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方法在能源勘探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地震方法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多解性和分辨地下目标物的精度优于其他地面物探方法,但因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所研究的地层难以满足油气地震勘探所要求的层状介质,因此常规的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地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金属矿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拟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一种适合金属矿区开展地震勘查的方法技术是十分需要的.文章结合在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文山某沉积型铝土矿勘查为目的,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总体勾勒AMT测深针对沉积型铝土矿的勘查思路,详细阐述了AMT的数据处理手段。首先在该矿区已知地质剖面上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剖面的效果,结合矿区岩性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情况,建立了矿区地球物理找矿模型,进而在矿区布设了4条AMT测线。通过AMT测深剖面,并结合地质对深部沉积型铝土矿的富集部位进行了推测与空间定位。经钻孔验证,证实了沉积型铝土矿的存在及深部的延伸。结果表明:沉积型铝土矿相对围岩显示为低阻高极化特征。应用AMT测深,结合地质进行推断解释,能够有效探测沉积型铝土矿空间延伸情况。通过该应用与探讨为该区沉积型铝土矿勘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选择依据,为铝土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寻找隐伏金属矿的地震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方法技术。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比较复杂,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研究只有采用从已知区的地震波场研究未知区的地震波场,并结合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和其它物探异常对获得的地震时间剖面进行解释,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在对内蒙古布敦花铜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及取得的成果讨论后指出,利用反射同相轴可研究测区的控矿构造,利用高频不规则散射波可研究与矿体有关的非均匀体。  相似文献   

4.
丰山铜矿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需要接替资源勘查。基于在鄂东南封三洞铜矿矿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找矿工作,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对反演图进行推断解释并圈定成矿有利部位,经后期地质勘查工作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因此,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为封三洞铜矿的深部找矿工作打开了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5.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被动源电磁法,利用天然电磁场为源场,研究大地的电磁响应,探测地下电性分布及地质结构,机动灵活地适应复杂的地理地质环境.通过在陕西某干旱缺水区的应用试验及北京某地深部地热的应用研究,表明分布式被动源电磁法对含水构造、隐伏岩溶及赋水地层均具有较高分辨率,为地下水勘查中的轻便有效方法技术,适宜于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快速大探测深度勘查需要.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地震勘查的方法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研究复杂波场条件下的地震波理论和模型实验入手,介绍了金属矿地震勘查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的方法技术。山东邹平铜矿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矿地震勘查中,利用多次叠加技术可研究测区控矿构造,进行地质填图;利用地震散射波场,可研究地下与矿体有关介质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西藏尼木地区斑岩铜矿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在矿产勘查过程中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圈定勘查目标、缩小找矿靶区、确定异常源、推测矿化空间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西藏尼木县斑岩铜矿区综合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物探勘查方法,能减少物探的多解性,较好地解决具体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激发极化法在西藏某地金铜矿矿区的应用,通过在勘查区内早期路线地质调查成果,选择时间域大功率激电中梯和时间域激电测深方法,发现了四个激电异常,依据勘查区内岩矿石的物性特征,对极化体特征进行了解释推断,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多条金铜矿体。  相似文献   

10.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 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 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兴昌  冷青林  苗迪  潘彦平 《吉林地质》2010,29(3):20-23,28
狼洞沟金银矿床是浑江古生界凹陷中发现的第二个小型矿床,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硫同位素测定及矿石爆裂温度测定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岩浆同熔和交代作用较强烈,其成矿期可分二期,成矿温度可划分三阶段.认为狼洞沟金银矿床是与中温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的裂隙充填脉状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2.
邯邢式铁矿是中国著名的铁矿类型之一.近年来,在邯邢地区采用深钻对白涧铁矿低缓磁异常区进行了验证,在孔深592.74~1 040.52 m处发现了厚度大、埋藏深、规模大、品位高的隐伏邯邢式铁矿,表明该区具有深部找矿的巨大潜力.通过对白涧矿区的综合找矿探测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对白涧铁矿深部隐伏铁矿的预测分析,证实了高精度重、磁方法相结合是寻找该类铁矿最有效的方法.EH-4电磁测深方法通过探测深部隐伏岩体的起伏变化,进而预测和发现盲矿体,是一种间接预测隐伏矿分布的有效方法.针对邯邢地区地表及地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磁、电干扰,该研究加强了实地干扰源的详细调查和室内资料的相关滤波、圆滑处理、位场的转换、异常正反演解释的研究工作,认为加强赋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重、磁综合异常"五位一体"的深部综合找矿模式,是寻找邯邢式铁矿深部矿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Nanomineral is the mineral that is less than 100nm at least one dimension. Aside from the man-made nanominerals,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nanominerals.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in earth science,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nanomineral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surface and interior of the Earth. Especially in ore deposit region,nanominerals related to ore bodies are found in various media,and these nanominerals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ore deposits. The stacked bauxite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auxite because of its large reserv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nanominerals distributed in stacked bauxite deposit,and these ore nanominerals distributed in the deposit in the form of nanocrystals. In addition,the ore minerals in stacked bauxite deposit display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nanoscale. The nanominerals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nanoscale can recor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formation of bauxite mineralization process,providing a unique window to explore the genesis of the stacked bauxite deposi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nanomineral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stacked bauxite deposit,providing a new method an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sis of bauxite deposit.  相似文献   

