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腾格里沙漠治理4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兆华 《中国沙漠》1997,17(3):219-225
先父刘慎谔曾于50年代领队到宁夏中卫沙坡头建站,承担包兰铁路的治沙科研任务。嗣后受聘为我院治沙队副队长,负责指导科研工作。他曾多次到沙坡头视察和指导,从中人们受益匪浅。值兹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草撰此文,以纪念他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2.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1987.12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3.
1 辽阳汉魏壁画墓群 辽阳汉委电壁画墓是我国东汉魏晋时期的石室壁画墓群,分布在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的棒台子、北园、三道壕、小青堆子、东台子、南台子等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40多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1,他引:30  
 分析青海省柴达木盆地1961—2002年气象观测资料得出,年度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和地表蒸发的气候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尤其是近10多年来,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地表蒸发增加,这些气象要素都有利于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但考虑到柴达木盆地的降水总量有限(平均每日降水不足0.3 mm),而地表蒸发总量又与降水总量比较接近,因此,从气象要素的历史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看,柴达木盆地的整体环境状况仍处于比较差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高原近40a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利用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记录,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描述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本区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43℃·(10a)-1幅度升高。全年各月气温都在上升,但冬季升温最剧烈,达0.82℃·(10a)-1,其中12月可达1℃·(10a)-1,为全年之首。夏季最弱,仅0.31℃·(10a)-1。本区增温幅度比较剧烈,大于内蒙古全区平均水平。冬、夏增温差异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是下降的,从70年代开始上升,90年代上升最剧烈。冬季温度变化与年均温一致,但夏季不同,90年代以前夏季温度是降低的,到90年代夏季温度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温度升高的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降水的趋势变化不很明显,年降水量略有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比其他季节明显。降水变化也有区域差异,南部比北部降水量减少明显,毛乌素沙漠及以南降水倾向率为-18.3 mm·(10a)-1,而北部接近于零。气候变暖会使蒸发量增大,从而导致干旱,气温持续增高再加上降水量减少则形成干旱化,对生态环境和地方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2)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3)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4)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2)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3)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4)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   总被引:104,自引:10,他引:104  
杜军 《地理学报》2001,56(6):682-690
利用西藏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0年高原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四季和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尤其是秋、冬季;高原上普遍存在气温非对称变化现象,以Tmax、Tmin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增暖以冬季最为明显,气温日较差降夏季外均显著减小。在各纬度带上均表现为升温,春、秋季升温最大,冬季次之。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升温强。近40年来西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以0.26℃/10a的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气温的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9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9,(8):46-47
由于连年实施生态补水、强化环保整治,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水质不断变好,目前核心区水质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淀内鸟类、鱼类增多,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白洋淀重新焕发了光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⑴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⑵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⑶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⑷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New ̄(40)Ar/ ̄(39)ArageevidencefortheCetaceousvolcanicrocksoftheMountBowlesFormationinLivingstTX@郑祥身@胡世玲@刘嘉麒New40Ar/39Arageevidence...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5,(12):41-42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从“大跃进”时期开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在“人定胜天”精神鼓舞下,劳动群众大手笔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的最好草场变成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垦草原;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  相似文献   

13.
近40 a来新疆地区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利用1961-2000年间新疆地区的日照及地面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近40a来新疆地区日照和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和时空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0a来新疆地区日照、地面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散射辐射的减少不明显。更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前3la(1961—1991年)间,日照和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减少趋势,从1978年开始显得更为明显。但是,自1992年开始,这种减少趋势发生逆转,新疆日照和地面太阳总辐射开始增加,不过尚未恢复到40a来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近40a新疆输沙势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红军  何清  杨青 《中国沙漠》2004,24(6):706-710
利用新疆100个气象站近40a来风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合成输沙势的时空分布。分析表明: ①新疆风能高能地区较多, 其东部、北疆西部、西北部合成输沙势(RDP)较高, 南疆西部、西南部RDP较低, 北疆比南疆高。②北疆四季、年RDP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波动减小, 南疆四季、年RDP在60、70年代达到最大, 之后到1998年振荡减小, 1998年后却陡然增大。南北疆RDP在春季最大, 夏季次之, 冬季最小, 在60年代较大, 70年代最大, 90年代最小。③南疆东部、西南、西北部RDP/DP(方向变率指数)较大, 中部、西部较小; 从东部到西部方向逐渐由偏西、西南向偏东、东南转变。北疆东部RDP/DP较大, 中部、天山中部和北麓平原一带在0.6~0.7之间, 西部、西北部有两个低值中心, 东北部在0.7~0.8之间; 方向以偏东南、东居多。  相似文献   

15.
近40年天山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h marginal fluctuation and areal chang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accurate dynamics of glacier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Landsat MSS, ETM, SPOT HRV and topographic maps based on GIS. From 1963 to 1977, four of eight glaciers advanced, two of them retreated and another two kept stable, the glacier advanced generally. From 1977 to 1986, four of eight glaciers retreated and the others kept stable, but the retreated glaciers were those which advanced from 1963 to 1977. From 1986 to 2000, seven of eight glaciers retreated and only one glacier kept stable, the retreating velocity was 10-15 m/a. Glacier recession in this period became very fast and universal. From 1963 to 2000, the area of glaciers decreased from 5479.0 ha to 4795.4 ha, up to 12.5%. It is alarming that most of glacier retreats happened from 1986 to 2000. This was very consistent with change process of summer mean temperature in this region and global warming beginning in the 1980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9,他引:14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近40年来太阳辐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ata utilized in this analysis consisted of extraterrestrial radiation,global radiation,diffuse radiation,total cloud cover and relative sunshine.The annual variations and trend were analyzed for monthly mean daily total global,direct,and diffuse radiation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and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global,direct,diffuse radiation and relative sunshine,total cloud cover.The climatlolgical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global and direct radiation are put forward.The results show that global and direct radi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 and diffuse radiation by increase.The main causes ar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atmospheric turbidities rather than cloud cover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8.
青海南部地区4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6,自引:21,他引:25  
利用1961-2003年气温、降水、积雪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南部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这有别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东部和新疆等地区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的特点;降水量冬、春季呈增加的趋势,而夏、秋季呈减少趋势;地表积雪量冬、春季的平均增加量分别为15.1cm和3.8cm,而夏、秋季的平均递减量分别为0.3cm和0.2cm。气候变暖和冬、春季降水增多以及冬、春季平均积雪量的跨季节异常或持续维持是导致青海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雪灾增多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冬、春季降水和地表积雪的增加,使得雪灾发生的频次增加,危害程度加重;而夏、秋季降水和积雪减少、气温升高、地表蒸发加大、水资源量减少,干旱出现的几率增大,影响畜牧业生产,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原近40年积雪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近40 年(1971-2010 年) 西藏高原积雪日数资料, 分析了西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藏东北部、南部边缘地区积雪较多, 年积雪日数在60 d 以上。近40 年来, 西部和东南部积雪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 除东南部各站、聂拉木和昌都积雪日数减少明显, 聂拉木减幅最大, 达到-9.2 d/10a, 其它各站地区积雪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西藏各区域积雪日数出现了准2 年、准4 年、准8 年、准14 年和准17~18 年的年代际周期, 南部边缘地区、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积雪日数以10 年以下的周期为主。各区域积雪日数与冬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 但降水与积雪的相关在那曲中西部地区、沿江一线、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