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焕英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430-1436
地质勘查行业用到大量的原始和综合报表,为提高报表的制作和设计效率,需要开发必要的应用软件。本文介绍ChinaExcel软件的主要功能、报表类型和应用流程,以实例分析展示了该软件在地质勘查软件研发中的应用过程。武警黄金部队自主研发的勘探工程数字地质编录系统和地质勘查项目经费预算系统,首次将 ChinaExcel 报表软件引入地质勘查行业,它能够简化地勘经费预算过程,提高经费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推进地质勘查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脉金矿体侧伏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友库 《黄金地质》1996,2(2):36-40
从构造解析,构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物理学,岩石矿物学,地质类比等方面探讨脉金矿体测伏的研究方法,并阐明其在岩金勘查和矿山开采中的应用,以提高脉金深部勘探工程和采矿坑道工程的设计中率。  相似文献   

3.
地质队在其科学调研及勘查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综合勘察手段,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累形成了宝贵和丰富的地质科技档案资料,如果我们能积极重视对过去已有地质科技档案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工作,有针对性的重新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加以整理和分析,去重新研究和认识成矿规律,就往往可以发现新的找矿线索,甚至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尚培颖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5,29(4):198-203
云台山黄铁矿是江苏唯一的大型黄铁矿,矿区勘查经历了勘查-认识-再勘查-再认识至发现矿床的曲折过程,从中反映出基础地质与综合研究在矿床勘查中的重要地位。云台山黄铁矿说明了在现今的矿床勘查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基础地质和综合研究这两方面的工作。基础工作是找矿取得突破的基本保证,综合研究可进一步掌握客观地质规律、指导地质勘查及提高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科学地评价、规划和勘查一个成矿区段,必须有勘查类型的准确判断。针对矿田的矿床类型的复杂性,各个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和开采状况也不一样,全面研究矿田地质勘查和评价问题,非常必要和及时。在"金属矿田地质勘查工作指南研究"项目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矿田地质勘探类型的概念,建立了矿田勘探类型评价的思路,厘定了地质勘查程度和资源经济条件的评价指标,形成了"地质勘查程  相似文献   

6.
李建华 《西北地质》2007,40(B07):55-59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四号矿带的勘查验证表明,综合研究工作对矿床地质勘查尤为重要。尤其对矿带的控矿因素、矿体对应连接关系和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通过综合研究,对矿体的产状、规模和富集规律认识更接近客观实际,合理地圈定了矿体,真实地反映了矿带资源/储量,所选择的勘查手段、勘查类型和工作方法更加合理科学,为矿床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储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廷栋 《岩矿测试》2012,31(6):929-930
地质工作基本上是一种信息性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地质科学是一种信息性科学.地质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把地质勘查、岩矿分析测试所取得的海量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经过研究转化为地质信息,再把地质信息经过分析、综合,上升为地质认识、地质规律和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宇 《中国岩溶》2024,(1):1-11
持滇池漏水隐患点急变临灾推论和漏水隐患不成立否定意见的双方都做了大量的分析论证工作,并发表和提交了研究成果。但以地球系统科学、水工环地质学和地球探测技术科学的理论、原理和地质勘查认识问题的程序和规范来衡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性、系统性、规范性的错误或不足,主要表现在地质学概念及术语不清、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不足、湖盆形成及演化历史研究薄弱、水文地质勘探验证欠缺等,从而导致各方推断依据皆不够充分。对这些问题,文章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地质、水工环地质等调查(勘查)研究程度及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规范地质学基本概念、开展湖底洼地钻探试验及监测、系统开展综合研究和野外查证的具体改进建议。明确指出滇池漏水隐患成立与否,关键在于湖底洼地发生岩溶塌陷的风险,必须实施钻探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定论。  相似文献   

