全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无论数量还是面积都呈现增加态势,数量共增加12个。  相似文献   

17.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最具特色的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和河流湿地交错分布的典型区域,其水生态特征研究尚未开展。于2015年6月、8月和10月,对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动物20属24种,其中,有原生动物7属7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29%;轮虫8属11种,占45%,枝角类3属3种,占13%,桡足类2属3种,占13%。6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都最小;8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大;10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最大。1号采样点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最高,5号采样点的最低。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都为原生动物,分别是陀螺侠盗虫(Strobilidium velox)、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riformis)、绿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1~3.44和0.50~2.87。水体中的总氮含量、p H和水温对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为了掌握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湿地中的水鸟现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在30家单位的合作下,采用样线和样点调查法相结合,对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的共26处(2016年和2017年春季调查了18处,2018年春季调查了23处)湿地中水鸟种类和多样性进行同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水鸟8目17科137种,个体数量为2 588 603只;其中,有鸻鹬类水鸟53种,其个体数量合计占调查区水鸟总个体数量的80.7%;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3种,濒危种6种,易危种6种,近危种13种;不同调查样区的水鸟丰富度差异明显,各种水鸟的个体数量差异较大;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鸻鹬类水鸟重要的停歇驿站,是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26处湿地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既符合《湿地公约》标准5又符合标准6的湿地数量分别为8处、8处和10处,2018年春季有17处湿地符合标准6,但是这些湿地受保护程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好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及其水鸟多样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的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5种沼泽湿地共调查到湿地植物17种,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组成有较大差异,物种最多的臌囊苔草沼泽为8种,最少的为漂筏苔草仅2种,优势种一般为1~2种。由于调查样方数较少,得到的沼泽湿地物种数目低于本区其他调查的结果。不同沼泽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显著差异(P 0.05),总体趋势表现为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和漂筏苔草沼泽低于季节性积水的臌囊苔草沼泽、小叶章沼泽和柳叶绣线菊沼泽。不同沼泽湿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 0.05),说明调查的5种沼泽湿地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很少有样方内植物呈斑块状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吴中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吴中区面积在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结果表明:吴中区共有湿地113个斑块,面积180459.69hm2,占吴中行政区划面积的82.95%。湿地水生植物95种,隶属37科60属;鱼类100多种,隶属12目23科;留居、旅经或在该地进行繁殖的鸟类至少170种,隶属16目;两栖动物9种,隶属3科7属;爬行动物24种。通过实施湿地保护立法、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定位站和退垦还湖、退渔还湿工程对吴中区湿地进行全面保护,以期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