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产业集聚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文章使用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法测度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海洋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形成以海南、福建为主的第一产业集聚区,以天津为龙头的第二产业集聚区和以上海为领先的第三产业集聚区。海南、天津和上海作为我国海洋产业的强集聚区但集聚水平有所减缓。(2)资源禀赋、潜在市场、劳动力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显著提升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不足导致对第二产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有力支撑,高学历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海洋各产业的集聚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并适度控制集聚规模,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造船业的世界地位也不断提高.船舶产业集群程度的变化与中国船舶工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沿海船舶工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从省区来看集聚中于辽宁、上海和江苏.本文通过对沿海船舶工业现状、产业区位商、空问基尼系数的分析,概括沿海船舶工业的集聚现状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及分布、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情况、收购价格变动和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几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养殖结构亟待调整、关键养殖技术欠缺、鱼苗成活率偏低、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与养殖密度、提升合作社与试验站职能、加强养殖技术与鱼药研发力度、培育推广优质大黄鱼苗种、促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带海洋产业空间集聚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运用赫芬达尔——赫斯曼指数发现,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在空间上较为集中,尤其海洋生物医药业,赫芬达尔指数高达0.978;而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在空间上则较为分散.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则表明,不同海洋产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变动情况各异。导致空间集聚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开展海洋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于推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海洋产业集聚的内涵、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概况和海洋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展望,即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海洋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构建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集聚格局以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港口对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全国省际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能源、钢铁、交通运输、运输设备制造等港口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模式,研究各产业与港口的互动关系,以此评价我国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并就港口与产业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细胞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患有典型弧菌病症状的养殖大黄鱼(Pseudociaena crocea)的主要组织进行了细胞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现象,严重时整个细胞呈溶解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该病的致病机理和致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和海洋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综合运用中立型交叉效率模型、熵值法、耦合评价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选取包括区位熵在内的多层次评价指标,系统评价2008—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分析二者协调关系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并由初级协调发展到中级协调,各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到良好协调不等,耦合协调度重心基本呈NE-SW的迁移趋势;改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关系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陆海双向联动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脾、肾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BP-1,BS-2,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2株菌均为大黄鱼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几项指标鉴定,该2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氟哌酸、庆大霉素、乙基西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嗪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多粘菌素等17种药物对该2株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方永强  翁幼竹 《台湾海峡》2000,19(3):354-359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性腺发育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网箱(养殖期1a)中,其中6个网箱各有少数大黄鱼卵巢进入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出现卵黄颗粒,其余网箱大黄鱼处于小生长期,在雄性,全部网箱大黄鱼精巢发育进入III-IV期。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在夏季7、8月间可能有50%~60%雌性和60%~70%雄性提早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国和出口国。为提升我国大黄鱼的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水平,文章分析我国大黄鱼的出口贸易结构,分别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我国大黄鱼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我国大黄鱼的出口规模总体稳定,出口额增长,出口量下降;我国大黄鱼的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我国大黄鱼的比较优势极强但正在减弱,以出口价格反映的产品质量偶有下降但总体提升,相对于国际市场同种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总体来看国际竞争力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影响我国大黄鱼出口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饮食习惯、相关行业发展、国际贸易壁垒和产业发展空间,未来我国大黄鱼的生产和贸易应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和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2.
闽-粤东族大黄鱼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大黄鱼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测定了272尾7月龄闽-粤东族大黄鱼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眼后头长(x4)、躯干长 (x5)、体高(x6)、尾柄长(x7)、尾柄高(x8)和体重(y),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重(y)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全长、体长、头长、眼后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头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429)最大,其次分别为体长(0.242)、躯干长(0.136)、体高(0.113)和尾柄高(0.079),全长、眼后头长和尾柄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显著(P>0.05).剔除直接影响不显著的自变量建立的以体重为依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676 0.374×2 2.270×3 0.503×5 0 .519×6 1.254×8,其决定的数为0.94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患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中可能的病原微生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详细分析了健康和患病大黄鱼的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微生物群的组成信息和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健康和患病大黄鱼消化道的优势菌门,且其丰度在两类鱼消化道中差异显著.拟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为健康大黄鱼消...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yogg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素、枸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敏感。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温度30,35,40℃下生长良好,但4℃不生长。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3个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代谢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分为3种规格,分别是小规格鱼(SF,初始体重:(12.80±0.08)g)、中规格鱼(MF,初始体重:(137.90±0.81)g)和大规格鱼(LF,初始体重:(194.10±2.37)g)。饲料中的7个蛋白质梯度设置为30.4%,34.2%,38.5%,42.2%,46.0%,50.3%和54.3%。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SF的蛋白质含量和氮保留率显著升高(P0.05),而MF和LF的全鱼蛋白质含量(BP)和氮保留率(NR)未见显著变化(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氮保留率MF显著低于SF和LF(P0.05)。3个生长阶段,大黄鱼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中的血氨、尿素氮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血氨含量MF显著高于SF和LF(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氨基酸代谢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增强,大黄鱼的氮保留能力MF阶段低于SF和LF阶段。  相似文献   

16.
Lethal temperature tolerance was determined for about 8 cm, age 0 Pseudosciaena crocea using both slow heating and rapid transfer protocol. The acclimatization temperature was 28 ℃ with summer season, lethal temperature ( LT50 value ) of slow heating protocol ( CTMax ) was 35.0 ℃,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s of rapid transfer protocol were 34.2 ℃ and 17.5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分布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4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2个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指数(CPUE)分布、环境因子特征、CPUE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密度指数分布除了秋季分布有显著差异之外(t′_((33))=2.69,P=0.011),其余季节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春季:t′_((43))=1.68,P=0.104;夏季:t′_((60))=0.31,P=0.756 7;冬季:t′_((43))=1.74,P=0.089);夏季的底层盐度分布和水深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在其他季节,黄海南部和东海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分布等环境特征的差异明显,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回归分析和AIC模型选择中,2个海域夏季的小黄鱼资源密度受到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最多,而冬季受到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最少.综合推断,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分布特征,2个海域的小黄鱼分属于不同种群,但在2个海域交界处有混栖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东海区小黄鱼渔业生物学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2001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小黄鱼的体长、体重、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及临界年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小黄鱼优势体长组为110~130mm,占41.34%;优势体重组为20~40g,占50.91%;总死亡系数为2.05,自然死亡系数为0.58,捕捞死亡系数为1.47,临界年龄为2.18龄。对照东海区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历史状况分析,目前东海区小黄鱼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现象明显,生物学参数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在东海区现行资源状态下,小黄鱼的可捕标准应充分考虑其生物学现状加以科学调整。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病变在人工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常普遍,本试验研究了大黄鱼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为寻找解决大黄鱼脂肪肝的有效途径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鱼取自中国东海,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相同,根据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分为正常肝脏、轻微脂肪肝和严重脂肪肝3类.分别测定了正常大黄鱼和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肝脏总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相应脂肪酸合成酶、抗氧化酶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鱼脂肪肝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肝脏总脂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中严重脂肪肝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比例较正常鱼分别降低了89%,79%和78%.严重脂肪肝大黄鱼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鱼(P<0.05);轻微脂肪肝鱼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鱼(P<0.05);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鱼.丙二醛含量则随大黄鱼脂肪肝病变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通过分析认为,过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酸合成代谢发生紊乱,可能是造成大黄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肝脏ARA含量大量减少使脂肪肝大黄鱼抗应激能力降低,而肝脏脂肪酸过氧化程度升高,进一步破坏肝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