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筱虹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6,15(4):371-377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 ̄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5号煤层位于三叠系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以粉砂岩、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从岩性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对应的顶板类型为下软上硬型.进一步分析其岩石力学性质、测井曲线与岩体质量指标,参考岩层厚度、层理及裂隙等,综合分析确定该区5号煤层顶板属基本稳定型.该研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天津蓟县铁岭子村附近新出露的下马岭组下部黑色岩系中富含菱铁矿,本文从野外产出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常量元素特征等3个方面对这一富菱铁矿地层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报道.该剖面地层主要以黑色页岩、粉砂质富铁层/菱铁矿结核层互层产出为特征,夹有少量粉砂岩.部分富铁层由于风化严重,野外露头以褐铁矿层出现.菱铁矿为地层中主要的铁矿物相,可以形成菱铁矿结核,显微镜下具泥晶或微晶结构;也可以与含量相当的石英粉砂一起,构成致密粉砂质富铁层;亦或呈颗粒状零星分布于黑色页岩、粉砂岩中;另外褐铁矿层中亦存在极少量的菱铁矿残余.地层的常量元素特征整体表现为富含SiO2、TFe及有机质,而贫MnO、CaO、MgO、P2O5及S元素,且除风化层位中的铁多呈三价外,其余多呈二价.总有机碳(TO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菱铁矿结核、粉砂质富铁层、黑色页岩、粉砂岩.TFe与Al2O3含量的相关性图解显示,在富铁地层中,二者呈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正常的黑色页岩和粉砂岩中,二者则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铁地层中的铁主要为海洋自身铁的化学沉积,而正常的黑色页岩和粉砂岩中的铁主要源自陆源碎屑.同时新鲜样品中FeO与TOC含量呈现出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菱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花屋石英砂岩”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县花屋地区。含矿地层为中志留统夏家桥组(S_2x)。夏家桥组为一套页岩—粉砂岩—砂岩的碎屑岩沉积组合,下部主要为砂岩,上部为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偶尔夹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及腹足类化石。总厚在175m—344m间。其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内陆棚—海岸。夏家桥组地层中的砂质—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三种岩石都可以作为优质水泥硅质配套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含煤地层,分布于陇县—彬县—焦坪—店头—延安—榆林—神木以北和以西的广大地区。侏罗系含煤地层为延安组,该组含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称枣园段:由一套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灰白色长石砂岩与黑色页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含石油或夹煤层,岩性及厚度变化均较大,厚度14—277米。下段称宝塔山段:由一套河流相灰黄色、灰白色块状中粗粒含长石砂岩组成,夹泥岩和砂泥岩透镜体,偶夹煤线。  相似文献   

6.
湖南邵阳短陂桥勘探区的地层情况:上部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厚度约400m,岩层完整;中部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厚约80m,岩层较完整;下部为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与煤层组成,含煤四层。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孔内事故大多数发生在该组上段。主要是该地层的泥岩、砂岩遇水膨胀,易缩径;且泥岩内含大量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易掉块、坍塌;泥岩造浆能力强,造成泥浆稠、泥皮厚,孔内不干净,常出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PHP-KHm低固相泥浆(即聚丙稀酰胺——腐植酸钾低固相泥浆)。通过现场试验,它对于防塌、抑制泥岩造浆,提高泥浆质量,减少孔内事故,提高钻孔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莽东鸿  裴士强 《地质论评》1964,22(6):488-488
1963年秋,笔者等于吉林市西南约22公里的张家屯发现志留纪地层,出露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剖面简述如下上复地层:第四系 5.深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夹多层酸性层凝灰岩、含晶屑凝灰岩和薄层  相似文献   

8.
山西静乐舍科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通过对区内地质成果分析,本区太原组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到潟湖、潮坪交替出现,期间发育两次碳酸盐台地,岩性主要以灰岩、泥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9煤层;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泥炭沼泽相,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4-1、4煤层;4-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和9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区主要煤类均为焦煤,资源量丰富,煤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安徽绩溪县杨溪镇,区内主要发育一套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系,厚度为639.7 m。碎屑岩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构造,可见鲍马层序Ta、Tc、Td、Te段。碎屑组分以跃移组分为主,含量为35%~58%。地层上段厚为254.8 m,包含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和粒序层理发育,为中扇-外扇扇叶沉积,中段厚为192.5 m,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砂岩条带广泛发育,属于中扇水道沉积,下段厚为192.4 m,为一套砾岩层,砾石分选较差,砾岩层间夹有粉砂质泥岩,为上扇水道滞留沉积。总体上,形成一套退积的海底扇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相似文献   

