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2016-01-21青海门源MS6.4强震发震区域周围200 km范围的10个连续GPS观测站和74个流动GPS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2016年门源MS6.4地震之前的区域地壳形变特征:1)基于10余年GPS资料的速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发震区域所处的祁连-海原断裂系具有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地壳应变率和地震矩累积率。在发震区域20 km × 20 km范围内,最大和最小主应变率分别为21.5 nanostrain/a(方向NW-SE,拉张)和-46.6 nanostrain/a (方向NE-SW,挤压),地震矩累积率达17.4×1015 N·m/a。主应变挤压的主轴方向与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一致。2)基于震前6 a连续GPS观测站坐标变化时间序列的计算结果表明,自2010年以来,发震区域的面膨胀值随时间呈“非线性”不断变小的趋势,反映出发震区域一直处于应变的挤压缩减状态,但在震前的2~3个月,面膨胀与最大剪切应变均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反向趋势变化。这些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测量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测研究中普遍存在对测量成果精度要求过于苛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这可能导致以前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追求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是对的,但针对实际问题的性质和需求,首先应强调如何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因为历史资料可能精度不高,但更可能是无法取代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原有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切不可因误差较大而放弃可能获取有用信息的机会。并以中国大陆1999—2009两期GPS垂直形变速率场及其分析和应用为例,用实例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建设简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 概述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台网是“十五”期间福建省政府投资建设的“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中的子项目 ,工程造价 65 6万元 ,建设期为 2年 ,由福建省地震局GPS课题组承建。该台网以全球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 ,结合精密重力、精密水准与流动地磁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网络由GPS网、水准网、重力网与流磁网组成。GPS网由基准网、区域网和数据中心组成。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总工陈鑫连研究员的看法 ,福建GPS基准网中的一些GPS观测站可作为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相似文献
4.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位置为 4 0 .99°N ,113.99°E ,力系的方位角α =2 8.6 5°,力系的倾角 β =- 17.19° ,与后来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及震源机制十分接近 ,与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也基本一致。理论形变图与实测图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的建设。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结合精密水准、精密重力和流动地磁测量,将3者重合到GPS观测基准站上获取观测信息,初步构成一个时空相结合,点线面与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观测网络。该网络可动态监测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岔口地区GPS、重力、跨断层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及康定6.3级地震前后四川地壳形变异常分布及动态图像特征。结果显示:1)2013~2014年三岔口地区几次强震前,四川地壳形变资料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群体性中、短期前兆异常,其中跨断层形变以直接前兆的形式显现出短期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的1个月内,对强震发生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2)短期异常突出点分布在距震中200 km左右,异常点与强震发生地点属于同一活动构造体系;3)强震相继发生在相对重力异常区内、与跨断层中等异常幅值平行的其他断层附近以及有异常断层交汇部位,对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几次中强震的发生表明,2013~2014年巴颜喀拉块体向南东的带动作用使三岔口地区敏感断层活动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其高应力积累区“失稳”并发生错动,导致脆性岩层产生破裂,从而以强震的形式释放长期积累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用GPS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壳形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用GPS监测到的西安市南郊的地壳三维形变,并与1990年前后的传统测量结果相比较,分析了西安市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南郊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慢,但水平形变显著。观测结果与颗粒位移模型(GDM)模拟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导致地面形变的主要因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形状因子对地壳形变计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引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之比值作为三角形形状因子,讨论利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的精度与三角形形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涵盖所有三角形形状的方法,计算分析了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精度的分布。研究表明:当三角形形状因子达到0.36时,计算得到的应变分量均方差,一般不会超过位移数据均方差的3倍;而当三角形形状因子小于0.1时,计算得到的应变分量均方差会陡然增大,这样的三角形一般不适合用于应变分量的计算。在利用GPS观测站组成三角形计算地应变时,建议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因子的阈值应取为0.1~0.36。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地形变的异常中,有些异常不能只归属于一次地震,而是一组地震的共同反映,我们称之为”地震组异常”。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三组强震的地形变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曲基本特征是:异常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群体出现。异常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速率异常,另一种是形态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可以作为地震组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GPS????????????????о????????????????α估???????Ms5.1?????????????????????????????????????????????N??S????????????????????????仯?????????????????S??N????????????仯???????????????????????????????????????????????????????????????1 ?????????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в?????1992??2001??2006??3??????????????????1999??2007??????GPS???????????????????????α?????????????????????????в??????????????α????????????????????????????????????????????仯??????GPS????????????????????????????????????????????????????????????????á?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在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变与断层形变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2009??2011??????GPS?????????????????????296????????????????????????????????????μ?????????????η??????????????????????????????????????1?????????????????????б??????????????????????ο?????????????????????2????????????????????P????????????????????????????????????????????????????3?????????????????????????λ???????????????丽???????????????????????κ??????????????????????????????????????????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 1984~ 2 0 0 1年间越南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地壳形变 (应变 )监测研究工作及其初步成果。文章指出 ,研究地壳运动时 ,应针对不同的情况 (如构造运动周期 )采用不同的方法 ,而本文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仪器方法 ,此法 (有时与大地测量方法结合 )既可用来监测从几秒到几十年的运动 ,也可监测微小的局部位移。监测用的是前苏联制造的石英管伸缩仪 ,采用光电传感器换能 ,照相记录 ,灵敏度为 10 - 8m m。在用于观测固体潮汐应变时 ,观测精度还取决于应变的周期 :对周日波及更短周期 ,精度可达 10 - 9~ 10 - 1 0 ;而对缓慢的运动则只能达到10 - 7~ 10 - 8,但此时记录具有高稳定性。但用于监测所在地区是否存在断裂活动则无疑具有肯定的效果。最后 ,根据已有的 2处台站 10余年的观测成果 ,得出下列结论 :1.Phu L ien台站位于 Dong Trieu- Cam Pha断裂与红河断裂为边界的区域内 ,而此断裂自古至今都有活动 ,发生过 6级左右地震。但这一地区在 1989~ 1991期间却构造稳定 ,只记录到缓慢的运动速率 (1× 10 - 6 /a) ,也未观测到地震前兆性的应变现象。2 .而在 1993年才开始观测的 Hoa Binth台站 ,到 1997年止 ,则观测到比较大的地壳运动速率 ;其绝对最大幅度高达约 10 0× 10 - 6 ,日均值为 6 0× 10 相似文献
17.
伽师地区强震群前后地壳运动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 DD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 ,用 GPS测量资料模拟了伽师强震群前后的地壳运动及变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1994~ 1998年整个研究区域以南北向压应变增大为主 ,帕米尔东北侧和南天山的应变率较大。伽师及邻近区域有明显的南北向挤压为主的应力集中。若强制应力集中块体沿最大剪应力方向 ( NEE向 )破裂 ,在伽师地区会出现显著的应力降。相对喀什的速率场表明 :帕米尔与南天山有较大的南北向相对挤压运动 ,由于帕米尔向北运动的带动使塔里木块体有微弱的右旋运动。破裂后托特拱孜断裂和柯坪断裂出现相对左旋运动 ,能量有沿着断裂向北东东方向传递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