9.
杨兵 《中国地质》1992,(3):23-23
在地球上,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有较强的地域性,完全相同的矿床或地质体是没有的,其矛盾的特殊性远远多于普遍性.因此,地质工作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可认识的难度亦大,需要用地质科学理论和众多已知的地质规律去指导和部署地质勘查工作,还要不断总结,上升成理论,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科学理论的每一次突破,都给地质勘查工作以有力的促进.如层控矿床概念与成矿理论的提出,导致了一大批金属矿床的发现和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促进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痕量金  相似文献   

10.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但矿井突水、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事故仍时有发生,反映了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存在着"瓶颈"。为此,结合云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提出的煤矿山地质保障2021初步形成、2025基本实现智能化的要求,提出了以"精细动态描述"为目标、以"过程"为对象的"过程数字勘查技术"概念,以及实施过程数字勘查的技术路径,包括"智能钻孔"、"智能勘查"、"智能勘查地质"、"矿山地质神经网络"、"智能矿山地质"。过程数字勘查技术可有效提升煤炭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地质认识,为矿山超前预测、预报、安全生产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勘查地质和矿山地质向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技术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填补智能地质空白。  相似文献   

11.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区重力数据的处理解译,依据重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对研究区断裂构造、局部异常、剖面拟合等取得的成果和地质认识,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以本项目取得的地质认识及前人的勘探成果为依据,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进行探讨。通过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其生成演化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该区的地质勘查、综合研究及能源勘查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笔者的地质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智能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地质保障技术可为煤炭智能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撑,且能有效探查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以减少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从服务于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服务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GIS系统到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不同时期的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了在煤炭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技术面临的3个难题: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不足、动态地质信息监测困难与智能开采缺乏统一的地质基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煤炭智能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包含高精度综合探测、一体化智能在线监测、工作面地质透明化三大关键技术,通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信息综合精准感知、动态融合、同步映射和孪生反馈,实现地质保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智能化。面对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可为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群,近年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实现了工业油气流井突破.但盆地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成藏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工程的部署和资源前景预测.为此,在油气勘探工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研和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得出: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皆为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内下白垩统的下...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贵州大麦地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是对贵州大麦地金矿勘查中地面高精度磁测和二维激电测深勘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及电法和磁法勘探对于深部地质填图、推断建立地质模型、指导勘探工程设计、圈定找矿远景区或直接找矿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对该类型金矿的勘查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地球科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地球,并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对地球科学有广泛的需求。它需要在地球科学取得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解决大量微观的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又将积累起丰富的资料,推动地球科学的进展。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无论是认识地球,还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都要求对各种地球科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期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地球是一个处于运动中的巨系统,它不仅体积庞大,结构和成分复杂,而且有漫长的演化历史。因此,对地球的研究必须分层次进行,而宏观认识将具体指导微观调查。整个20世纪的重大成就是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的发展,基本上建立起以活动论为内涵的全球构造观。在板块构造的宏观指导下,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已经建立起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尽管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解决,但它毕竟说明沉积盆地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大地构造环境。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区域地质作中观分析,例如通过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进一步了解造山带、盆地及其间的关系。应该指出,只有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质特色,才能?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是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必要前提条件,但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因此,解决好煤炭资源勘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后又分析了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又给出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生态保护和国家能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构煤炭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迫在眉睫。通过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搭建了涵盖资源勘查、矿山建设、煤炭开采、矿山关闭等全生命周期的煤炭地质勘查产业链基本架构,包括煤系矿产资源勘查、矿山生产地质、地理信息与数字矿山、矿山修复与治理等四大板块。并对新的架构体系下不同阶段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如何服务于矿山全生命周期、支撑煤炭资源绿色勘查和智能化开采对环境"近零损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炭地质》2009,(3):F0002-F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6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专门从事煤田地质勘查的专业队伍。下设有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综合地质勘查队、煤炭科学研究所、煤炭综合勘查院、煤田地质信息中心、综合实验室、煤层气研发中心、局机关服务中心等九个县级地质勘查和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成矿时空定位规律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的成矿区带或经过勘查开采的矿床上,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勘查深度的增加,识别矿床(体)赋存部位的成矿信息浓缩显示,地、物、化、遥二次资料的开发,综合分析强度的提高,较大地深化了对成矿基础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