11.
太和街铅锌矿矿体沿断层带产于三叠系上统白土田组中厚-厚层状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似层状。矿石类型为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硫化铅锌矿石,含矿岩石为石英砂岩质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初步认为属于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构成,但一般发育不够完整,常见由中—粗粒含砾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组成。晋宁运动末期,本区褶皱负地形区,风化、破碎强烈地段先后形成底砾岩、杂砂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有湖泊相及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物质来自下伏的昆阳群美党组。河流发展过程中,北东地区(大乐亩一带)火山活动强烈,落入河中的火山物质,与河流沉积物一起沉积;未落入河流的火山物质,则冷却成岩。从而形成合长石、火山碎屑的沉积岩;若火山物质较多,则形成火山碎屑岩;若河水对火山岩冲蚀不尽,则出现火山岩夹层。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14.
新疆奇台地区下石炭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奇台地区下石炭统地层中发现一套冲积扇进积到湖泊中而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层序完整,清楚地显示出湖退又湖进的沉积序列;其中,扇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以泥石流成因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扇面河道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粗粒砂岩透镜体及中薄层状漫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以碎屑流沉积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岩透镜体。前三角洲以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沉积体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5.
依据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地区1:5万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聚煤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松树头地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该区西山窑组岩性主要以粗砂岩、中砂岩及砂砾岩等粗粒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煤层及菱铁矿;成煤环境和聚煤模式以滨湖泥炭沼泽和扇三角洲平原的漫滩沼泽为主,主要可采煤层B5发育于滨湖泥炭沼泽中,成煤环境较好,煤层厚且较稳定。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的进一步调查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秉臣 《湖南地质》1989,8(2):83-84
零陵县易家桥煤矿区,有公路直达,湘桂铁路沿矿区南部通过,交通甚为方便。1951年徐道书曾到该区进行过踏勘,对粘土层采集少量测试样品,评价为耐火粘土。矿区为一北西向向斜构造,其南西翼为一近走向的断层所切断。区内出露侏罗系地层,矿层赋存于侏罗系下统下部之煤系地层中。含矿地层中共见四层粘土矿,其中以最下一层厚度大,质量好,为该区的主要含矿层。矿区的含矿岩系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 1.灰色砂岩与黑色页岩互层,含薄煤层及植物化石。厚55m 2.黄绿色含云母砂岩。厚5m 3.灰色粘土。厚1m 4.黄绿色砂岩夹薄层页岩。厚13m 5.煤层。厚0.8—1m 6.耐火粘土及黑色页岩。厚10m 7.灰黄色砂质页岩、含铁质结核。厚2m  相似文献   

17.
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前缘偏西,瑞昌弧形构造东部,彭山背斜西翼近转折端,为一大型夕卡岩型隐伏矿床. 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震旦系下统硐门群(Z_1 d),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厚约300米. 2.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_2n),为薄层紫红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厚约4米. 3.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_2d),下段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灰岩;上段为硅质岩夹含炭硅质页岩、粉砂岩,本组厚约30米.  相似文献   

18.
朔南麻家梁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共含煤11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4、9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厚度1.35~11.09m,结构复杂,总体呈南部厚度大,中部及北部厚度变小,其厚度变化与下部K4砂岩呈负相关关系并受上部K5砂岩的冲刷影响,在29线以北存在一个北东向的薄煤带,煤厚小于4m;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厚度1.15~18.16m,在北部及东南部(35线附近)厚度皆大于10m,在西南部63线以西及37线以南地区煤层分叉,分叉区面积仅占9号煤层总面积的1/5。9号煤层含2~11层夹矸,以含3~5层夹矸的居多,且多集中分布在煤层下部,反映出9煤层聚煤环境由动荡逐渐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井田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或比较稳定,虽然厚度有变化但规律性较强,掌握这一规律,对工程施工、煤层对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菱铁矿(成分Fe[Co_3]在含煤地层中多呈结核状或薄层状出现.在非氧化范围内的菱铁矿野外鉴定方法:1.菱铁矿比重大,一般为3.7~3.9,石灰岩约2.6~2.8,因此,在岩心中手掂着碳酸盐类岩石,比较重的有可能是菱铁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伽师砂岩型铜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古生代前陆盆地西南,北部以哈拉峻-阿合奇断裂为界,与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相邻,是塔里木北缘的一个陆内海盆。砂岩铜矿赋存于一套主要由褐红色-红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的红色砂岩建造中,其中夹有浅灰色砂岩层,铜矿化即发育于浅灰色砂岩中。含矿层长3km,厚4-6m,共发现有3条矿体。其中Ⅰ号矿体长650m,厚2.21~5.13m,平均厚度3.93m,Ⅱ号矿体长190m,厚2-4m;Ⅲ号矿体长100m,平均厚度3.37m。通过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铜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的分析认为,古近系的浅灰色钙质砂岩为找矿的最有利层位;孔雀石化的含岩屑钙质细砂岩转石是找矿的直接标志;膏岩建造一般位于含矿层的底部,石膏层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