14.
至少一维尺度上小于100nm的矿物都属于纳米矿物的范畴,自然界中除了大量的人造纳米矿物之外,天然的纳米矿物分布也很广泛。随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大量的天然纳米矿物在地壳表层和内部被发现。尤其是在矿田区域,与矿体相关的纳米矿物在各种介质中被发现,并且这些纳米矿物在矿床的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堆积型铝土矿床储量大,是铝土矿的重要来源。在堆积型铝土矿床中发育有大量的纳米矿物,矿石矿物也以纳米级晶体分布于矿床中,并且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这些纳米矿物以及结构、成分的变化记录了铝土矿成矿过程的物理化学信息,为探究铝土矿的成因提供了独特的窗口。该综述总结了纳米矿物在研究堆积型铝土矿床中的优势,为研究堆积型铝土矿床的提供了新方法,为认识堆积型铝土矿的成因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15.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System and Prediction of New-Type Ore Deposi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covery of new- type ore deposits,a focus of themineral exploration community,is im portant to the solutionto the supply of m ineral resources in the 2 1st century. Thediscovery of a new- type ore deposit with great economic sig-nificance can often accelerat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certain ore species.For example,the discovery of the Jiaojia-type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ore depositand the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 in China has greatly increased gold re-serv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宁芜盆地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芳 《地质与勘探》2012,48(4):760-767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宁芜盆地卧 儿岗铁矿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卧儿岗铁矿位于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 体主要赋存在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辉石闪长玢岩体顶部,严格受岩体制约,认为该矿床属于玢岩型铁矿。 指出在卧儿岗铁矿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在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并且发 育有辉石闪长玢岩的部位是寻找玢岩铁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留书塘铅锌矿矿床特征及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留书塘铅锌矿主矿体的特征,并将留书塘主矿体与桃林铅锌矿上塘冲、银孔山矿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特征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用类比法对主矿体的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远景巨大.同时,对矿区及其外围的资源评价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那西郭勒铁矿床位于青海省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特征与苏必利尔型BIF铁矿类似,是祁漫塔格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成矿类型。那西郭勒铁矿床产于古元古界,这在中国比较少见。该矿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铁矿成矿类型,带动了祁漫塔格乃至青海省铁矿的勘查,而且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及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小栗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迪  方军  王兴昌 《吉林地质》2012,31(1):63-67
小栗子铁矿是矿体赋存一定层位;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围岩蚀变微弱或无蚀变;组成矿石矿物的成分简单;铁矿石是在胶体溶液中化学沉积形成;铁矿石是由菱铁矿、赤铁矿受后期变质、迭加改造作用的中元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即"大栗子式铁矿"。  相似文献   

20.
甘洛县高丰铅锌矿床为近年来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地质勘查表明,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共圈定6条铅锌矿体,其中Ⅰ-1和Ⅱ-1等2条主矿体延伸长、厚度大、品位富,多呈层状、似层状、脉状、团块状、浸染状分布。矿床受区域性断裂、褶皱构造和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同时具有"层控"和后成的特点。根据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判断,矿床形成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的造山期构造运动中;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铅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等盐度、中浅成的地质环境中;铅锌矿为造山期地下热卤水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并在层间破碎带等减压空间聚集、卸载成矿。研究表明,矿床为受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具有"层控"特点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可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